APP下载

老年肝硬化患者白蛋白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研究

2017-10-19王依宝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8期
关键词:胆汁酸肝硬化老年

王依宝

【摘要】 目的 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白蛋白相关生化指标[白蛋白(ALB)、胆汁酸(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水平, 探讨其在肝硬化肝功能评价及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 均给予相应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检测患者血清中ALB、BA、PA、ChE水平, 同时评估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周有效19例, 无效81例;治疗后2周有效27例, 无效73例;治疗后3周有效40例, 无效6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患者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患者B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周患者B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患者B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2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患者PA、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學意义(P<0.05);治疗后2、3周患者PA、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1周,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患者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2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 治疗疗效与ALB无相关性(r=0.125, P>0.05);治疗疗效与BA呈显著负相关(r=-0.698, P<0.05);治疗疗效与PA呈正相关(r=0.753, P<0.05);治疗疗效与ChE呈正相关(r=0.621, P<0.05)。结论 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ALB、BA、PA、ChE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治疗疗效。

【关键词】 肝硬化;血清白蛋白;胆汁酸;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25

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7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ALB、BA、PA、ChE水平, 探讨其在肝硬化肝功能评价及治疗疗效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肝硬化患者100例, 其中男80例, 女20例, 年龄62~79岁,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例,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0例,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例、

原发性肝癌患者11例、脑性肝病患者20例。住院时间22~29 d, 平均住院时间(24.0±5.0)d。纳入标准:①年龄62~79岁;②住院时间22~29 d;③根据肝功能检查、临床、生化、

B超及CT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④生存时间3周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肾、肺原发性疾病者;②有精神疾病者;③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者;④不配合研究者。该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仪器及试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odular Analytics)。ALB检测试剂盒(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BA检测试剂盒(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PA检测试剂盒(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ChE检测试剂盒(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

1. 3 方法 标本采集: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1、2、3周抽取空腹静脉血, 3000 rpm/min离心10 min, 取血清待测。治疗:根据患者病情, 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保肝、降酶治疗, 于治疗后1、2、3周检查肝功。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统计治疗后1、2、3周的治疗效果, 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测定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LB、BA、PA、ChE水平。正常参考值:ALB(35~55 g/L), BA(0~10 ?mol/L), PA(200~400 mg/L), ChE(4620~13200 U)。

1. 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均消失, 体征显著减轻, 肝功恢复正常, 腹水、胸水消失;显效:症状减轻, 体征显著减轻, 肝功明显改善, 腹水、胸水深度降低>70%;好转:症状和体征均减轻, 肝功明显改善, 腹水、胸水深度降低>5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将临床治愈、显效、好转归为治疗有效。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老年肝硬化患者治疗1、2、3周后疗效分析 治疗后1周有效19例, 无效81例;治疗后2周有效27例, 无效73例;治疗后3周有效40例, 无效60例。

2. 2 老年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ALB、BA、PA、ChE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患者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患者B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周患者B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患者B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2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患者PA、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周患者PA、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1周,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患者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2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老年肝硬化患者治疗疗效与ALB、BA、PA、ChE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 治疗疗效与ALB无相关性(r=0.125, P>0.05);治疗疗效与BA呈显著负相关(r=-0.698, P<0.05);治疗疗效与PA呈正相关(r=0.753, P<0.05);治疗疗效与ChE呈正相关(r=0.621, P<0.05)。endprint

3 讨论

ALB是由肝脏合成, 反映机体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血清ALB为35~55 g/L。ALB半衰期较长, 变化迟缓, 肝脏停止合成ALB达8 d, 外周血中的ALB仅下降20%, 所以肝硬化患者ALB变化可能不显著[1-3]。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ALB无显著差异, 与上述说法一致。

BA是胆汁的主要成分, 一类24碳烷酸羟基衍生物的总称, 在肝脏中合成, 占胆汁固体总量的50%~70%, 正常人血清BA为0~10 ?mol/L。正常肝细胞可从门静脉高效摄取大量BA, 少量用于血液循环, 因此血清中BA含量较少, 僅为0~10 ?mol/L[2, 4-6]。当肝脏功能受损时, 无法有效摄取由肠道回吸收的BA, 导致血清中的BA含量升高[3]。本研究结果显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BA比正常人显著升高, 和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1、2、3周BA均显著降低。提示,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中BA含量显著升高, 给予适当治疗后, BA有所下降, 可以作为肝硬化病情程度评估的标志。

PA也是由肝脏合成, 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血清中PA为200~400 mg/L。本研究结果显示, 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相比, 治疗后2、3周PA显著上升, 提示, PA可灵敏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 同时可帮助评估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

ChE包括乙酰胆碱酯酶和拟胆碱酯酶, 均可催化乙酰胆碱水解, 产生胆碱和乙酸[7-10]。有研究显示[4], 肝脏受损时, 肝细胞不断坏死, 肝纤维化加剧, 形成门静脉高压, 导致肝脏的合成功能障碍, ChE活性下降。因此, ChE活性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当肝病患者病情改善或者治疗有效时, ChE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肝硬化患者ChE水平显著下降, 随着有效治疗显著上升, 与上述研究一致。

总之, 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ALB、BA、PA、ChE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 Jepsen P, Christensen J, Weissenborn K, et al. Epilepsy as a risk factor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cohort study. BMC Gastroenterol, 2016, 16(1):77.

[2] 周磊.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 2014.

[3] 于里涵, 沈伟峰, 李叶晟, 等. 肝癌手术切除术前总胆汁酸预测其安全性的价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1):34-38.

[4] 苗静, 吴素琼, 郭丽颖, 等. 甲胎蛋白和胆碱酯酶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 28(3):257-261.

[5] 高文晋, 叶慧萍, 楼大达, 等.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及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1, 7(3):168-169.

[6] 卢旭妹, 容亓, 李宏梅. 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胆碱酯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医药前沿, 2013(14):154.

[7] 周怡, 汪小平.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及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12, 10(23):492.

[8] 王岐, 杜增兰. 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和透明质酸在肝硬化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内科, 2007, 2(6):897-898.

[9] 张志丽, 曲金宁, 李娟, 等.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肝脏, 2015(10):829-830.

[10] 潘秀贤, 黎建源, 梁娟英. 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总胆汁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4):

497-498.

[收稿日期:2017-06-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胆汁酸肝硬化老年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谨防孕妇胆汁酸偏高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