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6-01-29闫宇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病情

闫宇虹

(辽宁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闫宇虹

(辽宁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目的 总结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所有患儿的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将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一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参照组,另一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称为综合组,比较参照组患儿与综合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35/35),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88.57%(31/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推荐临床应用。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体会;护理总有效率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多发于儿童。心肌炎一般由病毒引起,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柯萨奇病毒是最常见的心肌炎病毒[1]。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一,临床症状也不一样,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严重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猝死等情况,病毒性心肌炎已经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2]。所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及早接受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笔者就采用综合护理对本院收治的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护理,总结笔者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体会,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所有患儿的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且均经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将收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一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参照组,另一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称为综合组。

参照组患儿中,有男患儿23例,女患儿12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8.36±2.3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1 d,最长9 d,平均(3.68±1.05)d,在患病前有28例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3例有腹泻,1例有腮腺炎,3例有麻疹;综合组患儿中,有男患儿24例,女患儿11例,最小年龄7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8.17±2.5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2 d,最长10 d,平均(3.75± 0.99)d,在患病前有29例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3例有腹泻,1例有腮腺炎,2例有麻疹。参照组患儿和综合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发病前症状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说明参照组患儿与综合组患儿之间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患儿及综合组患儿在就诊后均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给予维生素C、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1.2.1 参照组:参照组患儿在入院后接受常规的护理,即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患儿的休息,并对患儿的饮食进行指导,进食易消化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等。

1.2.2 综合组:综合组患儿在参照组患儿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病情给予不同的护理,主要包括急性期护理、恢复期护理及对家长的健康教育等。急性期护理是在患儿病情发作时的护理,从病情监测、输液护理、休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五个方面对患儿进行护理,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恢复期护理是在患儿病情好转时对患儿的病房环境、锻炼、饮食等进行护理,促使患儿恢复健康;健康教育主要是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让患儿家属掌握疾病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帮助患儿避免留下后遗症。

1.3 评价指标:评价参照组患儿及综合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护理效果分为痊愈、好转、无效,当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或者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范围,可判定为痊愈;当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显著好转,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可判定为好转;当患儿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或者患儿死亡,判定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等于好转率与痊愈率相加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平均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比表示患者护理效果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综合组35例患儿,34例痊愈,痊愈率为97.14%,1例好转,好转率为2.86%,无患儿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100%(35/35);参照组35例患儿,19例痊愈,痊愈率为54.29%,12例好转,好转率为34.29%,4例无效,无效率为11.43%,护理总有效率88.57%(31/35)。综合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情一般较重,患儿在发病前一般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等症状,后逐渐发展为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情况[3]。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能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

常规护理只是对患儿简单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饮食指导,缺乏一定的人文理念,而综合护理是根据患儿的病情,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不同的护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3.1 急性期护理:患儿在急性期临床症状明显,有效的护理对患儿病情好转有很大的影响。①病情监测: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如果患儿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师给予一定的处理。②输液护理: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年龄适当的调整输液的速度,以免患儿的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力衰竭。③休息指导:在患儿急性发作期,要保证患儿足够的休息,指导患儿卧床休息,等患儿的心电图好转后,可逐渐进行适当的活动。④心理护理:患儿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会产生抵触心理,护理人员要与家长配合,对患儿进行抚慰,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⑤饮食指导:患儿在急性发作期消化功能明显减退,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指导,建议多进食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4]。

3.2 恢复期护理:在患儿好转后,可适当进行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同样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护理人员要对病房环境进行干预,对病房消毒、通风,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并调整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对患儿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如饮食继续保持清淡,排便规律等。

3.3 健康教育:患儿的病情较重,由于对疾病不了解,患儿家属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5]。护理人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方法及护理知识,详细向患儿家属讲解护理的要点,避免患儿留下后遗症,并嘱咐患儿家属要多鼓励患儿,给予患儿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推荐临床应用。

[1] 尤丽亚,朱雪凤,于清,等.12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70-171.

[2] 顾凤洁.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13):326.

[3] 刘凤茹,李雅丽.11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65.

[4] 王玥玲,彭宗生,孟宪文,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观察与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9):1172-1173.

[5] 马晓萍.5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 30(28):177.

R473.5

B

1671-8194(2016)34-0283-02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