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要点

2016-01-29靳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老年人

靳海燕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要点

靳海燕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护理要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正在逐渐延长,社会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也相应地增长,《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发布中国人均寿命76岁排中高收入国家之上[1]。显然老年患者也必将随之增多,由于现代护理理念与模式的改变,身心疾病和心理治疗也随之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枝,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对老年人,因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特征而有着比其他年龄段更多的护理问题。由于护士和患者接触时间最长而且关系特别的密切,随之影响也就最大,更应该运用好心理学知识,细心地观察患者各种情绪及心理的变化,用良好情绪来引导患者,消除患者不愉快的心境,使之生活在轻松的、愉快的、乐观的、良好的心境里,以保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的心身状态。所以,如何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对症做好护理工作,就成为护理的一个课题,下面就结合实际详述如下。

1 老年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力亦随之减弱,因而易于发生疾病,又因为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同时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顾虑较多,对疾病的预后更加担心。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或者住院治疗,经常表现出的是精神紧张、忧郁、惊恐、不安等的心理变化。同时伴随的是他们大多器官的失灵和行动不方便以及心理上经常处于痛苦不堪状态。老年人一般都患病多年,加重了经济负担和对亲属子女的拖累,失去亲人体贴和心理上的照顾,周围人的轻视冷淡,形成了老年人孤独、悲伤、抑郁的心理状态。在自我意识方面,认为年纪大了,不中用,容易自怜自弃、固执、少言、不易合作。因此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经常忽视自己的病因和病情以及治疗用药的目的和手术的安全性,反而是喋喋不休地询问疾病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微小的问题及预后的状况。有些老年患者经常还怀疑疾病诊断的正确性。经常向护士提出疑问,甚至发脾气,还有些患者固执己见,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要么拒绝用药,要么拒绝进食,可谓孩子气十足,给护理工作人为带来很大难度。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既然老年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是独特的,那么相应地要求对其护理也要具有针对性和独到性,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2.1 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要做到“三心”,即:关心、专心和耐心。所谓关心就是对老年患者要发自内心地关怀和照顾,交谈时语调一定要柔和、说话的语速一定要慢,来消除患者疑虑、恐惧、不安及孤独感。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上了年纪的人,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均出现退化现象,他们渴望被人尊重,受人照护。所以,护士在这方面要表现出极大地关心和体贴,给给老年患者以安慰。尤其家属不在患者床旁时,更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专心的含义,就是护理人员要忠于职守,专心护理,因为老年患者意识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患者常不能很好的遵医嘱,所以护士必须要专心致志地看护好他们,使每项医嘱都得到很好的执行。耐心就是针对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易怒、猜疑不安等心理变化,护士要正确对待,在与患者交谈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的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一定不要轻易的阻止他们的谈话,或表现出来不愿意听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当谈到患者的疾病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语言技巧,多给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和治疗的前景。来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消除患者悲观恐惧的心理。让患者相信自己,服从治疗,要做到这一点十分不容易,要求护士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甚至要委屈自己。

2.2 护理工作要细心而周密: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看望。对丧偶或无子女的老人,护士要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要勤快、周到、不怕麻烦。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又十分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之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护士的辛勤劳动将换来老年患者良好心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要,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以适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2.3 对老年患者要热情而尊重:老年患者特别需要护理人员热情关怀,认真照顾。这样,可以减少和防止老年患者的孤独、自卑和轻生心理行为的发生。护理人员要认真的履行好工作职责,来保证老年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护理。尊重与理解老年患者是护理人员的总要素质要求,对老年患者要有礼貌,称呼要有尊重之意,说话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要求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要宽容大度,并采取老年人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护理。

2.4 鼓励患者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些老年人由于社会地位及家庭关系的变化,易出现悲观、孤独、自卑等心理状态。他们往往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过度悲观和多余的忧郁,导致不思茶饭,焦炉不安的情绪可使病情加重。此时护士应帮助患者进行精神调节,控制情绪,随时随地给予耐心开导,深入病房,主动与患者交流,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合理要求,要及时回答和满足。

3 护士要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优秀的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及优秀的思想品质和精湛的技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尊重理解患者的权力及患者的痛苦。同时我们一定要同情患者的遭遇,以饱满、真诚、热情的工作的态度,以及体贴入微的关心,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到安慰。

3.1 护士的语言技巧是心理治疗和护理关键。语言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所产生的效应特别是心理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要对自己的语言产生的影响负责,一定要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艺术要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特点,通过良好的语言作用,使患者逐渐感到非常的轻松安心及舒适和心情愉悦,同时消除了原有的焦虑、恐惧、不安的心情。增强了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好医护人员的治疗。

3.2 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爱心,主动接近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问题,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在与患者交谈的同时,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从患者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和动作中,了解他们真正需要,并尽力给予帮助。

4 治疗环境的重要性

4.1 老年患者的适应能力特别差,住院后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及睡眠休息都要受到干扰使患者极度的不适应。因此护士一定要努力的为患者创造好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环境。根据不同层次的患者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病房,使他们能够有共同语言,相互交谈,同时也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健康活动。如看看报纸、下棋听听健康讲座等。来消除患者的空虚、寂寞和孤独。

4.2 病室要保持整洁、安静、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不带情绪上岗,消除一切不利于患者的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舒心的休养环境,以利于患者康复。

只有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时,患者才能够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向护士倾诉。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同时激发了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病情的能够得到好转。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患者出现反常现象的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掌握患者的思想活动,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使患者能够积极的接受和配合疾病的各种治疗。

总之,只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因人而异的做好患者身心的护理,使患者能够完全的从心理上接受疾病的康复而产生动力,使患者的身心完好的处于最佳的状态,使患者能够早日的康复。

文献参考

[1] 王营,李晓波,姜永贵.医学心理学[M].2版.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魏莹,罗惠.老年患者心理表现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30):91-92.

[3] 陈芳,吴秋霞,王红霞.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4):8-10.

R473.5

A

1671-8194(2016)34-0274-02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老年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认识老年人跌倒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