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射血左心室心功能

王 睿

(沈阳急救中心东陵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

王 睿

(沈阳急救中心东陵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贡献。方法 将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再次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8.0%,两组差异显著;两组LVEF和BNP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以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利。

心力衰竭;心理护理;左心室射血分数

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一种病症。研究表明,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期病死率达到40%[1]。由于心力衰竭的病程比较长,治疗效果差,预后不理想从而导致患者反复入院,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由此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加重病情发展。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传统机械性护理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人性化的护理逐渐在临床护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心理护理则是人性化护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心理护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我们开展以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2014年月至2016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分级,所有患者均处于Ⅲ~Ⅳ,其中Ⅲ级33例,Ⅳ级6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均<45%;排除存在语言能力障碍,伴有严重脑、杆等重要器官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将以上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57.3±9.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56.2±8.0)岁。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开展组间的互相比较,本次的研究获得我院院办同意,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的护理方案知情,并与我方签订知情协议。

1.2 护理方法:均给以两组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再次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向患者接受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对于疾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以及作息等,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树立治疗信心。②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帮助患者治疗并发症,减轻痛苦。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所需,对患者提出相应问题积极回答,可以请通过配合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的病友现身说法,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给以病情改善的患者鼓励,使得患者感受到护理所带来的温暖,消除负面情绪对战胜疾病更坚定信。④尊重患者,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每次的护理时间30 min以上,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

1.3 观察项目及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2]。显效:临床相关症状基本或者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以上或者Ⅱ级以上;有效:临床相关症状好转,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以上;无效:临床相应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改善不到Ⅰ级。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左心室射血分数:测定仪器为HP2500彩色超声诊断仪,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测定:患者在护理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加入EDTA送检。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2.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为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为10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51,P<0.05)。

2.2 两组LVEF级BNP比较:护理干预前观察组LVEF为(40.1± 4.3)%,干预后为(52.9±5.5)%,干预后显著优于干预前(t=4.41,P<0.05);护理干预前对照组LVEF为(40.4±4.5)%,干预后为(45.0±5.0)%,干预后显著优于干预前(t=1.38,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t=3.88,P<0.05)。

干预前观察组BNP为(963.0±216.3)ng/L,护理干预后为(432.3±163.9)ng/L,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17.65,P<0.05);干预前对照组BNP为(944.5±214.4)ng/L,护理干预后为(611.9± 178.0)ng/L,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11.03,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NP显著优于对照组(t=10.11,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因素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3]。临床研究表明患心力衰竭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血压下降等并发症[4]。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由于疾病的原因加上因此带来的其他负担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导致疾病进展还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于治疗具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而近期有研究表明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可以适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降低疾病复发率[5]。

根据以上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我们在常规治疗和护理中给以观察组患者加上心理干预,结果发现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该种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提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对于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是反应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在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和检测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样为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常用指标,其数据直接反应患者心功能情况,因此本次我们采用二者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判断具有合理性。

通过本次的临床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使得更多的患者从中获得健康福利。

[1] 载闺柱.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30(1):7.

[2] 曹婷婷,王晋.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122-123.

[3] 张富叶,郭银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947-948.

[4] 陈首丽.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96-97.

[5] 余江坤,卢艳雨,王铮,等.小剂量美托洛尔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11(3):85-86.

R473.5

B

1671-8194(2016)34-0258-02

猜你喜欢

射血左心室心功能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心脏彩超特点分析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生长抑素受体2的检测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