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闭塞性满意率溶栓

于 霞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

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于 霞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

目的 针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在行介入溶栓术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方法 本文选取2014年3月4日至2016年3月4日于本院进行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5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优质护理干预)分别为90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71.4%患者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率28.6%;研究组87.5%患者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12.5%;且研究组中患者对其护理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5%,因此,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迅速改善各种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具有使用价值。

优质护理;健康教育;脑梗死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中属于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比较高,患病早期采取介入溶栓治疗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而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1]。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3月4日至2016年3月4日于本院进行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5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在行介入溶栓术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3月4日至2016年3月4日于本院进行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患者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有关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②发病范围6~24 h内;③将患者血压合理控制<180/100 mm Hg,血小板计数≥100×109/L,凝血酶原与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均显示正常。排除标准:经过CT等检查,排除瘫痪肢体0~3级、颅内出血、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无明显的意识障碍,无活动性溃疡以及患有严重糖尿病等[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2±2.1)岁;对照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1.9±3.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①对照组: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常规脉搏、心率等多项监测,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多食用高维生素、低脂等易消化食品,配合常规心理、用药指导等护理,统计用药为rtpA-爱立通注射剂(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批准文号:S20110051)。用药方法:静脉给药,将其(10 mg)溶解于生理盐水(0.9%)加以稀释,稀释至最小浓为度0.2 mg/mL。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术前、中、后三个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术前充分做好碘过敏测试、半小时完成导尿管置入、导管室内所需合适的导管与附件、抢救设备及所需药物工作等准备工作。此外,选派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了解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告知术中流程、方法以及目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从而,使患者做好准备认真配合医师进行后期治疗;第二阶段,术中,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将穿刺的部位完全暴露在手术视野范围之内,同时合理制动,全程监测患者的体征(详见讨论部分);第三阶段,手术之后,医师实时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反应,依据其皮肤颜色、温度、背动脉搏动范围等情况进行针对性医治。叮嘱其至少卧床1 d,半天内制动患者穿刺侧肢体,行“8”字法用绷带加以固定,利用沙袋压迫止血2 d左右,全程注意患者术后穿刺肢体的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满意情况,沿用院内自制的满意度量表(从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等)进行调查,将其总分设置为100分,分为四个部分,①不满意:得分<60分;②一般:得分为60~70分;③比较满意:得分90~100;④十分满意得分:70~90分。总满意率为十分满意率、满意率以及一般率的和。

1.4 统计学方法:积极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对照组5例(71.4%)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2例(28.6%);研究组7例(87.5%)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1例(12.5%),无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护理,经研究得出,研究组中不满意0例,一般1例(12.5%),比较满意2例(25%),十分满意5例(62.5%),总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中不满意2例(28.6%),一般1例(14.2%),比较满意2例(28.6%),十分满意2例(28.6%),总满意率为85.8%;研究组中患者对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针对老年人群,更应注重其身体状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护理方式,以改善病情,而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比较适合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尽早出院。

3.1 有关优质护理的论述

3.1.2 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应该选派经验丰富的护士,认真分析掌握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病因、手术方式、溶栓治疗机制以及相关并发症。对于清醒或者昏迷的患者家属,需要告知将要进行的手术目的、方法,术后有可能引发的相关并发症,逐渐消除他们的顾虑,使患者配合医师进行治疗[3]。此外,全员护士也需要对患者的病历情况进行全面的复习,逐一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以及检查化验等,认真记录。

3.1.2 术中护理: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密切注意穿刺部位出血的可能性,由于术中采用爱通立,手术之后用药全身肝素化,因此动脉鞘需要保留5 h左右才能拔除。回房后医护人员需仔细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的可能,重视血生化、凝血机制相关检测[4]。注意拔管时间的确定,一般全血凝血时间(ACT)处于80~120 s。手术之后,因为术中抗凝药物作用,全血凝血的时间可达到150 s,需合理确定药物用量。如果全血凝血时间>180 s,那么会提示有出血的可能,千万不能拔管[5]。

3.2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情况:本文主要分析2014年3月4日至2016年3月4日于本院进行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5例的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对照组5例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2例;研究组7例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1例;且研究组中不满意0例,一般1例,比较满意2例,十分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中不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人数均为2例(28.6%),一般1例,总满意率为85.8%;因此,研究组中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增加疾病的了解,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无疑有利于手术成功,大大减少患者死亡的概率。在护理前、中、后中,全方面检测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溶栓药物与剂量,给予其良好服务,无疑使患者对其护理质量十分满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性动脉溶栓治疗中配合优质护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自身积极配合医师做好相关准备,从容应对各种问题,降低致残的可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需要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各种症状,降低出血的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1] 杨咏梅.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209-210.

[2] 李晓虹.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98-99.

[3] 陈莉.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3(12):1124-1125.

[4] 居媛媛,许梅.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26-27.

[5] 陈爱云.临床护理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87-88.

R473.74

B

1671-8194(2016)34-0254-02

猜你喜欢

闭塞性满意率溶栓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赵坤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