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依从性冠心病护理人员

苏 丹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

苏 丹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86%;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改善明显,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整体护理;冠心病;焦虑;抑郁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所谓冠心病其实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脏病[1]。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程比较长,相关并发症发病较急,因此相应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整体护理注重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康复护理,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通过护理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6.2±3.7)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病程(12.6±1.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66~86岁,平均年龄(76.8±2.4)岁;病程2个月~19年,平均病程(11.9±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测,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全方位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②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治疗和用药,患者长期处于激动状态,患者容易出现心率异常,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③用药护理。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过程,不能间断用药,护理人员要详细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免患者出现紧张的情绪。冠心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家属要定期带患者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通过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软件SPSS17.0 for windows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2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7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8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8.15±3.04)分,抑郁评分为(46.54±2.8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65.37±3.21)分,抑郁评分为(61.96±5.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实验组患者完全依从27例,不依从2例,治疗依从性为93.1%;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20例,不依从9例,治疗依从性为68.9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多发病之一,其难以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冠心病的发病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于硬化组织堵塞冠状动脉管腔致使心肌供血出现障碍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病[2]。冠心病发病群体具有高龄、高血压、肥胖等重要特征,而遗传、吸烟史、心理因素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3]。护理人员要指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舒缓心理压力,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冠心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患者在配合治疗过程中还要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才能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医院应安排综合素质高的护士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冠心病的相关护理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以提高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改善明显,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霍清娟,毛翠英,梁占功.心理护理联合帕罗西汀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3):162-163.

[2] 梁荣花,陈小雪,林进源.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142-143.

[3] 李琪.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病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全科护理,2010,8(9):2355-2356.

R473.5

B

1671-8194(2016)34-0197-01

猜你喜欢

依从性冠心病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