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抗菌剂辅助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1-29陈守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渗出性抗菌剂皮肤病

陈守新

(铁岭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物理抗菌剂辅助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守新

(铁岭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探讨物理抗菌剂辅助治疗渗出性皮肤病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84例渗出性皮肤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应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实验组患者首先使用生理盐水清创,然后使用物理抗菌剂喷洒在患处,合并皮肤溃破或渗液的患者予以湿敷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差异小,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抗菌剂辅助治疗渗出性皮肤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物理抗菌剂;渗出性皮肤病;临床效果

渗出性皮肤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疾病,例如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烫伤等往往伴随有渗出、瘙痒以及疼痛症状[1]。常规的治疗方式大多是予以抗过敏治疗,局部使用硫酸镁或者其他消毒剂进行湿敷,减少渗出症状、促进创面的愈合。但是临床治疗的时间较长,连续性大量使用可能造成蓄积性中毒。因此,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142例渗出性皮肤病患者应用物理抗菌剂进行辅助治疗,取得良好的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84例渗出性皮肤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2例。实验组中男性89例,女性53例;年龄在1~68岁,平均(37.6±13.4)岁;病程在1~4年,平均为(2.1±0.6)岁;其中有急性或亚急性湿疹为71例,烫伤患者22例,接触性皮炎患者23例,带状疱疹患者16例,其他类型患者1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85例,女性57例;年龄在3~72岁,平均(39.8±14.6)岁;病程在9个月~4年,平均为(2.4±0.9)岁;其中有急性或亚急性湿疹为68例,烫伤患者26例,接触性皮炎患者20例,带状疱疹患者18例,其他类型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此外应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实验组患者首先使用生理盐水清创,同时予以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使用物理抗菌剂JUC喷洒在患处,合并皮肤溃破或渗液的患者予以湿敷,每天定时进行换药,换药过程中将皮肤的渗出物清除干净,然后予以湿敷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 d作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有效率:治愈:治疗1个疗程之后皮肤瘙痒、疼痛和干燥的症状得到消失,渗出消失,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显效:皮肤渗出液减少70%以上,疼痛、瘙痒或干燥症状明显改善,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有效:渗出液减少超过30%,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无效:不满足以上标准的患者评价为无效[3]。②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资料均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治疗结果等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实验组142例患者中,评价为痊愈的有73例(51.41%)、显效32例(22.54%)、有效33例(23.24%)、无效患者4例(28.17%),治疗有效率为97.18%;对照组患者中,评价为痊愈的有58例(40.85%)、显效41例(28.87%)、有效21例(14.79%)、无效患者22例(15.49%),治疗有效率为84.51%。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142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1例患处发红的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0%;对照组14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患处发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两组的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通过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实验组中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34%;对照组142例患者中有27例复发,复发率为19.01%,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基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渗出性皮肤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局部血管的通透性提高以及白细胞水平上升而造成的[4]。其发病机制在于白三烯、组胺等炎性介质作用于靶细胞而引发的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进而表现出渗出症状。患者大多出现瘙痒、糜烂、疼痛等不良反应,临床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常用的中药洗剂会造成接触性皮炎导致病情加重;氦氖光照对于炎症症状具有很好的消除作用,但是无法将细菌杀灭,因此治疗效果不佳;单独应用浓度为3%的硼酸溶液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渗出,但是单独使用的效果一般、且可能产生不良反应[5]。

有临床研究发现,微生物感染在渗出性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在炎症的反复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对患者应用外用抗生素制剂治疗则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6]。物理抗菌剂JUC是应用长效抗菌材料制成为专用于皮肤物理抗菌膜的专利产品,使用物理抗菌剂JUC的水溶性制剂喷洒于皮肤表面,能够很快发生固化,形成复式叠加的正电荷层与隐形胶联层,与体表产生牢固的连接,产生长效的抗菌和抑菌作用。此外,正电荷膜对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病毒等产生吸附,静电力会促使其破裂和死亡,从而达到物理杀菌的作用,不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在本组中,对实验组患者应用物理抗菌剂JUC进行治疗,患者的渗出、瘙痒以及疼痛症状改善非常明显,对比使用硼酸溶液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复发率则明显要低,尤其是采用湿敷治疗的患者,这是由于湿敷使用的是渗透药液的纱布垫,与皮肤进步的结合在一起,产生较喷洒更高的疗效,对于肿胀、瘙痒和疼痛感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时由于药物的物理特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唐真武,杨丕坚,黄江河,等.洁悠神预防90锶-90钇敷贴治疗后放射性反应156例[J].广东医学,2011,32(21):2851-2853.

[2] 毛祖豪,周冼苡,胡永轩,等.氨基己酸湿敷治疗难治性渗出性皮肤病[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48(4):342-344.

[3] 刘川,张唯力,胡自力,等.洁悠神长效抗菌剂预防包皮环切手术伤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8):1271-1273.

[4] 朱国彦,王仁霞.洁悠神在大小便失禁患者20例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2,36(7):670-671.

[5] 左卫堂,胡建武,何育华,等.物理抗菌剂辅助治疗金葡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3,35(5):271-272.

[6] 谢字龙,陈刚.物理抗菌剂辅助治疗脓疱疮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4,36(1):32-33.

R751.05

B

1671-8194(2016)34-0098-02

猜你喜欢

渗出性抗菌剂皮肤病
一种抗菌性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学与药理学探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抗菌剂不同毒性比混合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效应研究
纺织品抗菌剂分类及安全性评价探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猪渗出性皮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治疗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胸腔微创置管引流辅助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观察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