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三联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6-01-29李维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三联胸痛胸部

李维刚

(本溪市金山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CT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三联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李维刚

(本溪市金山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三联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运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完成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血管重建图像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出30例冠状动脉狭窄,24例急性肺动脉栓塞,8例胸动脉夹层;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占82.09%,成像质量良占10.28%,成像质量差占7.63%;肺动脉增强后CT值是(299±63)Hu,主动脉增强后CT值是(359± 75)Hu;平均扫描时间是(8.1±1.1)s。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实施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可以在8 s左右完成,并且能准确诊断患者的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相关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CT血管成像;急性胸痛;胸部三联症;冠状动脉

急性胸痛属于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急性病征,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因素,其预后效果受到早期识别病因的直接影响,所以对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高危患者进行迅速且准确的诊断,实施针对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还能有效避免发生误诊、漏诊以及严重并发症等[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CT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三联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全部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对比剂过敏与碘过敏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存在其余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5.8±3.3)岁。

1.2 一般方法:扫描仪器采用GE Optima CT660 64排128层CT机,通过运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2]完成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于外周静脉采用80~10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行静脉输注,输注速度为每秒4~5 mL。注射对比剂后选取主动脉根部层面做时间-密度曲线,运用团注测试法[2]对曲线变化情况予以监测,对扫描延迟时间予以记录。将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所需时间设为A1,胸部三联检查所需时间设为A2。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为上述曲线达峰值时间延长4 s。胸部三联检查延长时间为上述曲线达峰值时间延长4 s以及和(A2-A1)的差值。将心动周期R-R间期75%的CT原始图像数据传到AW4.6后处理工作站,完成CPR、MPR、VR以及MIP等图像重建,心率过快患者辅以心动周期R-R间期45%时相数据进行重建。全部图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师独立完成冠状动脉血管分析,若分析结果不统一时,经共同商讨后得出意见。

1.3 评价指标:评估患者左右冠状动脉管腔的通畅度,冠状动脉狭窄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4]。按照15段冠状动脉分段标准[5]评估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冠状动脉形态清晰,未见伪影;良:冠状动脉形态较为清晰,存在部分伪影,可以达到诊断标准;差:冠状动脉形态模糊,存在严重伪影,不能完成诊断。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指标是主动脉与肺动脉增强后CT值>200 Hu[6]。

2 结 果

10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30例(30%)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其中14例患者单支病变,8例患者双支病变,8例患者三支病变;24例(24%)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14例患者位于段以上肺动脉栓塞,6例患者位于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4例(4%)患者位于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8例(8%)胸动脉夹层患者;4例(4%)心包炎患者;6例(6%)气胸患者;4例(4%)肺部感染患者;8例(8%)胸膜增厚与胸腔积液患者;16例(16%)患者未发生显著异常。此次扫描检查平均时间是(8.1±1.1)s,平均延迟扫描时间是(17.8± 1.8)s。肺动脉增强后CT值是(299±63)Hu,主动脉增强后CT值是(359±75)Hu,均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100例患者总共有1206段冠状动脉归入被评估范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的节段有990段,占82.09%;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良的节段有124段,占10.28%;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的节段有92段,占7.63%。

3 讨 论

随着影像学技术与影响设备的逐渐发展进步,临床开始应用64排螺旋CT,其具有较好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能够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予以一次性扫描覆盖,且能获得清楚的血管影像学图像,成为诊断急性胸痛的有效筛查方法[7]。64排螺旋CT通过心电门控一次扫描能够获取全部胸部动脉对比剂达峰值的原始横断面图像,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包括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技术等,获取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的理想重建图像,同时还能按照其需要对重点部位实施靶重组[8]。胸部三联检查评估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的图像显示质量,不仅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还能够清楚显示肺动脉以及主动脉,从而能够对冠心病、急性主动脉夹层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等疾病进行有效鉴别[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共检出30例冠状动脉狭窄,24例急性肺动脉栓塞,8例胸动脉夹层等;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占82.09%,成像质量良占10.28%,成像质量差占7.63%;肺动脉增强后CT值是(299±63)Hu,主动脉增强后CT值是(359±75)Hu;平均扫描时间是(8.1±1.1)s。结果表明,急性胸痛患者实施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可以在8秒左右完成,并且能准确诊断患者的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相关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1] 佟玉荣.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胸痛三联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0,45(3):35-37.

[2] 齐晨晖,范红燕,史琼玉,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0):1534-1537.

[3] 王皆欢,陈东风,王少春,等.双源CT不同管电压技术诊断急性胸痛三联症效果比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37(5):320-322.

[4] 程祝忠,温志鹏,许国辉,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12):1875-1878.

[5] 姜红,张兆琪,李志敏,等.急性胸痛患者双源CT诊断性扫描中的护理[J].中国医药,2013,8(6):863-864.

[6] 陈文辉.胸痛的多层螺旋CT检查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 (5):515-516.

[7] 汤连志,姜洪,吴宝金,等.双源CT大螺距前瞻扫描在胸痛三联症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2(3):200-203.

[8] 李欣,孙吉林,戴国华,等.急性胸痛三联症64层螺旋CT“一站式成像”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7):974-978.

[9] 王敏,郭美玲,李剑,等.CT低管电压对胸痛三联征排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9):715-717.

R445.3

B

1671-8194(2016)34-0092-02

猜你喜欢

三联胸痛胸部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有些胸痛会猝死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