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16-01-29张瑞霞刘丽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变异性插管气管

李 琳 殷 媛 张瑞霞 刘丽君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李 琳 殷 媛 张瑞霞 刘丽君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与气管表面联合麻醉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全麻,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常规检测指标及心电图参数值。结果 观察组插管即刻的SBP、DBP、HR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的效果较理想。

老年;高血压;喉上神经;气管表面麻醉;心率变异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麻醉诱导插管,对其机体刺激性强,严重时可引起心血管等并发症,存在较高麻醉风险[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与气管表面联合麻醉的临床资料,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与气管表面联合麻醉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60~78岁,平均(63.12±9.67)岁,麻醉分级:Ⅱ级23例,Ⅲ级31例;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3∶

21,年龄58~79岁,平均(68.03±10.03)岁,麻醉分级:Ⅱ级20例,Ⅲ级2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于术前半小时予以0.3 mg东莨菪碱、100 mg鲁米那,肌内注射,入室后上肢静脉开放,监测SBP、DBP、HR及SpO2等;予监护仪记录其心电图参数;静卧10 min后,患者行麻醉前对照值。对照组依次静注0.05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2 mg/kg丙泊酚,

0.1 mg/kg维库溴铵,迅速插管诱导,术中予以七氟完吸入,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维库溴铵间隔注入。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行麻醉,在麻醉诱导前分别在其舌骨大角两侧与甲状软骨上角的阻滞喉上神经注入2~3 mL的1%利多卡因,再行气管表面麻醉,注入2~3 mL的1%丁卡因。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麻醉不同时刻的检查指标比较:插管即刻,观察组分别是(114.36±9.21)mm Hg、(73.14±7.23)mm Hg、(72.36±6.12)次/分钟、(99.26±0.84)%,对照组(126.26±81.11)mm Hg、(80.64±71.20)mm Hg、(80.47±71.22)次/分钟、(99.21± 1.27)%;插管后5 min,观察组分别是(112.52±7.36)mm Hg、(74.21±6.33)mm Hg、(72.21±8.20)次/分钟、(99.18±0.74)%,对照组(121.52±10.98)mm Hg、(77.20±9.12)mm Hg、(77.29± 10.10)次/分钟、(99.21±0.43)%;观察组插管即刻的SBP、DBP、HR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

2.2 两组麻醉不同时刻的心电图参数比较:插管即刻,观察组分别是(60.06±4.17)、(61.30±21.26)、(280.14±133.63),对照组(60.29±4.78)、(81.20±18.22)、(432.21±109.23);插管后5 min,观察组分别是(60.29±4.05)、(60.05±17.33)、(279.25 ±139.66),对照组分别是(60.28±4.13)、(77.21±20.56)、(379.22 ±120.16);观察组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 HRV、LF参数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诱导前、插管前SBP、DBP、HR、SpO2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插管即刻的SBP、DBP、HR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其说明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可稳定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究其原因可能是:经喉镜气管插管可产生两种刺激,一是喉镜暴露声门时可直接对舌根、咽喉处产生刺激,二是气管插入导管时产生刺激[2]。前者主要通过喉上神经传导刺激,因喉上神经定位于体表清晰,上神经内支于舌骨大角被阻滞,从而出现醉舌根、咽喉黏膜的效果[3]。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5 min的BIS参数值无明显差异;两组诱导前、插管前HRV、LF参数值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 HRV、LF参数值均小于对照组;其说明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可减少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考虑可能是:HRV高低可表达自主神经系统中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间的活性及平衡关系,从频域分析,LF可受到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调节,反映交感神经活性[4-5]。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小,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平衡交感迷走张力,是理想麻醉方式,具临床推广价值。

[1] 陈振斌,胡胜红,钱海燕,等.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J].疑难病杂志, 2013,12(2):107-109.

[2] 丁芳,陈永权.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气管插管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5,35(11):7-9.

[3] 张拥军,段志强,于金玲,等.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用于经鼻插管全麻[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4): 112-112.

[4] 姜景卫,祝胜美,刘炳胜,等.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75-2777.

[5] 李薇,张颖,刘冬梅,等.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38 (4):379-380.

R614

B

1671-8194(2016)34-0065-01

猜你喜欢

变异性插管气管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