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刘 萍

(大连市普湾三院(原金州区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3)

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刘 萍

(大连市普湾三院(原金州区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3)

目的 本次主要探讨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患者就诊住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为4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而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距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凝血与纤溶指标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距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临床效果明显,疗效确切,药性安全,因此值得推广。

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治疗;临床效果

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抗血小板凝聚、脑保护、抗凝以及溶栓等方式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但是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不同,因此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1]。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作为研究主体,探讨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患者就诊住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为47例。治疗组患者47例,其中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50.2±4.8)岁;常规组患者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9.7±4.6)岁。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将其用作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治疗,给予患者20000 U/kg尿激酶静脉滴注,并将总给药剂量控制在150万U以下,将其静脉滴注的时间控制在30 min内。治疗组患者阿替普酶治疗,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阿替普酶总量0.9 mg/kg,其中10%在最初1 min内静脉推注,其余在1 h内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90%;有效:治疗后,患者部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50%;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均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以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其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FIB、APTT以及血浆PT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20.0,选(x-±s)代表,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客观对照分析2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常规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85%,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析: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5.2)分,常规组(13.8±7.9)分,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现阶段,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事件,高致残率与致死率是该疾病的主要特点[2]。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于将患者脑组织缺血的血流供给恢复,对堵塞的脑血管进行疏导,对缺血区域的血流循环进行重建[3]。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的一种,糖蛋白为该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4-8]。在采用该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糖蛋白残基能够和纤维蛋白进行有效结合,并且将酶原向酶进行转化,最终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采用阿替普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该药物能够和纤维蛋白进行作用,最终达到有效溶栓的效果。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而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组凝血与纤溶指标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凝血与纤溶指标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由此可知,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崔悦,王永强.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6):182-185.

[2] 张锦丽,闫敏,王璐琰.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11(20):79-81.

[3] 程超婵,涂汉明,应爱娟,等.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 23(36):2293-2296.

[4] 陆佳南,许莉.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2(47):106-108.

[5] 刘凤霞,阿依古丽·达克什.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46.

[6] 王雅君.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51-152.

[7] 樊凌华,张琪,邱淑娟.年龄对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529-531.

[8] 贾立明,武正戈,赵玉芳,等.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2-23.

R743.33

B

1671-8194(2016)34-0059-01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