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职数字影像教学探索

2016-01-12邓永成,路放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数字影像摄影实训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职数字影像教学探索

文/邓永成路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一、数字影像教学、互联网及其相互关系

数字影像,又称数字图像、数码图像或数位图像,是二维图像用有限数字数值像素的表示。通俗地讲,它是由模拟图像数字化得到的、以像素为基本元素的、可以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电路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数字影像课程是一门摄影课程,即是数字影像的摄影课程的简称。

高职院校的数字影像课程是属实训课程,即课程主要形式不是讲授掌握由概念和原理编织起来的理论体系,而是某项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脱胎于学徒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以实训课程为其基本特征,它是人类工匠技艺/技能传授传统的延续。

数字影像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及图片和影视后期处理基本技能,并在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进一步学习各项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技能传授。与蒸汽机引起的大工业组织一致,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则是一对多的标准化教育,要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统一。规定的上课时间和特定模拟实际生产场景的实训室、实训车间或校办工厂。但它仍推崇师生的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因此,实训中对巡回指导的老师有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的要求。

然而,摄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合作的结果。摄影画面都是摄影者特定视角观察到客观世界的视觉图像的定格。它们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而不能闭门创造出来。学生们按照各自不同审美,对艺术不同的理解,遵循着不同时间的光照,寻找不同的角度,去各自定格独特的视觉图像。课程无法在规定时间,集中于某一场所(课堂内)进行。实训过程中,教师无法即时、面对面指导,这显然有悖于职业教育实训课的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弥补,教师通常采用“事后”的课堂讲评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显然,“事后”的点评无法达到事中指导的效果。

同时,数字影像课程与一般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不同,它的实训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一种艺术学习过程,因此,课程完成需要参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和准备大量的创作素材。

诞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互联网源于计算机连接,被界定为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各种不同的连接链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和数不尽的计算机、终端。

众多学者认为互联网是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互联网是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在诞生。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难以预测,不可估量。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都已经明显感觉到革命实际已经发生,国内互联网+概念正迅速发酵,并已成为共同的发展规划。

数字影像教学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数字影像摄影和教学的设备——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用于摄影作品处理的)计算机、投影仪等等,都是互联网的终端。数码影像则是由数码相机(包括智能手机)、扫描仪、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等用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互联网上储存、传输的信息、数据。因此,尽管数字影像诞生在互联网之前,但它注定“天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在数字影像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都已不同程度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平台,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实上离开互联网,数字影像教学根本无法展开。但这只是自发地,具有偶然性地,间断地,局部性利用互联网。由于不能够自觉地将教学植根于互联网技术,其结果必然是大量浪费本充分利用的资源,并且不仅无法推动教学发展,而且影响教学成果。

本文的任务就是在阐明高职数字影像教学与互联网的客观关系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学实践作初步的梳理,探索其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并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因互联网技术而引起的数字影像教学发展的深远意义。本研究有益当前的教学实践,同时,为进一步探讨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数字影像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二、现有教学实践的解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影像教学活动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可以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网络通讯、(万维网)资料搜索、信息(云端)储存三个技术支撑点两个方面解析其总体的基本构造。

线上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线下教学则是指传统的课堂讲授。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由五个环节组成:教学组织、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和实训总结。数字影像属艺术课程,因此,“学生操作”称为“学生创作”更为合理。教学组织应该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前期准备,通常指课堂教学的设备的调试,学生组织的安排,不属于正式教学活动。

数字影像课程的线下教学包括精讲示范和实训总结,线上教学则学生创作和巡回指导组成(学生创作——摄影并不在线上进行,但与在线巡回指导同步,因此我们将其归为线上教学部分)。

按实训课的一般规律,线下和线上,即课堂讲解/实训总结和课下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两类教学活动交替进行。数字影像实行项目引领式教学,即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指南,一项一项技能、技术,包括摄影设备操作、图片构图、色彩、曝光等,视频的脚本、分镜、剪接、效果等等分解为项目。先在课堂上介绍某一技能的原理、方法和程序,然后教师指导实际操作,最后学生提交习作,形成一个回路(见下图),各个项目按内在逻辑顺序逐个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系列。

精讲示范:即精细讲解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方法要领,并辅以具体动作示范,包括高等艺术教育所应有的审美教育。数字影像课程精讲示范环节的任务是保证学生随后进行的创作中,顺利实践某项具体摄影操作。精讲示范的显形式包括三个方面:PPT形式的操作原理介绍;数字影像教学案例——包括照片或视频的展示;以及摄影摄像软件介绍及其操作演示,这三个方面的多媒体图像信息课后都将放到网上,供群里的学生可以随时、反复观看。

实训总结:对学生实际创作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阶段性总结,如照片摄影结束、视频摄像结束;一种是期末课程结束总结。一般借助多媒体设备,采用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讲评形式。通过实训总结环节,学生个人及小组将提交包括照片、视频等习作的实训报告,作为学习成绩的评判依据。

线上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这里所谓的线上教学并非通常理解的将课堂教学简单地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它不同于传统的持续、集中的讲学,而是以分散的,间断性的,即时解答问题或延后解答问题的方式,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简单讲,线上教学就是师生网上互动问答教学。

实践表明,数字影像课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指导老师讲采用不同的应答方式,回答问题的时间也有不同,(见下表):实训中问题类型和教师应答方式及应答时间安排

序号问题类型应答方式回答时间安排1课堂讲授未马上完全理解,以致影响实训操作的问题。尽可能即时互动式回答。集中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堂讲授后的一个课时。2实训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延时个别单向回答,或加互动回答有空余时间随时回答。确定时间,晚上某段时间。3阶段性操作完成后,仍有疑问,或觉得创作仍有遗憾提问。集中归纳共性问题,延时,或加互动即时回答。确定时间,如两天一次,晚上某段时间。4学生/小组没有提问,但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重点对象进行巡回询问。确定时间,轮流询问学生,小组实训的情况,及时指导

互联网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是广泛的,但支撑起了数字影像教学赖以发展的平台的主要是网络通讯、资料搜索、云端储存三项技术。

与传统通讯需要电讯商提供交换服务不同,互联网通讯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依据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TCP/IP,建立起来的网络通信。这是一种资源共享式的通信方式。而且通信的媒体,不仅包括语音、文字,而且包括图像和视频。在此基础上,QQ、微信、博客、line、lofter、instergram等社交软件和网站的开发和建立、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时代的人们随时处于一种准通讯状态。

所谓线上教学的师生互动问答的技术基础就是互联网网络通讯功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其移动终端(手机、电脑)与互联网相连,便加入了一个虚拟社区。教学实践中,通常由班长牵头建立一个班级的微信、QQ “聊天群”,从而形成了一个一门课程的交流虚拟空间。班内各个小组则再由组长建立小组范围的聊天虚拟社区。这些聊天群随即成为课程教学的超视距交流、沟通,且无时不在的课堂。课堂上精讲示范的内容,以及学生习作直接放在“群”上,师生或学生间问答可以文字形式,也可以及时通话,同时可以上传图片和视频。

数字影像教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并不仅仅表现为利用互联通讯进行所谓的线上教学,资料搜索同样是互联网为教学提供支持的重要技术功能。

上世纪60年代Ted Nelson(美国)提出一种将自然语言文本和计算机交互式地转移或动态显示线性文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hypertext)。

80年代末超文本技术被充分讨论后,被嫁接到了互联网上,遵循建立在TCP/IP基础上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确定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www环球网由此诞生。

数字影像课程本质上是一门操作课程,它讲解的是图像、视频的“生成”和“生产”。

因为仅用文字和语言无法直观、形象地说明摄影的技能与技巧,讲解的过程中,从摄影设备的发展史、结构、摄影原理、操作过程,到图像不同的构图、采光、,再到视频的分景、剪接、典型情节等等,几乎所有教学知识点都必需展示大量不同的图像和视频。

学生实训创作主要是模仿行为。精讲示范课上讲的理论、操作示范到实际操作仍有一个过程。虽然,有问题可以提问老师,包括课堂没有听明白的原理,但这仍然无法解决理解和实际操作行为的过渡。同时,摄影课程,学生实训独立操作,又有极大的自由度,不必完全遵循教师的要求,他们必然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因此,可以说,课堂的教学只是为学生指明的路径和方向,真正亦步亦趋的行走,必须依靠互联网资料搜索的支持。特别是可参照、模仿的图片、视频资料搜索的支持。

作为互联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之一,环球网拥有的知识和信息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其上能即时找到几乎所有你需要找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同时它“在本质上是使个人和机构可以通过分享信息来进行通信的一个平台。”(蒂姆·伯纳斯-李)

云端储存同样是互联网为数字影像教学提供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由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云储存,是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形成的一个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系统。通俗讲所谓云存储,就是将需要储存资源放到“云”(构建在高速分布式存储网络上的数据中心)上以便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即可方便获取的一种新兴方案。

数字影像教学,云端储存十分重要,事实上也是为师生广泛运用的。因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都会有大量需要储存的资料。

学生创作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资料,包括搜索下载到的参考资料,创作过程采集的素材、初步形成的习作、讨论的样稿、以及提交老师的作业,这些资料绝大部分大部分是图片和视频。教师备课过程中搜索下载到的资料,用于讲课,另一方面,学生交的作业,主要也是图片和视频。事实上教师和每个学生都需要设立一个资料库。因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大量资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不能一看而过,需要储存下来,反复利用,反复参考。

从终端自身的内存、移动硬盘(包括U硬盘)到网盘,储存空间不断扩大,但始终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直至传统的存储方式被云存储取代,才一劳永逸地突破数据储存的瓶颈。

三、教学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意义

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将影像教学置于互联网平台,为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开拓了空间。

首先、教学获得了以往难以想象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数字影像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各种摄影器材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和技巧;不同时代和不同门派的优秀摄影作品;后期处理软件及其学习教程。置身于互联网,使我们的数字影像教育,坐拥一个资源没有穷尽的资料库。互联网拥有的巨量信息为数字影像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

其次、突破实训指导的时空约束

摄影是一项追逐时空变化,创造性地记录世界多姿呈现的艺术,因此,必然是分散的、不定时的独立创作行为。然而,作为一门实训课,教师的巡回指导是基本的环节。如何解决学生分散创作实践与教师集中指导的矛盾。置于互联网平台,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地延伸,从理论上讲,无论学生在何处、何时进行创作实践,有问题都可以与老师沟通,获得指导意见。互联网即时互动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摄影教学的分散训练,集中指导的时空矛盾。

同时,互联网是一个真正的互动、对话平台。师生讨论不受时空局限,且超视距进行,有利于学生抛弃顾虑,敞开谈论自己的想法。

再次、对学生的柔性指导成为可能

在网络通讯条件下,通过微信、QQ等工具,无论是学生向老师提出请教,或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学生自身特定情况,包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精确指导。这种沟通和互动指导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还可以保全学生的“面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按照学生的特点实行柔性化的指导,必然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教学相关数据迅速积累,为优化学生培养提供依据

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平台上数据的数量庞大,汇集迅速的,获取极其方便、价值低廉。这些巨量数据已成为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实践表明,以互联网为平台,数字影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与教师互动,会留下大量的信息痕迹:学生创作过程中的素材、创意、思路、未完成的作业初稿、视频片断、建议和意见、教师的点评和反馈、作业,以及师生各自推荐的案例、评论等等。通过分析这些大量的信息,指导教师不仅可以方便和清晰的掌握学生的现状,学生的特点,包括优势、不足和成长轨迹,同时可以预测学生各自的最优发展方向。在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精确指导的同时,因材施教,为学生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

就如不能将互联网简单地理解是电脑与计算机的连接一样,我们不能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影像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微信、QQ中文字、图片的传递,计算机上搜索资料。仅仅阐明其现实的积极推动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的出现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支撑这场“革命的底层力量,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涉及领导意识、组织文化和行为方式的思维革命。”①数字影像教学被置根于互联网平台,深刻的变革必然接踵而来,现有的模式、秩序、结构将受到冲击,这或许才是互联网对数字影像教学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必须对此有即时、深入的认识。

初步体会,就数字影像而言互联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大冲击至少显现在三个方面:

1.教材:作为教学媒体的主要形式——教材——书是人类积累知识印刷形式信息,按照讲学逻辑,或作者阐述观点的逻辑排序编码组织而成的集合。知识的展示呈组织化、层次化和结构化。这样的媒体与能够承载的知识(信息)有限,同时这类知识的利用需要记忆、积累;

互联网的出现,它的终端成了承载教学信息的主要媒体,以电子信息代替了印刷信息,在网络中不断流动。这些信息——知识在互联网上的组织结构是平面化的。通过超链接,我们可以随时搜索到任何需要的信息。当人们需要了解某一知识,不用读完,甚至翻阅一本书,而直接用关键词就能找到非常详尽的有关信息。

尽管职业教育遵循“理论够用即可”的原则,但“书本”知识仍然是需要的。因为知识总是成体系的,教学信息总是某种结构组成,才便于人们获取和理解。数字影像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大量采用互联网资源作为教学资源,而并不需要传统的教材时,人们必然要问,我们还需不需要教材?我们还需不需要纸质的教材?另一方面,即使纸质教材仍有需要,它应该以什么形式存在,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电子教学信息又应如何有序地组织为新“教材”?

2.教学形式。集中“上课”是传统教学的基本形式,即学生必须在同一个空间——教室,同一个时间——课时(某日某节课)内进行。(时空)集中上课是为了提高效率,以一(教师)对多(学生)。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课堂集中(包括实训室、实训车间)教学,也是蒸汽机创造的工业组织形式贯穿现代工业社会的体现,前提是教学内容的标准化。

互联网的出现冲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理论上讲只要在“线上”师生可以再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直接对话,随时处于准“上课”状态。文章的第二部分已经介绍,数字影像课程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既没有教室,也没有上下课概念。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延伸,引起教学组织文化的深刻变化。教室、课时不再神圣不可改变。

数字影像课程仍需传统的上课形式,以完成精讲示范和实训总结的环节。但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应采用何种课程组织形式?现实中有这样的质疑——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怎么没有学生?学生分散、独立的进行实训,如何进行课时安排,如何制订培养——教学计划?

旧的秩序被突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在互联网平台我们应该建立何种教学形式?

3.教学的方式:传统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艺,这一方式的内在逻辑是,

互联网的出现动摇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信息开放和流动,它代表知识的开放和流动,与相对应的权力的开放和流动。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否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料主要取决于搜索者的搜索能力和语言能力。就教学而言,互联网同样是师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有其因年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优势,完全可以获取远比教师传授丰富的知识,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可以说获取知识至少可以不需如以前那么依赖听教师上课了。

数字影像教学植根于互联网平台,学生分散、独立的实训创作是教学的主体过程。即使是线下教学部分,原理讲解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学生习作的分析。教学能够成功——学生能学会、掌握摄影技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创作过程中大量利用了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实践先于理论,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影像教学方式?

教学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深远意义将在我们不懈的探索中逐渐显现。

(作者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注解:

①杜小勇 《数据治国”的三个关键理念——从互联网思维到未来治理图景》

猜你喜欢

数字影像摄影实训
岩画保护,数字影像数据库来帮忙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数字影像艺术的发展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