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伦·斯诺笔下长征胜利的奥秘

2016-01-07

军事历史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行漫记海伦朱德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新回顾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震惊世界的历史壮举,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是:赢得这次胜利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其实,关心这一问题答案的,不仅是中国人自己,在长征祝捷后的这几十年来,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都曾就此做过研究、发表过各自的真知灼见,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真挚朋友、国际知名的美国传记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就是其中之一。谈到海伦·福斯特·斯诺女士,综观其丰富多彩的一生,她为向西方公众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谓是倾注了毕生精力,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建树。在此笔者着重阐释的仅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但却是十分重要的侧面。

海伦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当局的严密封锁线,只身来到陕北苏区,得益于埃德加·斯诺对长征深远意义的高度认知。埃德加·斯诺在谈到写作《西行漫记》时指出,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海伦也深知,这一胜利的意义十分重大且来之不易;她更感到,认识这一胜利之所以能够达成的关键,则更为重要,所以她下决心要到中国陕北深探其究竟。

海伦是1937年春天来到陕北延安的。当时中国的十年内战刚结束不久,陕甘宁边区还处于半封锁状态,外界对中国红军认识和了解不多,国内外公众大量接触到的是国民党政府及其舆论工具长期以来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恶意攻击和中伤,中国红军被他们称作“赤匪”,而其将领则被描绘成面目狰狞、置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利益不顾、只热衷于追逐个人私利和野心的盗魁匪首。可是,这些人在海伦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

海伦在苏区的4个月期间对中国众多的革命领导人,逐个进行面对面的采访,而红军的高级将领则是其访谈的重点对象。按照海伦预定的计划,她拟采访的中国红军将领有十几位,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徐向前、萧克、贺龙、罗炳辉、项英、王震、徐海东等。海伦在延安期间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征询,请他们谈个人的出身、家庭、投身革命的曲折经历、成长为高级将领所走过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前途、红军屡屡战胜强敌的办法和原因、乃至各自的个人爱好和生活情趣等,真可谓访者无所不问,应访者有问必谈。海伦通过这一系列的采访,逐渐认识到:长征的胜利,是与领导这一历史壮举的每个人分不开的。重新翻阅海伦当时留下的诸篇采访实录,从中获得的,除丰富的革命激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执意追求,更多的、更强烈的则是关于不畏强暴、挺起腰杆做人、振兴中华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方面的丰富内容。这恰恰说明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正是由于有着这样一批忠实于自己理想追求、不惜牺牲自我、敢于勇于担当、指挥才能出众的长途征战的领路人。

(一)识大体,顾大局,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尽管十年内战期间,乃至整个长征过程之中,中国红军曾一再遭到南京政府军队的疯狂剿杀。但是1935年秋,当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华的意图暴露得愈来愈明显时,中国红军的领导人识大体,顾大局,捐弃前嫌,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做出了同国民党合作,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军队入侵的正确决定。海伦指出,毛泽东是“一位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能正确判断形势的出类拔萃的政治领袖”*《续西行漫记》,202页,北京,三联书店,1991。。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全力促使事变和平解决”,并“成功地使全体党员和红军一致拥护统一战线政策”*《续西行漫记》,203页。。在抗日战争爆发期间,中国的局势在暗流中动荡不定,海伦又说,“毛泽东却能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续西行漫记》,204页。

(二)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坚决听党的话。中国红军是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建的人民革命武装,她的高级将领都把党看作是自己的母亲,视党的事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决听党的话,服从党的指挥。海伦认为这是红军高级将领的一大特点,如她在谈到朱德时写道:“共产党所以能够完全控制红军,原因之一就是朱德对党的忠诚,对‘文官’统治的服从。”*《续西行漫记》,108页。而在介绍贺龙时则又引用关向应的话指出:“他的政治理解是良好的,而且对于共产党忠实服从。”*《红都延安秘录》,127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三)目光远大,全局在胸。1935年中国红军到达陕北后,延安虽地处中国西北偏僻的一隅,但红军高级将领脑海里考虑的却是世界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全局。西安事变以后,海伦专访了彭德怀,请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彭德怀回答说:“西北问题是整个世界问题一部分,必须全面地加以考虑,必须以国际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形势。”*Helen Foster Show: Profile from China Vo1.3.接着,海伦写道:“这使我终于明白。一些比中国更大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在地平线上出现,而中国问题则只是其中的一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已经在准备袭击欧洲,日本则在准备入侵中国。*Helen Foster Show: Profile from China Vo1.3.

(四)铁一样的战斗意志,钢一般的必胜信心。中国红军自1927年8月诞生,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的这十年中,一直遭到国民党军的围堵剿杀,红军将领在与敌抗争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必胜信心,那是绝对难以坚持到底的。海伦曾问肖克,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相继失败后他是否有过沮丧的情绪,肖克答道:“我有着铁一样的战斗意志,因此,后来不久,我又在领导着游击战争。”*《红都延安秘录》,107~108页。又有一次,海伦曾向罗炳辉探询:为什么你这个人成天总是那么快活。罗炳辉回答说:“这是因为我们具有坚决的目标,并且大家知道最后胜利必属于我们。……我们从没有沮丧过。”*《红都延安秘录》,131页。

(五)信任士兵,爱护士兵,融入士兵。中国红军高级将领与士兵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他们信任士兵、爱护士兵,并把自己融入到士兵之中。一次,海伦问朱德,和其他国家的士兵相比,他怎样看中国士兵的素质。朱德答道,中国士兵并不坏,只缺乏政治训练,“如果中国士兵得到适当的训练,他们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续西行漫记》,117页。。朱德十分爱兵,并善于同士兵打成一片。用海伦记载朱德夫人康克清的话来说:“军中的群众从心眼里爱他,因为他过的是普通战士的生活,必要时,也和他们干同样的活儿。”*《续西行漫记》,106页。除朱德外,红军高级将领中爱护士兵,融入士兵的事例还有不少。如,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关向应在谈到该军总指挥贺龙时指出,“他对所有的弟兄们,都顾念周到,但是遇到他们有错误时,却加以严格的训练”*《红都延安秘录》,127页。。而海伦在描述罗炳辉的军人本色时也指出:“罗炳辉像朱德、贺龙以及冯玉祥一样,喜欢朴素的衣着朴素的生活。……他蔑视奢侈和金钱,喜欢过艰苦危险的生活,愿意和他的弟兄们吃同样的饭,半赤着脚走路。这样的生活反而使他身体日益健康,证明他有一种领导他们的天然权利。”*《续西行漫记》,118页。

(六)灵活机动,讲究战法。中国红军在创建和成长发展的早期,经常能以劣势装备之师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奥秘,除政治思想方面的因素外,红军将领指挥作战,机动灵活、讲究战法,是其要领。海伦在采访中专门请罗炳辉谈了这方面的体会。罗说:“我的部队绰号叫‘两脚骑兵’,因为我们擅长迅疾秘密的步兵运动。当我们的主力部队处于困境时,我总是被派遣出去,用一种迅速的战略运动来引诱敌军的。”他又说:“有一次,我们在早晨攻击过一旅白军,占领了一个城市之后,就退往一百二十里外另一个城去,而这个城也给我们出其不意地夺了过来。他们再也没有想到我们的部队会一天攻打两次的。”*《红都延安秘录》,158页。在夺城的方法上,罗炳辉是这样描述的:“假如我们想夺取某一个城时,我们先对它佯攻,然后假装退却。敌军以为危险已经过去,就疏忽了几个钟头。于是我们迅如闪电似地转了回来,便毫不费事地出其不意夺取了这地方。”*《红都延安秘录》,159页。

(七)对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真实原因有清醒认识。中国红军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朱毛会师,再经五次反“围剿”作战到完成万里长征,历经艰难险阻而始终不被击败,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红军的高级将领都有清醒的认识。海伦在同中国红军高级将领的访谈中,几乎对他们每一位都提出过关于红军为什么始终不被击败的问题。当然,回答大同小异,但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徐向前所作的阐释:1.有谋求被压迫民族及全人类解放的共产党的领导;2.成员来自工农大众和白军中之革命的士兵和官长;3.有严密的纪律和组织;4.具有阶级意识、牺牲决心,奋斗到底精神和必胜信念;5.代表人民大众利益,得到人民大众拥护;6.以彻底解救民族和社会为己任;7.有自我批评精神,随时改正错误;8.持续了中国革命的传统精神,保持了大革命时期中黄埔军官学校的革命精神。*《红都延安秘录》,78~79页。

(八)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中国红军的高级将领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都是一些只知领兵冲锋陷阵、搏击疆场的武夫,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天地。他们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海伦在同徐海东的交往中,就深有感触。她写道:“有人告诉过我,徐海东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马赛曲’。他收藏有一张表面几乎磨损得一无所有、背面是另一首乐曲的‘马赛曲’唱片。我记得,他几次来看我时,总是要听一听我这里留声机里放送的音乐,并爱听德彪西的作品——‘同夫人在一起的午后半日’”*Profile from China,V01.3.。在海伦采访报道的人物中,另一个有着浓厚生活情趣的是罗炳辉。她写道:“罗炳辉喜欢小孩子,在他给我的那张照片里,他像是一座孤岛,四周都是‘小鬼’们围着。其中有一个好看的男孩是一个苗族人。他的这些‘小鬼’都穿着好的皮鞋,可是罗却骄傲地穿着一双其大无比的草鞋。”*《红都延安秘录》,131~132页。以上便是海伦笔下关于中国红军将领有血有肉、真实生活的写照。

以上所举,是海伦女士通过在延安4个月的深入采访,对中国红军诸高级将领的国家、民族观念,放眼国际的视野,党性修养,政治品格,道德风范,军事指挥才能,带兵用兵习惯乃至个人生活爱好等多个方面深入观察后而得出的、最能反映他们各自本质特征的真实面貌。正是由于有这样一大批思想境界极其高远、革命意志无比坚强且善于带着目标一致的众人实干巧干的军政领导干部,始终带领大家,闯过无数险滩,最后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猜你喜欢

西行漫记海伦朱德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作家死亡之谜
从《西行漫记》中探究红军“四铁军人”形象
海伦·凯勒的故事
图说《续西行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