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长征胜利

2016-01-07

军事历史 2016年5期
关键词:指战员雪山胜利

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和英雄史诗,而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给党、国家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固原,在将台堡参观红军长征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①《习近平考察宁夏:冒雨向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蓝》,新华网2016年7月19日电。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既是长征精神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涵,又是长征精神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贯穿长征精神的灵魂,是激励红军将士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之所以能够战胜人间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②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政治基础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的错误战略指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为了党中央的安全,为了保卫“马背上的共和国”,红军广大指战员高举着军旗,高喊着“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的口号,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的决战。

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在党和红军面临险境绝路的情况下,红军广大指战员并没有因为革命遭到巨大挫折而失去对党的信任和丧失对革命的信心,而是始终抱定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和随时为党的事业献身的决心,始终理想不移信念不灭,对党的耿耿忠心不变,英勇地鏖战在充满艰难险阻的万里征途上。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内又出现了张国焘反对北上、坚持南下,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径。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一面严肃地指出张国焘的严重错误,一面果断带领党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脱离险境。 在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徐向前等人坚决斗争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红四方面军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坚决拥护党中央北上方针,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如此复杂、险恶的环境下,正是由于全党和全体红军指战员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才能克服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统一,胜利完成了伟大的长征。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1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浴血奋战,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战胜敌人的巨大动力

在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调集上百万军队进行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于死地。红军处于无根据地作战的困境,天上敌人飞机侦察轰炸,地面敌人重兵围追堵截。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并没有被征服、吓倒,他们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穿插迂回,在敌重兵集团之间实行广泛的机动作战,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鏖战独树镇、伏击袁家沟口、激战嘉陵江、苦战百丈关、转战乌蒙山、抢渡普渡河,“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6-10-23。。

红军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次;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浴血奋战,表现出了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夺取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将士流血牺牲换来的。成千上万的红军将士牺牲在枪林弹雨的长征路上,长眠于皑皑雪山、茫茫草地上,有些英勇就义于敌人的刑场上,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据统计,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部有430多名,其中军以上干部就有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邓萍、吴焕先、曾中生、钱壮飞、罗南辉等10多名。

在湘江战役中,担任掩护任务的红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陷入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之中。5000多名指战员英勇拼杀,浴血奋战,最后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血染湘江。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不幸被俘,敌人企图把他送往长沙邀功。途中,陈树湘用手绞断受伤流出体外的肠子,壮烈牺牲,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实现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长征路上,一批批战友倒下了,后面的红军指战员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又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是什么力量在激励、推动他们?是理想与信念的神奇力量在激励他们奋斗、前进,他们凭着永远跟共产党走、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英勇奋战,直至长征的胜利。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不畏艰难困苦,征服无数自然险阻和饥寒伤病磨难的重要精神支柱

长征途中,红军广大指战员不仅要突破国民党军队重兵的围追堵截,还要征服和战胜来自大自然的各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种种磨难。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山高谷深,气候变化无常。经过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的红军指战员虽然疲惫不堪、缺衣少粮,但他们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冒风雪,战严寒,在雪山上艰难地前行。许多战士累倒、冻僵,长眠在雪山上。红军战士刘志海冻死在雪山上,但他临死前还从雪堆里高举起一只手,紧握着党证和向党交纳的最后党费——一块银元,表现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红军翻过雪山后进入草地。草地沼泽密布、河沟交错,稍有不慎就会被泥潭吞没。草地的气候恶劣,雨雪、冰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没有粮食吃,红军指战员不得不吃野菜、草根,甚至煮皮带充饥。许多红军指战员牺牲在草地上,有的病饿而死,有的是吃野菜中毒身亡,还有的因陷入泥潭而失去生命。过草地时,仅营以上干部就牺牲了50名。红3军团某部炊事班为保证全连不因饥饿而减员,9个炊事员先后牺牲在草地上。

参加长征的2000多名女红军,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承受着比男红军更多的艰难困苦,以顽强的毅力和部队一起行军作战, 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 爬雪山、过草地,与生命极限进行顽强抗争,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指战员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终于征服种种困难,走出了渺无人烟的茫茫水草地。正是由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军指战员以常人不可想象的勇气和毅力,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次较量,并征服了大自然。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称颂。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称颂长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自序》,5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革命理想信念,走新的长征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指战员雪山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试析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中的紧急避险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