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討澳門工廈活化政策的修訂

2016-01-05洪曄娟

澳门月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建築時期工業

洪曄娟

寸土寸金的澳門,為了能將土地的利用價值最大化,更需要在鱗次節比的高樓裡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工業大廈也不例外。澳門工業大廈主要集中在北區、南區和青洲一带。這些工業大廈的建築時間已經有一段歷史,早在80年代中期澳門的工業發展就達到鼎盛時期,當時是澳門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後來隨著賭權的開放,經濟的轉型,澳門的工業逐漸沒落,鼎盛時期所建立的工業大廈自然也就成為了半空置的大樓。

在2011年年初,政府推出了“工廈活化”政策的試運行,試圖透過工廈活化,促進發展商或工廈業主改建工業大廈,提高工廈的利用率。政府提倡工廈活化是件很好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政策推出後,反應未見踴躍,申請數量和成功活化的大廈並不多。那麼,澳門的工廈活化該如何發展呢?政府所提倡的工廈活化政策是該繼續前進還是倒退?

本刊今期邀請了澳門工聯副理事長李振宇,時事評論員梁啟賢,本地建築師呂澤強及中原地產董事何兆恆,一起探討如下議題:澳門自推出工廈活化政策後,相關發展停滯不前,該政策對本澳持續發展是否正面?活化工廈應該以原建築改造為主還是需拆除重建?對政府、業主和全澳市民而言各有哪些困難?當下工廈倡議文創等多種產業發展,工廈的活化能否真正的幫助其發展?該類產業進駐工廈會帶來的風險與挑戰?以及有關工廈活化的相關政策,有哪些方面需要檢視……

猜你喜欢

建築時期工業
Can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s give new life to China’s abandoned factories?
略論春秋時期的邦交文書
光影视界
消隱的建築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新書發表
消隱的建築
建築的味道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鍵となる時期を送るために努力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