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勿忘“新”,向前行

2016-01-05

澳门月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特首民情新政府

當2015年步入12月之際,歷史很快又會揮別舊的篇章,迎向新的紀元,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2015的澳門走過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是非成敗雖然並非轉頭即空,但我們不妨放緩腳步,回首來時路,看看澳門這一年,我們收穫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新政府。2014年8月31日,崔世安特首順利高票連任第四屆行政長官,其後於12月初公佈新政府成員名單,至20日習近平主席見證了第四屆特區政府官員就職典禮。想來,新一屆政府班子就位已經近乎一年,當初帶著大刀闊斧的改革決心,特首都坦言成員名單是“非常艱難的決定”,除當時的審計長,其餘主要官員與檢察長全部更新換人,呈現新貌,不少法律專業人士列入名單,大有法律改革、政府革新的新氣象,五司更是如履薄冰般在社會的期待與監督中,開展施政:經濟財政司以經濟大局穩定人心,力拼澳門轉型升級與區域合作;社會文化司首提“醫療產業光輝五年”,加速離島醫院與智能化醫療服務進程;運輸工務司在千頭萬緒的澳門交通亂麻中嘗試尋找舒緩之出路;行政法務司強化行政改革效率,推進局處合併一改政府機構常年冗疊之沉珂;保安司亦加大對於偷渡、社會治安等問題的解決,呈雷霆之勢。上任之初,特首宣誓的革新確實能夠讓市民看得到誠意,但市民對於施政又有幾成滿意度,恐怕還要取決於新政府對於2015年“新常態”與“新民情”的正確把握。

新常態。跌跌不休的賭收從2014年6月開始呈現,18個月的連續下跌成為預測人口、市民耳中最無奈的聲音。盛極必衰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在2013、2014年年初澳門賭收連攀高峰之際,其實下跌的端倪隨著“黃山事件”早已出現徵兆,持續一年半的下跌雖已經讓澳門社會被動接受,但是新常態是否仍是跌跌不休,這是政府必須面對的發展議題,當下跌趨於平緩與穩定,何處才是政府經濟調整的著力點,而非一味追著貴賓廳收入減少與倒閉而反思來源之減少,澳門社會面對何種常態的博彩業與賭收水平,又需要怎樣的博彩業與收入水平,想必政府不得不深思。

新民情。當一年又一年的現金分享引來內地、港台居民紛紛點讚之際,澳門在2015年的新民情仍然只是9000蚊現金分享的滿足與喜悅嗎?過去的一年,經屋法調整後,澳門經歷過首次大型的公屋抽籤,結果是千家歡喜,萬家愁,引得居民上街頭,法是不是適法?屋是不是足夠?當僧多粥少之際,讓居民一味地等待甚至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期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何以是特區政府肩頭的重負?當上下班高峰動輒發生的交通大堵塞,如果遇上大型賽事或者颳風下雨,可謂之“交通癱瘓”,讓居民寸步難行之際,政府又何以交出“宜居城市”的完美課業。更有不斷高企的物價與一路飄紅的通貨膨脹,這並非一道現金分享就能解決,解得了一時燃眉之急,可是長遠之策又是為何?民眾情之所切,政府又何以對之,如果一味拖延與低效,恐怕屆時情已遠去,怨更猶增。居安思危之際,更要感受居民“安居樂業”的新民情。

2015,當澳門經歷新政府,走過新常態,體驗新民情之後,“新”若完結,自然成為歷史之“舊”;但倘若“新”尚未解決,澳門未來是不是勿忘“新”,更要堅定地向前行,擔負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即使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依然心有主見,行而有力。

猜你喜欢

特首民情新政府
李家超宣布参选香港特首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香港女特首的育儿观
本期导读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