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變革時期,民生“三怨”正當時

2016-01-05卜樂

澳门月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問題經濟社會

卜樂

2015的大環境無法迴避的是賭收已經連續17個月的下跌,自然對於澳門各大行業與稅收產生不少影響,但澳門社會與居民在這波震蕩中是否“心驚膽寒”還是“處變不驚”,這一切當從社會最基層的脈絡與民眾的第一直覺來感知。

發展難避民生

2002年以前,其實澳門的賭臺不過400張,今時今日已經發展到5000張有餘,博彩業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雖然從2014下半年開始貴賓廳骨牌效應式的結束營業,貴賓廳收入也不斷下跌,但事實上中場收入在不斷持續增加,這種漸入常態的博彩模式仍然會支撐澳門的發展,賭收下跌其實無需過於擔心。況且加之近日公佈的施政方針仍顯示明年是盈餘預算,亦有潛在的2000億的賭收,所以全局來看經濟大環境依然是相對平穩。但在經濟大環境籠罩下的民生問題卻愈發嚴峻,歸根到底是我們發展太快,以至於現在消耗掉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資源,從而讓民生問題的困境短期內顯現,更引發大量的民怨。

澳門經濟較十年前甚至是回歸以前大幅改善,但是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確實無法兩邊都完美無缺,但尋求兩者的平衡發展不是不可能。且來看看位列澳門居民民怨議題前三名的分別是房屋問題、交通問題、物價與通貨膨脹問題。政府要在經濟大躍進的過程中維持社會長遠穩定發展,想必難以迴避這三大社會民生關鍵議題。

安居豈能無屋

以房屋問題為例,在賭權開放後的實踐證明了澳門的房屋政策確實是失誤的。在2003年前之前尚未預料到會有如此之多的資金與人員湧入進行炒樓行為,1993年至2003年稱得上是房地產行業的慘淡十年,難以興旺發展,從93年開始的宏觀調控,實際上並無過多資金炒樓,而今日所呼籲的“澳人澳地”的主張其實在這平淡的十年中順利實現與運行,這也是澳門市民真實的實踐經驗,相對於當時幾百蚊一呎的樓價,今天動輒8、9千蚊甚至是過萬一呎的樓價,實在令人“望樓興歎”。

社會上有聲音表達出類似“麵粉貴,麵包平”的理論其實並不合理,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政府的公地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批售出去,不少開發商囤積土地,價格一年高過一年,從中換取大量利益,但是這樣的利益即使是高額,也並未給到政府,造成現如今樓價高企、民怨沸騰,政府卻無能為力的尷尬處境。如此一來,10月份上演的新一輪公屋抽籤後的上千人的大遊行也不足為奇了。如今,對於住房有迫切需求的不少是年青人與新結婚的夫婦,在修改後的《經屋法》規定中共有前後八組的輪候順序中,第一組限定在65歲以上的長者,第二條則優先考慮家庭式申請等,而實際上的抽籤只是主要集中在第一組,兼顧第二組輪候順序,剩餘的第三組到第八組輪候名單幾乎完全沒有機會抽籤。而鄰近的香港,卻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針對私樓的八表模式,另外一種是針對政府樓的六表模式,在以上兩種模式中,只要收入資格符合標準即可參加抽籤,30年來的成功沿用至今無人公開質疑。長期以來,澳門社會住宅的排隊輪候制度強調對窮人、弱勢族群的照顧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卻走出了以“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失誤路線,在私樓佔有率超過八成的澳門顯得尤為“與眾不同”。

事實上,政府對外抽籤的經屋屬於私人樓宇,政府只會干預其賣樓問題,相當於受限制、受保護的私人樓宇;而社屋其實就是公共房屋,大部分人爭搶的也是社屋,這就造成了澳門的樓宇分佈比例為95%的私樓加上5%的公屋,這完全混淆了發展需求與現實狀況。

在私樓供應上其實政府是可以做到的,通過收回閒置的五福土地,自然能夠滿足大量的經屋需求,真正實現“澳人澳地”,當然政府與民間會較為擔心樓價。在地價幾百蚊一呎的基礎上加上各種經費與支出,如果以2000蚊一呎定價仍然是合理範疇,縱觀全世界多個國家尤其是新加坡與德國,嚴厲打擊炒樓行為,對買賣房屋實行重稅,使得這些國家多年以來樓價最為平穩。當然以他國為借鑒,並非要忽略澳門的特殊性,現下,要完全阻止民間不瘋狂炒樓是不太可能,但是如何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控制樓價與保證樓宇供應是政府應有的作為。政府時常談及“安居樂業”,就要真正使得居民看到有希望的未來前景。

所以目前《經屋法》在抽籤制度上應該按比例制推行改革,個人、單身與家庭、弱勢群體等都應該有一定次序排列,同時年齡限制中應該規定18歲不可以申請以免淪為申請人頭,只為經屋的買賣,畢竟中央公積金戶口也只有滿21歲才可以開戶,因此在種種環境背景下,政府更要積極作為,充分實現“澳人澳地”,讓中產階級在澳門真正能夠買得起房,讓弱勢貧困群體能夠擁有社屋租住,以免“住屋”問題長期位居民怨第一名之列。政府過去簡單批地,地產商順勢拿地囤積,土地溢價金隨之上漲,而事實上,政府可以實行自有土地自行建設,自己承擔開發商的角色,在價格上進行管控,而對於房型設計上又能採取靈活處理的方式,直接提供無房無廳的戶型讓居民自己處理設計以照顧實際生活所需,以免出現石排灣公屋只有三房一衛的尷尬局面。如此一來,政府可謂是“有名有利”,既能額外增加財政收入,又能增加市民滿意度與施政幸福感,何樂而又不為呢?

談及新建住宅,又必然關注到澳門在房屋問題上一個久拖不決的“舊區重整”的議題。2006年,舊區重建委員會就已經成立,之後耗費三年時間研擬了相關舊區重整的法律條文,立法會在上一屆已經一般性通過,但在小組會就無法通過。當時的小組會給出的解釋是因為要配合城市規劃法與文化遺產保護法等法條的規定,這樣的解釋其實無法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因為舊區重整的法律不更新就阻礙著社會的進步。澳門社會過去長期以來實行一個門牌代表一戶業主的制度,如今隨著一棟棟大樓和小區的建立,一個門牌可能代表10個業主甚至100位業主,一旦業主不同步未形成100%的共識,房屋的更新、集體出售等就無法推動,而新修法的草案中提及90%的同意率加上對不同意戶的金額賠償,就可以強制購買或者更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動舊區改建。如今的舊屋危險重重,墻壁剝落現象嚴重,如果不及時推動改建,日後進一步發生人身安全意外又如何處理,因此法律滯後的問題是刻不容緩要改變的第一步。

樂業寸步難行

當安居成為難以企及的夢想之際,至少就業還沒有危及到澳門人的生存發展。雖然2015年失業率小幅上升至1.9%,但仍然是合理充分就業的範圍內,對於基層市民的影響並非明顯,在很多行業仍然相當缺乏人手,特別是傳統的技術行業例如建築裝修業、司機、理髮業都難有新人入行。在賭收下跌的經濟大環境中,澳門人仍然可以有選擇,只是對於居民特別是年輕人而言,此時更需要“居安思危”,明白賭場工並非是終生職業,就業選擇也並非只有一種,利用現在政府提供的6000蚊一年的進修補助參加更多的專業技能培訓,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在內地、香港、台灣乃至海外大部分職業都已經是持證上崗,對於澳門而言,這勢必是未來大趨勢,澳門人當藉此機會充實自身,強化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如此一來即使經濟環境如何波動,進可攻退可守的職業狀態自然令到大家心安,嘗試並發展除博彩業之外的其他行業也正是經濟多元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當然,樂業中無法忽視物價與通貨膨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隨著回歸後,澳門人口的大幅增長,旅客數量也不斷攀升,生活物品特別是蔬菜、水果、肉類等的銷量和需求也早已大幅增加,但是我們的供應批發制度卻幾乎沒有改變,程序上出現重要問題,回歸後澳門的街市並未新建一處,而只是在原有基礎改建或者重整,市民的選擇並未實質增加,如此一來供給未能明顯增加,需求卻超速增長,自然引發不斷升高的物價和高水平的通貨膨脹。雖然不同區域新增了不少超級市場,這對年輕人或者雙工家庭有了幫助,特別是允許超市銷售鮮活商品,而不像過去單純局限於街市買賣鮮活商品。但是整體供應仍舊缺乏,政府多增加零售點是必然趨勢,考慮到目前澳門鋪租高昂,一般小型攤販完全無法負荷高昂的租金,只能依靠政府通過興建街市等增加攤位或者協助建立新銷售點等,如今的澳門中小企業生存空間不斷受到壓縮,特別是傳統的餐飲行業,隨著遊客不斷增加,商業性的大型餐飲連鎖和餐廳的陸續開業,勢必影響居民在飲食上的選擇和開支,未來難以找到一家傳統“平靚淨”的茶餐廳飲茶、喝咖啡,絕非無稽之談。

無論是就業還是出外飲食,在如今的澳門大多借用交通工具,但是長期擁堵的交通讓居民也讓遊客寸步難行。當下的澳門,人多、車多更有來回穿梭的賭場“發財巴”,但是道路卻無任何改變,綜合近幾年的交通困境,政府是不是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去思考進而改善交通困境,方便居民遊客出行。首先是控車,經濟增長後,居民的購買與消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不斷增加的新車如果不採取任何控制方式,是否某種程度上超過了城市道路的負荷,是需要政府系統研究的;其次,應該大力推動“公車優先”計劃,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整體運力。目前,澳門私家車數量確實不斷增多,停車位價格高漲又稀缺,導致大量的車停泊在馬路邊,使得原有的四車道或者三車道變成雙車道甚至單車道,讓公車與私車都無路可行,現階段城市空間不夠是既定事實,遊客數量龐大,如果不優先發展公交,現在上下班高峰期大概四個小時的時間內澳門的交通幾乎陷於癱瘓,無處不堵,倘若此類問題再不改善,日後的交通後果不堪設想。

新加坡在停車收費問題上採取相當嚴格的法律規定,在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停車進行分別收費,這樣有效的用經濟手段控制私車出行,加上保障公共交通的優先運行,使得新加坡同樣作為國際旅遊休閒城市在交通上應對自如,而非澳門這般進退失據。當然,未來關於電召的士等更需要進一步完善,雖然Uber一進入澳門市場,政府立即以非法方式嚴懲,但對於新興事物與共享經濟的新模式是否需要這麼迅速地去推翻,不妨給多點時間讓社會與居民多一點觀察與實踐,最終才能尋求到澳門最好的交通運行模式。

政府一味的主導失敗的案例不是少數,例如令人長期詬病的就是“輕軌”議題。從開始研究到如今動工,十餘年的時間過去了,在其他地區完全可能完全類似工作五倍、十倍的情形下,可今日的澳門輕軌連氹仔段都尚未完工,爭議、紛擾從不曾停歇。現如今政府將輕軌工程分包給近十家不同地區的企業來分別負責,大有“八國聯軍打中國”的混亂場景,各自為政,互相推脫,新來的公司可以完全推翻前者的設計,而前者的設計又是與政府簽訂合約,最終導致處處掣肘,無法順利推進輕軌建設進程,這樣一個重大的決策失誤給澳門政府一個重要的教訓,為何當初在規劃設計之時不像當年建設西灣橋或者澳門機場一般,全部承包給一個國際或者區域型的大型集團公司來設計、動工?如今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會讓政府更加頭痛,如何解開死結。當然,新上任的運輸工務司羅司長在專業領域頗有建樹,也確實展現出改革決心無論是法律改革還是行政改革,民間社會與市民也希望給他時間與信心,加快推動澳門城市交通的整體優化升級。畢竟,只有快樂出行,才能更加樂活、樂業。

社福更要希望

十一月出爐的2016年度財政施政報告,顯示出澳門的大量社會福利保障不減反增,確實強化了居民安定的信心。近年來隨著賭收帶動整體經濟的提升,澳門的社會福利遠遠羨煞旁人,台灣、新加坡也不能與之相比。澳門居民重症醫療的免費、發放醫療劵,對65歲以上老人的養老金等補助,對一般居民的免稅措施等都領先於其他地區。但是社會福利的維持是否能夠長久,更要有願景的規劃,今年的施政報告首次提出五年規劃確實成為一大亮點,避免長期以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施政,口號足夠響亮,更要看如何落實,政府新一屆領導層如何能夠一條心做好這樣的規劃又對於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提出了重要挑戰,如何在跨部門合作中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尷尬局面,想必政府也需動一番心思。

2015的喧囂似乎就要落幕,這一年對於房屋、交通、物價,坊間民眾仍有著太多不滿,雖然施政與改變需要時間,但政府更要給予市民改善的希望,動輒有團體、市民上街抗議,自然誰都不想發生此類情形,那政府就必須在相對有共識的議題上拿出魄力,以實際行動改善民生必需品的問題,如此2016才有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問題經濟社會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説幾件宋器銘文並論宋國文字的域别問題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COMPLAINER’S CALAMITY
余永定 中國經濟正向通縮區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