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调查研究

2015-12-21刘赣洪

贾 健,刘赣洪

(1. 渭南师范学院 传媒工程系,陕西 渭南 714099;2.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调查研究

贾健1,刘赣洪2

(1. 渭南师范学院 传媒工程系,陕西 渭南 714099;2.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为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情况,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通过对江西、陕西、河南、广东和浙江等省份的162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的行为层面状况良好,但态度层面良莠不齐,价值层面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认可度和尊重”“工作的魅力和自我成就”以及“外界的帮助和支持”的状况不佳。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学科组文化、组织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反思、完善信息技术评价制度、改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方式和优化培训等措施来提升信息教师的专业信念。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行为;专业态度;专业价值

刘赣洪(1973-),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一、引言

教师专业信念属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大因素[1]91。正是因为专业信念,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坚守一线信息技术教学岗位,才能给自己明确的定位,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突破自我,获得更长足的发展。伯顿·R.克拉克认为专业信念是同属于某一个专业的“学者共同体”的信念。作为“学者共同体”的一部分,个体拥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享有共同的使命感及规范,“共享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兴趣”[2]75。韩颖认为专业信念是指社会个体对自身所学习或从事的专业包括知识文化、技能训练、社会分工、行为准则、思想范畴等相当广泛内容所持有的坚信不疑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或工作热情和动力[3]。因此,专业信念是教师个体对其所从事专业中行为准则、思想范畴等持以坚定不移的态度以及对专业价值的认同。

既然专业信念与教师个体的知识技能、行为准则、思想范畴等密不可分,同时需要对专业价值高度认同,那么教师专业信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教师的行为、态度和价值等三个基本层面[4]。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信念具有其独特性,对其结构组成的行为、态度和价值三个层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在行为层面上主要分为教学行为和自我发展行为两个方面[5];在态度层面上主要包括专业情操、专业自我和专业性向三个方面[6]205;价值层面包括课程价值和自我价值、职业价值三个内容[4]。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息情况,以期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培养提供参考。

二、问卷编制

问卷的维度分为行为、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下面有若干题目。问卷的编制采用了德尔菲法,选择了三位专家,采纳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两轮修改。经计算,平均相互同意度为0.907,信度为0.96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调查

采用滚雪球的抽样方式,先分别判断抽样了江西和陕西两个省各一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然后请他们将问卷发给自己认识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全部问卷匿名发回笔者邮箱。问卷最终涉及江西、陕西、山东、广东、浙江等多个省份,回收问卷 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62份。

图1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情况

(一)专业信念的行为层面

关于课堂行为,如图1所示,72%的教师经常下载教学资源,85%的教师能够制作自己的课件,并且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丰富,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课堂行为都很成熟,状况良好。

图2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情况

关于专业发展行为,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明确,但67%的教师对自我发展的规划并不明晰,从他们专业发展的途径上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比较狭隘,发展机遇较少,并且外部培训的机制和目的需要变革。

(二)专业信念的态度层面

在专业态度方面,主要从专业自我和专业情意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关于专业自我,从图3中可以看出,8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赞扬,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无法得到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赞扬,其中有60%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不受人尊重的。

图3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自我情况

专业情意反映在图4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专业动机和意向是明晰并且积极的。他们都非常重视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未来教师所必备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对新的教育技术设备的学习欲望是很强烈的,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更多新的技术。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情意发展情况良好。

图4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情意情况

(三)专业信念的价值层面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中的价值层面是比较难测量的,但是价值层面又是专业信念中最高层次的一部分,问卷主要从课程价值、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价值体现在图5中,信息技术教师都坚信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能否缓解现实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和构建信息社会的问题上,有部分教师持不同意的态度,这说明信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更深层次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比较清晰和理性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价值发展良好。

图5 信息技术教师课程价值情况

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价值体现在图6中,从他们选择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原因来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并不受人欢迎,绝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这个职业缺乏魅力,他们很难获得职业满足感,并且职业认同也无法和别的职业持平。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认为这个职业缺乏魅力,并且很难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感。

图6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价值情况

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价值认可情况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图7所示,65%的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成功和自豪的体验,但是有35%的教师不能够获得这种体验,说明他们的成就感比较低。另外,还有77%的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意,他们的存在感比较低,自我价值感也较低。

图7 信息技术教师自我价值情况

四、存在问题分析

(一)专业态度良莠不齐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只有当个体满足了尊重的需要时,才可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31。只有当教师的工作能够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尊重感时,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施展自己的抱负。一旦教师缺乏个体尊重,就容易对工作失去认同和兴趣。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现实中,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认可度和尊重”是不够理想的,这导致他们的专业态度呈现消极的态势。

(二)专业价值薄弱

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价值有很清晰很理智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存在问题。他们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缺乏魅力,所以他们的职业归属感非常低。在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上,他们对自我的现状大部分不太满意,自我成就感低,专业无法带给他们自豪感和满足感。由此可以看出,“工作的魅力和自我成就”是影响他们专业价值的深刻原因。

(三)专业发展不良

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行为是良好的,但是他们在自我发展行为上存在问题,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计划,并且他们对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是比较狭窄的,很多教师都无法从外界获得帮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的认可度和尊重”“工作的魅力和自我成就”以及“外界的帮助和支持”的状况不佳引起的。

五、对策

(一)增强学科组文化,组建学习共同体

针对“社会的认可度和尊重”方面的缺失,信息技术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获取。首先,学校建立良好的学科组文化,保证整个学科组都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其次,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学习共同体,由于共同体活动内容综合且多元,活动方式更具互动性,活动主体更具自主性和平等性,所以能够为教师提供很多方面的支持。

(二)教师教学反思

针对“工作的魅力和自我成就”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上激发信息技术教师的内部动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比较高的成就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首先,写反思日记可以使教师较为系统地回顾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专业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如教师博客或微博等来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其次,通过课堂现场录像、录音使教师可以认识真实的自我。教师对其确信不疑的专业信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会加速教师信念系统的成熟与完善。

(三)完善信息技术评价制度

在很多省,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会考,不举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信息技术课程也没有合理的评价机构,国家现行评价标准也非常少。只有确立了良好评价机制,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够被重视,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四)培训的目的和方式需要变革

针对“外界的帮助和支持”的缺失,可以从解决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出发,变革培训的目的和方式。一方面,以加强信念的指引为目的,使用恰当的方法,通过外部信息的输入和干预,使教师认识到新来的信念是更有价值、更先进的,这样教师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新的信念。另一方面,要改变培训的方式和思路。其一,采用课例深入—课例反思的运作策略,通过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信念的形成。其二,现场诊断,把专家请进学校,让专家参与诊断答疑,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和教师成立小组,共同备课—上课—评课,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疑惑或问题给予解答。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责人库姆斯曾经说过,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8]6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信念需要从社会支持、内部激励、专业引领等方面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2]BURTON R.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cademic Organization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M]. Berkeley LosAnge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3]韩颖,唐文和.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专业信念调查研究及重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9):52-55, 102.

[4]贾健,刘赣洪.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信念框架构建[C] .2013年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会议论文集,2013:539-543.

[5]李霞.信念、态度、行为:教师文化建构的三个维度[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3):17-21.

[6]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7]刘丽彩.学校激励机制对教师专业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8]COMBS A W. NEW Assumptions for educational-reform[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88, 45(5): 38-40.

(责任编辑:金云波)

·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贾健(1982-),女,陕西渭南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第二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14TSXK09)

收稿日期:2014-11-13;收修日期:2015-03-27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5)04-00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