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留守初中生学校联结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2015-12-21姜金伟姜彩虹

关键词:学习倦怠社会支持留守儿童

姜金伟,杨 瑱,姜彩虹

(1.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云南艺术学院 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4)



经历留守初中生学校联结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姜金伟1,杨瑱1,姜彩虹2

(1.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云南艺术学院 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4)

摘要:为研究经历留守初中生的学校联结和学习倦怠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使用问卷调查法对886名经历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八年级学生的学校联结显著低于七年级,而学习倦怠显著高于七年级;(2)随着母亲外出务工时间增长,留守初中生的学校联结有减弱趋势,而学习倦怠有升高趋势;(3)学校联结在母亲外出时长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减少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提高留守儿童的学校联结有助于预防学生的学习倦怠。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联结;学习倦怠;社会支持

一、引言

学校联结是指学生相信学校中的成年人既关心其学习,也关心学生个体成长的一种信念。良好的学校联结能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学习期望、良好的学习支持、满意的师生关系,以及身体和情感上的安全[1]。提高学校联结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但能够降低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水平[2],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提升学业成绩[3-4]。目前我国有很多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学业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厌学现象严重[5]。对于父母关爱相对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言,积极的学校联结可能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因此考察留守儿童的学校联结特点及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规律,能够为将来的干预研究提供借鉴。

学校联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追踪研究发现,家庭关系质量对青少年的学校联结有显著预测作用[6]。如果父母乐意同教师沟通、乐意在家庭作业中提供帮助,儿童会有较高的学校联结,并且来自双亲家庭的儿童比非双亲儿童的学校联结更高[7]。对于儿童成长而言,留守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由此可以推测,亲子情感联系薄弱、学业帮助中父母角色缺失都可能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校联结,但目前关于留守时间长短与学校联结的关系还缺乏深入研究。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持续、负性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有情绪和生理耗竭、人格解体、疏离感、低学业成就感等[8-9],对学生成长有负面影响。以往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长期留守会增加儿童的消极情绪体验[10],也有可能增加儿童在学习方面的负面情感,加重儿童的学习倦怠。另外,由于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影响显著[11],而学校联结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支持程度,因此学校联结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倦怠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并可能在留守时长上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起到中介作用,但目前在此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

以往的研究发现,结束留守后由父母监护的曾留守儿童与一直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一样,其消极情绪、抑郁、孤独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未经历留守儿童[12],这表明经历留守这一过程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不再考虑儿童当前是否还处于留守状态,而主要考虑经历留守总时间的长短,拟通过对经历留守时长不同的初中生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留守时长学生的学校联结与学习倦怠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通过分层整群取样在河南南部4所农村初中和2所城市初中的七、八年级抽取被试,每校每年级各抽取2个班,共计24个班,把父母中至少一位曾经或正在外出务工而经历过留守或正在经历留守的886人作为经历留守初中生。其中农村和城市初中生分别为596人和290人,男生494人,女生392人,七、八年级分别为459人和427人,平均年龄为13.76±1.18岁。

(二)研究工具

1.学校联结量表

学校联结量表来自You 等人的研究[13],共5个题目,在我国初中生的研究中有较好的信效度[14]。在本研究中采用6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校联结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2.学习倦怠量表

使用吴艳等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15],共16个题目,从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三个方面测量了学习倦怠,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1。在本研究中采用5点评分,用所有题目的平均分来衡量总的学习倦怠,分数越高代表学习倦怠越高。

三、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的平均值与初步分析

在初步分析中发现,母亲外出务工时间与学习倦怠相关显著,因此主要根据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把留守儿童分为4类,即仅父亲外出(n=158),母亲短期外出(小于2年,n=334),母亲中长期外出(2到6年,n=181),母亲长期外出(6年以上,n=213),四组中仅第二组有20人的父亲无外出,其余组所有被试均有父亲外出经历。由于在初步分析中发现父亲外出务工时间与学习倦怠无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不再考虑父亲的影响。首先以学校联结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和留守类型为自变量,进行2(男、女)×2(七、八年级)×4(上述四类)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F(1, 870)=5.67, p<0.05)和留守类别(F(3, 870)=7.73, p<0.001)主效应显著,性别主效应、所有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其中八年级的学校联结显著低于七年级,在留守类别上的事后检验(Scheffe)发现母亲长期外出组的学校联结显著低于母亲无外出组(p<0.01)和母亲短期外出组(p<0.01)。总的来看,随着母亲外出务工时间的增长,学生的学校联结呈减弱趋势。其次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和留守类型为自变量,进行2×2×4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F(1, 870)=13.51, p<0.001)和留守类别(F(3, 870)=3.70, p<0.05)主效应显著,性别主效应、所有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其中八年级的学习倦怠显著高于七年级,在留守类别上的事后检验(Scheffe)发现,母亲长期外出组的学习倦怠显著高于母亲无外出组(p<0.05)和母亲短期外出组(p<0.05)。总的来看,随着母亲外出务工时间的增长,学生学习倦怠呈升高趋势。相关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二)母亲外出时间、学校联结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分析

首先,检验了母亲外出务工时间、学校联结与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三者相关显著,见表2。

表2 母亲外出时间、学校联结、学习倦怠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其次,检验学校联结在母亲外出时间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母亲外出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母亲外出时间对学习倦怠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10, t=2.95, p<0.01);以学校联结为因变量,以母亲外出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母亲外出时间对学校联结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15, t=-4.52, p<0.001);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在加入学校联结之后,母亲外出时间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见表3。Soble检验表明中介效应显著(Z=8.77, p<0.001),学校联结在母亲外出时间和学习倦怠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表3 相关预测变量对学习倦怠影响的回归分析

四、讨论

本研究首先考察了初中生学校联结的特点,发现八年级学生的学校联结显著低于七年级,与国外追踪研究发现的学校联结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相一致[16]。学校联结反映了学生对于师生关系、学习支持、学校期望等方面的感受和信念,在初中第二年显著降低可能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进入动荡时期、对学校和自身的期望发生变化等关系密切。以往研究也发现,进入初中第二年后,学生的教师支持知觉和生活满意感都有所下降[17],该时期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

本研究主要根据母亲外出情况来划分留守时长,这是因为以往的研究发现,母亲外出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最低,而父亲单独外出的儿童受影响不大[18-19]。本研究也发现了母亲陪伴缺失的重要影响,随着母亲外出务工时间的增长,学生的学校联结有降低趋势。究其原因,学校联结较低的儿童往往在家庭中有较差的亲子关系,而家庭关系质量对学生的学校联结有显著预测作用[6]。儿童在留守期间由于父母外出,特别是由于母亲的长期外出会导致情感交流质量降低,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也由于缺乏相应的示范指导而受到一定影响。而良好的学校联结离不开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交流,长期留守的儿童因社交技能缺乏等原因在交往中多采取回避策略[2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与教师、同学的交往质量和情感联系,进而影响了良好学校联结的形成。

在学习倦怠上,本研究发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显著高于七年级,这与以往对初中生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1-22]。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母亲无外出或外出时间较短者学习倦怠较低,表明在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陪伴对其初中阶段的学习倦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本研究发现,学校联结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中发现的与学校教师员工的积极联结有助于降低学习倦怠相一致[23]。社会控制理论认为(Social Control Theory),具有较好学校联结的青少年会努力去满足社会的期望,因此会有更积极的表现[24]16-34。而长期的留守经历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这种疏远的感觉可能会泛化到学校生活中,使儿童在心理上会感受到与学校中的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是疏远的,在行为上会采取回避策略,进而减弱了学校联结,导致不太愿意按照学校的期望去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实际学习中也缺乏良好的师生支持,使得学习倦怠日益加重,因此学校联结能够在母亲外出时长与学习倦怠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鉴于母亲外出时间和学校联结对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来帮助留守儿童。一方面要对家长加强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母亲陪伴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促进作用,引导母亲缩短外出务工时间,以加强亲子之间的心理联系。另一方面要在学校中为留守儿童创造交流、交往及能够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在学校中更多地体会到被关注、被认可,提高对学校的联结感。特别是对于经历过较长留守时间且学业表现不佳的儿童,还有必要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甚至个体咨询来降低学习倦怠,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结论

本研究发现,八年级学生的学校联结显著低于七年级,学习倦怠显著高于七年级;随着母亲外出务工时间的增长,经历留守初中生的学校联结有减弱趋势,而学习倦怠有升高趋势;学校联结在母亲外出时长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减少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提高留守儿童的学校联结有助于预防学生的学习倦怠。

参考文献:

[1]BLUM R W, LIBBEY H P. Wingspread declaration on school connections[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4, 74(7): 233-234.

[2]SHOCHET I M, DADDS M R, HAM D,etal. School connectedness is an underemphasized parameter i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results of a community prediction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2006, 35(2): 170-179.

[3]CRONINGER R G, LEE V E. Social capital and dropping out of high school: Benefits to at-risk students of teachers' support and guidance[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1, 103(4): 548-581.

[4]BOND L, BUTLER H, THOMAS L,etal. Social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in Early Secondary School as Predictors of Late Teenage Substance Use, Mental Health, and Academic Outcome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07, 40(4): 357-359.

[5]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8, (2): 8-11.

[6]KELLY A B, O FLAHERTY M, TOUMBOUROU J W,etal. The Influence of Families on Early Adolescent School Connectedness: Evidence That This Association Varies with Adolescent Involvement in Peer Drinking Networks[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12, 40(3): 437-447.

[7]THOMPSON D R, IACHAN R, OVERPECK M,etal. School Connectedness in the 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Study: The Role of Student, School, and School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6, 76(7): 379-386.

[8]YANG H J, FARN C K. An investigat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MIS student burnout in technical-vocational colleg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5, 21(6): 917-932.

[9]胡俏,戴春林. 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7, 30(1): 162-164.

[10]申继亮. 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发展与环境作用[J]. 当代青年研究, 2008, (10): 9-16.

[11]李承宗,刘玉琳,韩仁生.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考试归因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2, (21): 77-78.

[12]范兴华.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的比较[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 (2): 71-77.

[13]YOU S, FURLONG M J, FELIX E,etal. Relations among school connectedness, hope, life satisfaction, and bully victimization[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8, 45(5): 446-460.

[14]田丽丽. 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J]. 心理学探新, 2007, 27(4): 48-53.

[15]吴艳,戴晓阳,温忠麟,等.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9(2): 152-154.

[16]OELSNER J, LIPPOLD M A, GREENBERG M 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Bonding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2011, 31(3): 463-487.

[17]姜金伟,李苏醒. 教师和同学支持对初中生生活满意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3(5): 46-49.

[18]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13-18.

[19]宋淑娟,廖运生. 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08, (8): 27-30.

[20]唐胜蓝,肖芳,辛培娜.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 社会心理科学, 2013, (5): 42-45.

[21]刘云,王承清,李存峰.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发展特点研究[J]. 中国校医, 2013, (10): 730-733.

[22]姜金伟,郝晓峰. 表扬与批评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4(3): 13-17.

[23]SALMELA-ARO K, KIURU N, PIETIKAINEN M,etal. Does school matter? The role of school context in adolescents' school-related burnout[J]. European Psychologist, 2008, 13(1): 12-23.

[24]HIRSCHI T. Causes of delinquency[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责任编辑:金云波)

·心理学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Academic Burnout

i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JIANG Jinwei1, YANG Zhen1, JIANG Caiho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2.Wenhua College,Yunnan Arts Univesity,Kunming 650304,China)

Abstract: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on academic burnout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 total of 886 participa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Students reported lower levels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higher levels of academic burnout in grade 8 compared with students in grade 7. (b) Declines in students' school connectedness were linked to increase the time of being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mother out-migrated for work, as well as increases in academic burnout were linked to increase the time of being left-behind. (c) School connectedness tot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 of the mother working outside as a migrant worker and academic burnout. In order to reduce academic burnout in middle school, it is useful to promote levels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as well as reduce the time of the mother working outside as a migrant worker.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cademic burnout; social support

作者简介:姜金伟(1976-),男,河南叶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 (15BSH09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 (12YJC19001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JY034);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3-JSJYYB-038)

收稿日期:2015-05-02;收修日期:2015-05-16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5)04-0027-04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社会支持留守儿童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