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县域尺度的甘肃省畜牧业产业集中度测算与优势区域识别

2015-12-18乔志霞张艳荣金连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县市集中度甘肃省

乔志霞,张艳荣,金连平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畜牧业能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肉蛋奶毛等产品,是农业部门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1]。作为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省发展畜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与品种优势,但在资源日益减少、环境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存在规模效益缺乏、产业化进程缓慢、地区资源与区位优势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亟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2]。产业集中度是特定产业内投入或产出要素的集聚程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马歇尔19 世纪就指出,产业集中具有巨大的“外部性”,能产生规模化的生产优势[3]。适度的产业集中度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合理配置资源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这使得产业集中度不仅成为国家制定产业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4]。

纵观目前有关产业集中度的研究成果,学者已用不同方法测评了中国银行业、旅游业、汽车业的产业集中度,发现这些行业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市场控制力弱、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5-7]。在农牧业中,陈甜和肖海峰[8]利用产业集中率、基尼系数、专业化指数测算中国粮食作物的地理集聚水平,认为受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影响,产业集中度偏低;王国刚等[2]采用同样的方法测算中国畜牧业产品地理集聚水平,指出北方集中度高、南方集中度低,亟待空间布局优化。对此,蒋美娟和孙致陆[9]认为应通过产业的合理布局、空间集聚提高集中度,这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更能使集中度高的优势产业、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通过关联效应增强地区竞争优势。

更进一步,学者通过判别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饲料业、东北林业的产业集中度与生产效率、规模经济、市场绩效的关系,认为产业集中度与生产效率、经营效益正相关,适度的产业集中度是专业化水平高、生产布局合理的客观表现,是识别优势生产区域的依据[10-13]。然而,从已有研究看,从省域视角关注农产品产业集中度的研究较多,从县域尺度判断畜牧业及其不同产品的产业集中度与优势区域的研究较少[14]。基于此,在描述甘肃省畜牧业概况的基础上,利用产业集中率(concentration ratio)、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指HHI 的倒数),测算、比较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2001-2013 年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变化,进而从产量份额角度识别各自的优势生产区域,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保障优势生产区域发展的对策,为甘肃省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识别、增强县域畜牧业特色优势提供政策参考。

1 研究区畜牧业发展概况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与西北干早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气候区交汇处,地理、气候复杂,适宜农林牧渔业发展。作为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省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品种与政策优势[15]。全省拥有牧草地1 790.41 万hm2, 占农业用地的55.44%,多为适宜于牧业发展的高寒草甸草场、山地林间草场;有人工草地80 万hm2,年产优质草粉30万t,居全国第二[15]。畜牧业历史悠久、畜种资源丰富,列入《甘肃省畜禽品种志》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约30 种,其中天祝白耗牛、甘肃白猪、藏羊等在全国享有盛誉。此外,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以《全国肉牛、肉羊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确立的21 个主产县市为基础,通过资金、科技、人员扶持,推动全省49 个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逐步提高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至2013 年,全省实现畜牧业产量151.29 万t、产值253.39 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367.05 元,分别较2001 年增加1.84倍、3.13 倍、1.47 倍。然而,从生产效率与产业规模看,2013 年甘肃省牧业生产的中间消耗占牧业产值的31.87%,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7.37%,在全国六大牧区中分别位列第4 位、第6 位,中间消耗偏高、产业比重偏低,亟待优化生产布局,将草地资源、品种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竞争力[16]。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产业集中度是度量产业竞争性、垄断性的常用方法,较高的集中度意味着产量、产值或其他经济活动被少部分地区或企业控制,从而使这部分地区、企业有较强的市场支配力[7],对于减少过度、低效竞争、降低生产成本、保持区域优势有重要意义[10]。常用的测算指标有产业集中率、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N 指数等。应用中通常多种指标相结合,由于甘肃省畜牧业生产的县市间地理毗邻、产业结构相近,因而采用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 指数综合测定甘肃省畜牧业及其9 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据此判断畜牧业市场结构与生产布局,进而从产量份额角度识别各自的优势生产区域[13]。

2.1.1 产业集中率 产业集中率CRn也称为绝对集中度指标,指行业中规模居前的n 位企业的有关数值(产量、产值、职工数、资产额)的市场份额之和,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与产业规模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S

i

为第i 个企业的市场份额,n 为行业中规模居前的企业数目,通常取前4 位或前8 位

[17]

产业集中率计算结果在0-1 之间,代表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以n=8 为例,CR8≥85%为高寡占型,45%≤CR8<85%为中寡占型,40%≤CR8<45%为低寡占型,CR8<40%为竞争型[18],值越大,产业集中度越高。由于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生产分布于86 个县市,因此取前8 位县市的市场份额之和[4]。

2.1.2 赫芬达尔指数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HHI 或赫芬达尔指数,也称为相对集中度指标,指行业中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是反映企业规模分布大小的指标,表明不同行业的市场份额差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Si2为第i 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平方,N'为所有企业数目[17]。

HHI 计算结果在0-1 之间,一般用10 000×HHI值表示,即HHI'。根据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提出的标准,HHI'≥1 800 为高垄断结构,1 400≤HHI'<1 800为低垄断Ⅰ型结构,1 000≤HHI'<1 400 为低垄断Ⅱ型结构,500≤HHI'<1 000 为竞争Ⅰ型结构,HHI'<500 为竞争Ⅱ型结构,值越大,产业集中度越高,优势资源越集中,竞争力越强[6,17]。

2.1.3 N 指数 N 指数指市场或行业内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的倒数,即HHI 的倒数,是反映行业整个市场平均分布的企业数目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Si2为第i 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平方,N'为所有企业数目[17]。

N 指数是一种当量值,如N'=5,则表明产业或行业相当于均匀分布在5 个企业;N 值越大,行业分布越分散、竞争力越低,N 值越小,分布越集中、竞争力越强[7]。

2.2 数据来源

选取2001、2007、2013 年甘肃省86 个县市的猪肉、羊肉、牛肉、牛奶、禽蛋、禽肉、绵羊毛、山羊毛、蜂蜜9 种畜牧业产品(参照《中国畜牧业年鉴》的统计标准,结合甘肃省畜牧业实情,选取除蚕茧外的9 种畜牧业主要产品)的年产量数据,测算不同年份、不同产品的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 指数,据此判断甘肃省畜牧业生产布局与产业竞争力,数据来自《甘肃年鉴》(2002、2008)、《甘肃发展年鉴》(2014)、《甘肃农村年鉴》(2002、2008、2014)[16,19]。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业集中度测算与分析

3.1.1 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测算与分析 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分别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绝对值、相对值,一般将两者相结合,对比判断产业规模与生产分布状况[4]。依据公式(1)和(2),得到2001-2013 年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的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变化值(表1、表2)。从9 种畜牧业产品的产业集中度数值与市场结构看,以2013 年为准,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均表明蜂蜜产业集中度最高,分别为53.05%、525.09,处于中下集中寡占型或竞争Ⅰ型市场结构,生产布局最为集中,与采蜜需要气候、蜜源地,酿蜜需要专门的技术、工具等高门槛相关;禽肉、牛奶、绵羊毛的产业集中度次之,产业集中率均高于45%、但HHI'低于500,处于低寡占型或竞争Ⅱ型市场结构,生产布局较为集中、生产县市实力相当,但缺少有市场控制力、带头力的主导县市。牛肉、羊肉、禽蛋、猪肉的产业集中率均低于40%、HHI'低于500,产业集中度偏低,处于竞争型或竞争Ⅱ型市场结构,主要是由于这四类产品是传统畜牧业的重心,进入门槛低、退出壁垒小,多县市均有生产、布局最为分散;如猪肉在全省除回族聚居区的县市均有生产,市场势力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两种指标有差异的为山羊毛,由于山羊喜干燥、恶潮湿,舍饲养殖效率低,因而主要在草原、山地放养,生产要求高,使得布局较为集中,产业集中率由于仅考察前8 位县市而偏离实情,因此赫芬达尔指数的测算更符合实际。

从9 种畜牧业产品的产业集中度变化趋势看,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表明2001-2007 年蜂蜜、牛奶、牛肉、山羊毛四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趋于下降, 其中CR8、HHI'表明山羊毛的产业集中度下降15.60%、170.20,下降幅度最大;而2007-2013 年,除牛奶外,其他8 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均趋于上升,其中CR8表明禽蛋的产业集中度上升5.08%,而HHI'表明禽肉的产业集中度上升108.70,两者上升幅度最大。反映出自西部大开发尤其是2008 年“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以来,甘肃省调整畜牧业产品结构,扶持基础好、产值占比大的生猪、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使其生产能力、竞争力不断提高,从而带动全省畜牧业生产布局趋于集中。 但较之2001 年,2013 年蜂蜜、牛奶、山羊毛的产业集中度趋于下降,反映出随着科技进步,酿蜜、挤奶、暖棚山羊养殖等技术、工具日趋简便,技术门槛降低、进入者增多,因而生产布局趋于分散。

表1 2001-2013 年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的产业集中率变化(%)Table 1 Changes of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9 animal product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3(%)

表2 2001-2013 年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的赫芬达尔指数变化Table 2 Changes of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of 9 animal product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3

从全省畜牧业水平看,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表明,2001-2013 年产业集中度呈小幅上升趋势,分别增加4.11%、26.20,优势资源趋于集中,不仅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有关,更与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的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时有爆发,规模小、防疫能力低的小养殖场不断退出有关[20]。然而,从整体看,全省畜牧业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偏小,处于竞争型市场结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亟待整合草畜资源优势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提升产业集中度。

3.1.2 N 指数测算与分析 从9 种畜牧业产品的N 指数看,以2013 年为准,蜂蜜均匀分布度最低,相当于均匀分布在19 个县市,集中度最高;次之为牛奶、山羊毛、绵羊毛,分别相当于均匀分布在25、27、27 个县市,集中度适中;禽肉、牛肉、羊肉、猪肉、禽蛋在全省86 个县市均有生产,但却相当于均匀分布于30个县市,生产分散。从变化趋势看,2001-2013 年绵羊毛、羊肉、猪肉、禽蛋的生产县市趋于集中,地区竞争力提高,禽肉、牛肉生产稳定分布在约30 个县市,而蜂蜜、牛奶、山羊毛生产县市趋于增加。从全省水平看,2013 年均匀分布度较2001 年高,但与2007 年相近,相当于均匀分布在48 个县市,即全省牧业产量相当于来自56%的县市,生产效率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表3)。

表3 2001-2013 年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的N 指数变化Table 3 Changes of N index of 9 animal product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3

3.2 优势生产区域识别与分析

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 指数测算表明,甘肃省畜牧业及其9 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布局较为分散、竞争力缺乏,亟待结合资源禀赋形成分工合理、专业优势明显、竞争力突出的产业结构与生产布局。从《全国肉羊、肉牛、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看, 分别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40.8%、40.7%、60.7%的县市划分为肉羊、肉牛、奶牛主产县市[21]。从甘肃省畜牧业看,除猪肉外,其他8 种产品2013 年前8 大县市的产量之和已占全省同类产品总产量的40%,而其他饲草资源丰富、产销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市仍有一定数量。由此,借鉴前人研究,确定累积产量占全省总产量50%的县市为主产县市,而蜂蜜由于产业集中度最高,确定占全省总产量60%的县市为主产县市[22-23](表4)。猪肉由于产业集中度最低、生产布局最分散,包括16 个主产县市,禽蛋次之,羊肉、牛肉、山羊毛均为12 县市,禽肉、绵羊毛、牛奶各为10 县市,蜂蜜包括10 个主产县市。

表4 2013 年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50%产量份额主产县市Table 4 Main counties with 50%share of total output of 9 animal products in Gansu Province in 2013

优势生产区域有利于集聚良种、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的依托[24]。由此,以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优化区域布局与品种结构、推进畜禽规模养殖”为指导,借鉴《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资源高效利用、区域分工合理、优势区集中连片原则,依据甘肃地形、草原面积数量、人均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县市养殖优势与区位特征,对于50%产量份额的主产县市,按甘肃河西、中南部、陇东南三大地区识别9 种畜牧业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并剖析各自的发展特色与方向。

3.2.1 河西优势生产区域 河西地区以甘肃西部、祁连山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酒泉市为主,属祁连山雪水灌溉的绿洲农业,气候干燥、光照资源丰富,有利于农畜作物生长[25]。辖草原面积983.51 hm2,占全省草原面积的54.93%,属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区(年人均200-300 kg 标煤),饲草料丰富,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产品生产基地;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对实现产销衔接有重要意义。根据产业集中度与主产县市份额,构建以凉州、甘州、肃州为中心,辐射11 县市的猪肉、禽蛋、羊肉、牛肉、山羊毛、禽肉、绵羊毛、牛奶8 种畜牧业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结合区域资源与生产特点,设定依托集约化养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发展特色与方向(表5)。

表5 2013 年甘肃省河西地区8 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Table 5 Regions with advantage of 8 animal products in western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in 2013

3.2.2 中南部优势生产区域 中南部地区以甘肃中部的兰州市、白银市,南部的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主,多山地、丘陵,属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辖草原面积557.35 万hm2,占全省草原面积的31.13%,虽属农作物秸秆资源贫乏区(年人均50-100 kg 标煤),但人工草地发展快;境内回、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50.57%,养殖历史悠久、传统基础好,是甘肃省重要的猪牛羊肉品生产基地。根据产业集中度与主产县市份额,构建以会宁、东乡、玛曲为中心,辐射17 县市的猪肉、禽蛋、羊肉、牛肉、山羊毛、禽肉、牛奶7 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依据区域资源与生产特点,设定依托绿色畜牧业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的发展特色与方向(表6)。

表6 2013 年甘肃省中南部地区的7 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Table 6 Regions with advantage of 7 animal products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Gansu Province in 2013

3.2.3 陇东南优势生产区域 陇东南地区以甘肃东部的平凉市、庆阳市,南部的天水市、陇南市为主,其中陇东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陇南属秦巴丘陵区。辖草原面积249.56 万hm2,占全省草原面积的13.94%,属农作物秸秆资源一般区(年人均100-200 kg 标煤);陇东黑猪、陇东黑山羊、庆阳黄牛等培育历史久、产值高,是甘肃省传统的肉牛、山羊毛主产地。陇南市、天水市被誉为“陇上江南”,气候湿热、四季花开,所产“狼牙蜜”闻名全国,是甘肃省传统的蜂蜜主产区。根据产业集中度与主产县市份额,构建以甘谷、崆峒、环县、徽县为中心,辐射15 县市的猪肉、禽蛋、牛肉、山羊毛、蜂蜜5 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依据区域资源与生产特点,设定依托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发展特色与方向(表7)。

4 结论

1)产业集中度偏低、均匀分布度偏高。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 指数测算表明,甘肃省9 种畜牧业产品中蜂蜜、禽肉、牛奶产业集中度较高,山羊毛、绵羊毛产业集中度适中,牛肉、羊肉、猪肉、禽蛋产业集中度偏低,而由于后四种产量占全省畜牧业产品总量的65%,导致全省畜牧业集中度偏低、均匀分布度偏高,资源利用率低。反映出甘肃省及其牧业县市产业结构雷同性大、差异性小,生产布局分散、规模经济性小,不仅导致经济产出少,更制约疫病防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地区竞争力不强。

表7 2013 年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的5 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Table 7 Regions with advantage of 5 animal products in southeastern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in 2013

2)河西、中南部优势区域分布多,陇东南优势区域分布少。根据产业集中度、甘肃地形、草畜资源与主产县市产量份额,得出甘肃河西地区光照充足、草原面积广、农作物秸秆丰富,涵盖8 种畜牧业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但区域内分工协调少、产业结构差异小;中南部地区高山草甸、山间林草地面积广,传统放牧历史久,涵盖7 种畜牧业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但与其他区域的产品同质化、生态优势利用不充分;陇东南地区气候优势明显,但受草原面积、养殖传统影响,仅涵盖5 种畜牧业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是全省蜂蜜、山羊毛、肉牛的主产区,但产品多以原料或初级产品销售,精深加工少、规模优势尚未转化为综合竞争优势。

5 建议

5.1 推行差异化生产布局与养殖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

调整生产布局、优化资源利用是提高产量、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应根据区域资源禀赋、推行差异化的生产布局与养殖方式,在草原面积广、农作物富产的河西区域,放牧与舍饲养殖相结合,发展规模化家庭牧场与标准化养殖小区,以批量生产的质优价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在中南部利用天然牧区、林区发展绿色、生态牧业,在合理界定载畜量的前提下,以小产量的绿色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在气候、地方品种优良的陇东南区域,集中扶持蜂蜜、山羊毛、肉牛产业,发挥扩散效应,带动饲料、加工、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牧业增长点。由此,培育河西集约化畜牧业产业带、中南部绿色畜牧业产业带、东南部精加工畜牧业产业带,满足不同层次的畜牧业产品消费需求,避免低效、过度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

5.2 完善产业运行体系与市场环境,提高优势区域竞争力

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环境是增强优势区域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基础设施方面,河西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应严格推行草原保护制度,扶持舍饲半舍饲养殖棚舍建造,推行种—养—沼气循环,保护生态、提高资源利用率;中南部应建造划区轮牧、舍饲育肥设施,实现草地轮牧、林地放养、短期育肥相结合,降低养殖成本、保护自然环境;陇东南应建造林果牧业、舍饲牧业设施,种养栽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效益。社会化服务方面,应依托河西区域的“中天羊业”、中南部的“康美牛业”、陇东南的“平凉红牛企业”等龙头企业及合作社,整合分散的牧户、养殖户,便利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原料收购、人员培训等社会化服务开展。此外,应按销售区域的地理半径,在河西的凉州、甘州、肃州,中南部的会宁、东乡、玛曲,陇东南的甘谷、崆峒、徽县等中心县市建设大型畜牧业产品交易市场,集聚资金、信息、服务,开发特色化、新颖化的精深加工品,培育地方优势特色品牌,保障产能顺利转化为产值[26]。

[1]朱道华.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2-134.

[2]王国刚,王明利,杨春.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2):2127-2136.

[3]张红,王悦.基于CR指标集成的中国房地产产业集中度测算与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3(5):630-635.

[4]刘莉,白人朴.我国拖拉机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5(6):115-119.

[5]彭宇文,张美婷.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0):108-116.

[6]邓宏兵,刘芬,庄军.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289-292.

[7]桑铁柱,张红星.FDI与中国汽车业集中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31(1):75-79.

[8]陈甜,肖海峰.中国不同粮食作物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化及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26(4):35-41.

[9]蒋美娟,孙致陆.中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64-67.

[10]邓宗兵,吴朝影.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地理集聚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33(5):89-98.

[11]周海川.中国饲料工业产业集中度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33(1):37-42.

[12]陈向华,耿玉德.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中度、效率与绩效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1,31(3):53-55.

[13]纪玉山,李兵.对产业集中度决定因素的一项文献归类与总结[J].产经评论,2012,11(1):22-34.

[14]刘玉,王国刚.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研究——基于1998-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6):673-677.

[15]乔志霞,白佳玉.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模式与优化思路[J].新疆农垦经济,2012,19(9):29-34

[16]甘肃发展年鉴编委会.甘肃发展年鉴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78-84.

[17]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8-192.

[18]吴海华,方宪法.我国农业装备产业集中度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3,29(4):25-28

[19]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甘肃农村年鉴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324-346.

[20]夏晓平,李秉龙.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特征、矛盾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11(1):54-62.

[21]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02-258.

[22]张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7,25(3):79-83.

[23]王志丹,赵姜.中国甜瓜产业区域优势布局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1):128-133.

[24]孙慧波,魏玲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363-366.

[25]陈其兵,唐峻岭,彭治云,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武威市县域经济作物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99-104.

[26]乔志霞,张菊萍.甘肃省畜牧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3,20(24):74-77.

猜你喜欢

县市集中度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小而美的“项目制”:县市报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