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地区发展油茶的可行性分析

2015-12-18束庆龙胡娟娟曹志华李春生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油茶土壤发展

束庆龙,胡娟娟,曹志华,李春生,3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 230036;2.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

江淮地区发展油茶的可行性分析

束庆龙1,胡娟娟1,曹志华2,李春生1,3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 230036;2.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

安徽省江淮地区是否适合发展油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了该地区发展油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凤阳县现有油茶林栽培成功的实例;明确了江淮地区能否发展油茶的立地条件:(1)丘陵的南坡即避风向阳、土壤酸性的立地可以发展。(2)丘陵的北坡、凤阳北部及以北平原、土壤中性偏碱的立地不能发展。(3)平原或平缓的地段风险大,在未获得试验成功之前不能发展;最后提出了该地区发展油茶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以期为拟在该地区发展油茶的企业和林农在决策和生产中参考。

油茶;江淮地区;可行性分析

自2007年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合作在凤阳县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工作以来,凤阳县上世纪70年代中期种植、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数百亩油茶林,不仅长势旺盛,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引起人们对江淮地区发展油茶的极大兴趣。然而,人们至今对上世纪70年代全椒县、明光市等皖东地区发展油茶的失败教训也仍记忆犹新。江淮地区能否发展油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道理,这让有意发展油茶者进退两难。本文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供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该地区发展油茶时参考。

1 江淮地区发展油茶的意义

江淮地区地处亚热带北缘,可以选择的、价值较高的经济树种并不多;加上江淮分水岭土层较为贫瘠板结,水源不足,易受干旱为害,多数树木生长不良。因此,寻找适宜于该地区栽培的树种一直是全省林学和园艺学工作者奋斗的目标。油茶具有抗旱、耐瘠薄、四季常青等优良特性,是最典型的集经济效益(茶油价值高、效益好)、生态效益(绿化荒山、生物防火功能)、社会效益(带动就业、茶油保健作用)于一体的优良树种,能否在江淮地区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安徽省油茶目前主要分布在皖南和大别山地区,但两大山区经多年的发展,适宜于油茶栽植的林地越来越少,油茶发展规模有限。江淮地区有大面积低丘冈地,目前多数为低效林,如黑松、马尾松、国外松等普遍生长不良,多为小老树,并易发生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等各类灾害[1]。如果能在该地区选择一些荒山荒地或低效林地发展油茶,可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江淮地区发展油茶可行性分析

2.1 油茶栽培成功实例及其条件

2.1.1 栽培成功的实例

在江淮地区,凤阳县处于淮河南岸,是江淮地区的北端。该县中南部(32°47′N左右)尚保存两个集中成片的油茶老林,栽培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大约40年生。自2007年笔者开始观察以来,油茶林先后遭受2008年的暴雪(50年一遇)、2009年的早雪(11月15日)、2010年秋旱和2011年春旱等各类自然灾害,然而,仅2009年早雪导致少数植株的徒长枝枯梢外,绝大多数油茶树生长正常,产量一直比较稳定,甚至超过全国同时期营造的油茶林平均产量(全国老油茶林平均667m2产油4.5 kg左右),更是超过皖南、皖西同时期的油茶林产量。2014年,一株40年生油茶植株产鲜果40 kg。此外,滁州市林科所尚存的2株40年生油茶树,也生长正常,且有一定的产量;全椒县黄栗树林场、明光市石门山林场也曾保留下来一些油茶林;2010年,凤阳红心镇栗林内新栽的一株4年生油茶幼树产果2 kg。 这些实例均表明,皖东等江淮地区一些地方的油茶栽培是成功的。

2.1.2 栽培成功实例的条件分析

我们也注意到,江淮地区上世纪70年代营造的油茶林远非这些,其中多数油茶林因冻害而失败。总结部分油茶林能保留下来、并能丰产稳产,其主要原因如下:

(1)气候条件基本满足油茶生长。影响油茶生长发育、完成生命周期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油茶安全分布范围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为14~22℃,年降雨量为800~2 400 mm,无霜期200 d以上。依据此条件,凤阳县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904.4 mm,年无霜期212 d,主要气候因素均能满足油茶生长发育的条件。

(2)油茶林的地形地势较好。凤阳县保留下来的油茶林主要有2处,一是曹店林场,二是红心镇蒋庄村。曹店林场油茶林位于山的南部,冬季寒流有山体阻挡;红心镇蒋庄油茶林位于冈地上,但西北方向不远处也有一座小山,且附近有一个小水库,局部小环境较好。

(3)土壤质地适合油茶生长。凤阳油茶林地势较为平缓,土层比较深厚,而且理化性质较好。本研究对该县油茶林7个样点的土壤(表层土)进行了抽样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86 g/kg(18.31~43.13),pH值为4.90(4.76~5.15),土壤透气保水性较好,很适合油茶生长。

(4)花期雨水少,授粉机率高。江淮地区10月份花期雨日少于10 d的机率为65%~86%;而皖南地区为45%~60%[2]。油茶花期雨日和雨量的多少是影响油茶产量的重要因素,南方山区有时因为花期雨日多,导致光照强度弱,温度低,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同时多雨天气影响昆虫活动,不利于授粉。由此可见,江淮地区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油茶花期授粉。

(5)湿度较小,病害较轻。相对于油茶适宜栽培区,凤阳等江淮地区降雨量和湿度显著偏低,从而对湿度要求较高的油茶炭疽病等发生迟、危害轻。笔者2012年7月份调查,皖南歙县、皖西舒城县等地的油茶林炭疽病已经非常严重,而凤阳县油茶发病率几乎为零;同年9月调查,三类地区果实发病率分别为:凤阳县12.09%,舒城县17.50%,歙县19.69%。

(6)长期适应性锻炼,抗寒(旱)性增强。本研究表明,与皖西和皖南油茶林相比,凤阳县油茶由于长期生长在相对干燥干旱的环境下,枝条、叶片苯醇抽提物含量、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高于皖西和皖南;含水量(枝和叶)和综纤维素(枝)低于皖西和皖南;新梢生长量显著减小,叶片厚度显著增加[3],详见表1。这些生长及生化特性的变化可显著增强凤阳县油茶的抗寒和抗旱性。

此外,在凤阳红心镇蒋庄村13.33 hm2的油茶林中,品种多种多样,依据大小、颜色、形状、成熟早迟,果实就可以分为10余种类型。依此可推测,该油茶林的种子极可能来自于某品种园,丰产性比较好,因此该油茶园产量一直较高。

2.2 不适合发展油茶的地区

鉴于20世纪油茶发展的经验教训,江淮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丘陵起伏,北方寒流容易长驱直入,冬季干风和低温冻害比较严重,对油茶生长十分不利。尽管整个江淮地区的气候条件能基本满足油茶的生长,油茶成林后整株被冻死的可能性也不大(舒城县晓天镇海拔高达807 m山上,年平均气温10℃左右,油茶仍能存活),但油茶作为经济林树种,造林目的是要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如果冬季出现异常低温或寒潮,最易受害的是当年生新梢,而油茶新梢是挂果部位,受害后直接影响翌年产量,致使产量不稳定甚至颗粒无收,失去经济林营造的意义。笔者初步研究认为,江淮地区以下几类地段不适宜发展油茶:

(1)山或高丘的北坡、凤阳县北部及以北平原地区。这类地区温度较低,油茶易受低温和寒流侵袭,属于不能发展油茶的地区。

(2)平原或地势非常平缓的地区。这类地区多属于农业用地,发展油茶存在寒流侵袭的危险,而且排水也不良,属于不适合发展油茶的地区。

但该类地区目前还不能下结论说完全不能发展油茶,有待试验研究。建议选择荒坡地、排水良好、土壤微酸性且透气性好的地段进行小规模试验,成功后再推广。

(3)土壤pH值中性或微碱性地区。油茶在中性或碱性的土壤中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更谈不上有产量,属于绝对不能发展油茶的地区。

总之,低温寒流是影响江淮地区油茶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地形可以发挥其控制寒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本地区发展油茶最好的措施就是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形。

3 江淮地区发展油茶关键技术

3.1 应用早花抗逆性强的油茶品种

针对油茶分布北部边缘区温度低、早霜早、授粉不良、降雨量少等问题,应选择丰产稳产、早花型、抗逆性强的良种。目前,安徽省已经选育出凤阳1~4号四个品种(于2012年获得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4],并在滁州市林科所等地营建了采穗圃和多地开展区域试验,育苗工作正在起步中。此外,大别山1~4号是在舒城县选育、目前仍为全省唯一早花型系列良种,适合在江淮等北缘地区推广栽植[5],应该积极加以完善和推广应用,发挥其在江淮地区油茶发展中的作用。

3.2 选择避风向阳的小环境

凤阳县油茶林的成功并不代表凤阳县以南地区都适宜发展油茶。我国油茶最北缘的分布远至江苏省云台山(34°35′),该地由于625 m的高山可抵御冬季北方寒流的侵袭,油茶能正常开花结果,但云台山以南近千公里的苏北平原并不适合发展油茶[6]。同理,安徽凤阳县以南的平原地区,虽然纬度要低得多,但也未必适合发展油茶。

为了稳步推进,初期应小面积发展,可选择背风向阳的地形;同时充分利用河流、池塘、水库等水面对降温、升温的缓冲作用,从而达到减轻冻害的目的。目前,滁州市已提出较适宜发展油茶的乡镇名单(7个县区、55个乡镇),但并不代表这些乡镇的任何地段都能发展油茶,同样要重视小环境的选择。

3.3 测定土壤pH值

油茶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要求pH值5.5~6.5之间,油茶在中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在碱性土壤中不能生长[7]。在油茶传统栽培区的皖南、皖西地区,土壤pH几乎不成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土壤pH值。但在江淮地区,少数地段pH值可能较高(超过6.5),一定要进行土壤pH值的测定,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栽植油茶是注定要失败的。

3.4 采用大苗壮苗造林

苗木越小越容易遭受低温冻害。集成运用苗木密度调整、水肥科学管理、延长培育期和炼苗期等多种技术,培育壮苗大苗供栽培需要。随着苗龄的增长,抗寒能力逐渐增强。

3.5 增加冻害的预防措施

油茶防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①施肥:于11月份施足保暖越冬肥(如土杂肥、厩肥等),达到保暖、保墒之目的;磷钾肥可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强细胞的抗寒力,667m2沟施或穴施10~15 kg过磷酸钙,或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可增加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利于越冬;喷施沼气液肥能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油茶上也可试用。②中耕:结合施肥,对油茶进行中耕松土培蔸,疏松土壤,增厚根系土层,对阻挡寒风侵袭,提高保温抗旱能力有较好的作用。③覆草:在寒潮来临前或入冬以后,在油茶植株行间或根际周围覆盖稻草、杂草等物,既可抵挡风霜直接侵袭,又可防止夜间地面辐射,提高地温。详细内容可阅读《油茶栽培技术》[7]中的“油茶冻害预防措施”一节。

4 结论

4.1 江淮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油茶

江淮地区的气候基本满足油茶生长发育的需求;有数十年栽培成功的实例;已选育出本地的油茶良种;全球温度升高;抗逆性栽培技术日益成熟。因此,在该地区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段发展油茶是可行、安全的。西北方向山体海拔越高,其影响范围越大、安全性越高。

4.2 江淮部分地区不适合发展油茶

依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和结合历史的教训,在江淮地区,不适合发展油茶的地区有:凤阳县以北地区、山或高丘的北坡、平原地区、土壤pH值较高的地区。目前如有拟在这些地区发展油茶的,建议慎之又慎,千万不可盲目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3 江淮地区发展油茶关键技术

在该地区发展油茶除采取一般丰产栽培措施外,还要注意以下几项关键技术:应用早花耐寒性品种;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段,营建或保留防风林带;检测土壤pH值,选择6.5以下的地段;壮苗大苗造林;栽培管理中综合采用增强苗木抗逆性的生产措施。

4.4 江淮地区发展油茶需稳步推进

我国油茶“南扩北移”工程仍在研究摸索之中。我省油茶“北移”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施“北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技术指导,尊重科学,稳步推进,切不可以盲目大面积发展。建议:选择一些避风向阳、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试验示范,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扩大。我们坚信,基于江淮地区气候能满足油茶生长的基本要求,加上全球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向空气排放热量越来越多、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8],只要在建园时选择较好的地形或地段,以科学方法指导油茶生产,江淮地区油茶产业一定会取得成功。

[1]束庆龙,李春生,曹志华,等.安徽油茶资源及江淮地区油茶发展前景[J].经济林研究, 2011, 29(2):137-140.

[2]安徽省气象局资料室.安徽气候[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3]胡娟娟,束庆龙,曹志华,等.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油茶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0(6): 175-187.

[4]李春生,胡娟娟,束庆龙,等.油茶优树“凤阳1-6号”选育与应用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26(6): 102-105.

[5]束庆龙.油茶栽培技术 [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6]庄瑞林.中国亚热带经济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

[7]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8]郁珍艳,范广洲,华维,等.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四季开始时间的变化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1): 73-82.

(责任编辑:杨婷婷)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Jianghuai Region

SHU Qinglong1,HU Juanjuan1,CAO Zhihua2,LI Chunsheng1,3
(1.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2.Anhui Academy of Forestry,Hefei 230031;3.Anhui Provincial Center for Forestry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hether Camellia oleifera is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n Jianghuai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Camellia oleifera in Jianghuai region was outlined based on years of research.An example analysis was made on successful cultiv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plantations in Fengyang County and the site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Camellia oleifera were cleared:1.The sunny south slope of the hill with acid soil sheltered from wind is suitable.2.The north slope of the hill with neutral or alkaline soil including the north of Fengyang County and its north is unsuitable.3.There is risk and shouldn’t develop Camellia oleifera in plain and gentle-slope areas before successful experiments results are achieved.Some key points needed for special attention for its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were put forward at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and forest and agriculture farms planning to develop Camellia oleifera in the region.

Camellia oleifera,Jianghuai region,feasibility analysis

S794.4

A

2095-0152(2015)02-0012-04

2015-03-15

2015-04-07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号:09010301080)。

束庆龙(195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木病害、油茶抗病机理和良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E-mail:qinglongshu@sina.com

猜你喜欢

油茶土壤发展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土壤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