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

2015-12-18安徽省委副书记李锦斌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造林常态林业

安徽省委副书记 李锦斌

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

安徽省委副书记 李锦斌

2014年是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抓重点,建设步伐快。坚持以合肥、滁州、六安3市为重点区域,以丘岗地、坡耕地、石质山地等为重点地块,大力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等三大造林工程,全省共完成新造林226.31万亩,超额完成了全年造林任务。坚持把“三项创建”活动、“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作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实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共赢效果。2014年,合肥、安庆两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共评出17个,我省占2个;全省有10个县(市、区)、139个乡镇、855个行政村完成了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任务,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1800.7公里,“三线三边”共完成造林91.6万亩。二是抓改革,市场活力强。围绕破解要素制约,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创新造林经营和投入机制,进一步释放了造林绿化和林业发展活力。特别是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造林经营的主要力量。据统计,2014年全省各类社会造林主体造林面积占新造林面积的90%以上,其中50亩以上规模造林主体5000多个,造林面积超过160万亩。三是抓统筹,造林效益高。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抓手,统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全省新造经济林面积达到69万亩,占新造林总面积的30.5%,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真正实现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加快发展,去年林下经济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34%,全省73处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755万人次,创直接旅游收入7.25亿元。四是抓机制,指导措施实。健全督查调度机制,形成了年初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年中针对问题进行督查、年底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核查的工作格局。滁州市造林成果“一张图”演示,是全省第一个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既强化了日常工作管理,又确保了核查成果真实,实际效果不错。健全指导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万名林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工程活动,深入造林一线全程指导、跟踪服务,确保了造林绿化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程建设仍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总体进展不够平衡,少数地方推进力度有所减弱,存在消极畏难情绪;造林空间落实难度增大,制约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工程尚余任务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人力成本、物质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主体的积极性;“绿”起来加速推进,但离“美”起来、“富”起来还有差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宝顺书记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掠夺式、粗放式发展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也已经走不通了。必须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中央“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要求,坚决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在参加今年省党政领导义务植树活动时,他又强调指出,要按照既定部署,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持续地抓下去。学军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要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工程建设推向深入,不断加快生态强省建设进程。

第一,以适应新常态为引领,进一步把握工程建设的方向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林业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工程建设和林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深入分析,科学把握。一是要切实把握新常态对挖掘林业潜力带来的新机遇。新常态下,稳增长的任务更为繁重,增长动力日趋多元,这为加快工程建设和林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投资领域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资,形成的是非常稀缺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资源,已成为新常态下国家投资的战略重点之一。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林业大省来说是重大利好,有利于加快工程建设,夯实生态强省基础。从消费需求看,随着我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需求正在成为社会的主导需求之一,人们对改善生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林产品绿色环保、种类繁多,符合个性化、生态化的消费趋势,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二是要切实把握新常态对加快造林绿化提出的新要求。新常态下,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将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把节能减排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充分说明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林业产业是巨大的绿色低碳产业,具有节能减排的独特优势。完成全省节能减排任务,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业直接减排,也要更大限度地抓好林业间接减排,以工程建设为抓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进程。三是要切实把握新常态对发展现代林业确立的新任务。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结构调整要从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工程建设、加快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林业资源丰富,品种多样,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观光休闲、珍稀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下一步,要按照中央要求,把握林业发展规律,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林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这是新常态下加快工程建设和林业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方向。总之,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形势,顺应发展趋势,积极主动作为,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和林业发展水平,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以完成造林任务为目标,进一步聚焦工程建设的着力重点

截至2014年底,我省已完成新造林任务674万亩,占工程建设总任务的72.4%。实现到2016年全面完成工程规划总任务941.44万亩的目标,仍有大量工作要做。省里确定今年完成新造林153.2万亩,占总任务的16.2%。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工作量虽然有所减轻,但建设难度却在加大,仍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年度任务。一是要打好春季造林“突击战”。今年以来,各地抢抓时间,迅速动员,全面掀起了春季造林绿化热潮。据统计,截至3月20日,全省共完成造林156万亩,占今年计划任务的101.9%。下一步,要加大推进力度,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要针对土层瘠薄的低山丘岗和石质山,实行重点指导、定向施策,全力攻克造林难题;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实行造林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二是要打好三项创建“攻坚战”。“三项创建”活动既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造林绿化的品牌工程。今年全省的目标是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950公里,力争新增2个市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创建省级森林城市5个、省级森林城镇60个,同时创建一批省级森林村庄。要将创建活动与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增加城镇绿量、建设城镇公园、强化道路绿化为重点,扎实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建设,着力构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要将创建活动与美好乡村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见空植绿,见缝插绿,加快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田园化、道路林荫化,与美好乡村建设同步建成一批省级森林村庄。要将创建活动与“三线三边”治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森林长廊示范段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绿化提升风景线、生态文明景观带,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三是要打好抚育经营“持久战”。坚持造管并重、造林营林并举,是实现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几年,各地在抚育经营方面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比如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优先安排抚育森林资源分布集中、气候立地条件好、森林抚育潜力和效益大的区域和地块;在任务安排上,坚持由近及远、先易后难、规模推进,优先抚育经营“三线三边”区域及交通方便的近山浅山中幼林;在实施主体上,优先安排国有林场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进行抚育经营。下一步,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长效机制,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完善森林抚育经营制度,将森林抚育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切实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第三,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的优化升级

转变发展方式,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深化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工程建设优化升级,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一是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造林绿化,既要注重生态效益,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工作中,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个优化”:要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竹林、速生丰产林以及油茶、薄壳山核桃、香榧、籽用牡丹等重点树种,提高造林经济效益。要优化造林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产品采集、森林景观利用等,促进工程建设向高效、立体、复合经营的方向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林业发展“接二连三”,特别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努力把森林旅游打造成为兴林富民新的增长点。这里要强调的是,调整林业结构,必须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二是要把主体培育作为重大任务。新型造林主体是引领林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要认真落实“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创新林业多种经营形式,广泛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造林,逐步建立以林业企业为龙头、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广大林农为基础、家庭林场和林业大户广泛参与的林业生产经营新格局。要围绕新型造林主体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覆盖面,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六安市各县区认真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建立起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资、多形式造林的有效机制,全市连片造林90%以上为企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三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支撑。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推动力。要紧紧围绕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着力解决良种繁育、营林模式、病虫防治、抚育管理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不断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第四,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进一步形成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是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重大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合力推进,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工作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程建设摆上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工程建设和国土绿化协调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落实部门绿化责任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强化督查考核。督促检查是“助推器”,考核验收是“指挥棒”。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成员单位要加大督查调度力度,通过发现问题、指导整改,推进工作任务落实。要在深入总结去年考核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努力使考核办法更加科学公平、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三是强化总结谋划。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我们形成了一批有效的实践成果、方法成果和制度成果,要全面梳理,深入总结,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可复制的经验,更好地指导今后工作。要着眼生态强省建设全局,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后续工程建设,重点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林业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确保林业发展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本文系作者在3月23日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猜你喜欢

造林常态林业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数字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