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养殖模式牛群“两病”监测数据情况回顾分析

2015-12-15马长宾刘向鹏陈文武王忠山张子荣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肉牛结核病

马长宾,刘向鹏,陈文武,崔 蕾,王忠山,张子荣

(第六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五家渠市831300)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 (以下简称“两病”)是分别由布鲁氏菌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同时,均被OIE列入陆生动物疾病名录,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牛肉、牛奶和乳制品需求量的增加,带动了养牛业的迅猛发展,牛群“两病”也正日益受到密切关注。近年来本地区加速新建了一批肉牛、奶牛养殖场与养殖小区,养殖场户盲目外购牛群,造成“两病”防控措施中出现问题,特别是奶牛、肉牛养殖小区,由于管理与防控不到位,导致牛群布病的感染率有所上升,而查清牛群“两病”感染情况并制订防控措施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对第六师五家渠市2010年~2014年《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两病”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及分析,以期探索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牛群

1.1.1 规模场(商品代养殖场户)商品代养殖场户是指饲养商品代畜禽的养殖场或专业户。所谓商品代,就是养大后就屠宰吃肉或产乳,即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供大量的畜禽肉、奶产品,而不能用它再作种用繁殖出后代。2010年~2014年分别监测4、10、13、44、77个规模场,共计240、312、518、1 891、5 226份样品。

1.1.2 散养户 分散于自家庭院养殖的奶牛或肉牛,奶牛大部分属自繁自养,肉牛大部分从牛羊交易市场购进。2010年~2014年分别监测121、175、367、192、266家散养户,共及1 759、1 761、3 773、3 204、5 362份样品。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口蹄疫监测报表。

1.3 数据处理

首先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用Excel进行图表制作。

2 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两病”检测结果情况

2.1.1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及分析

由图1看出,2011年不管是规模场还是散养户牛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年份;2011年~2014年规模场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逐年呈下降趋势,直到为0,说明规模场针对布鲁氏菌病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2014年,散养户奶牛群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升高,说明近年来散养户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意识减退,防控措施出现问题。

2.1.2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及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2011年-2014年散养户奶牛群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规模场奶牛群并未检测到阳性牛,然而自2011年,近4年来,规模场奶牛群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均高于散养户。

图1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对比

图2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对比

2.2 不同养殖模式肉牛“两病”检测结果情况

2.2.1 不同养殖模式肉牛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及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近年来肉牛群规模场与散养户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并没有规律性的变化。2010年和2013年肉牛散养户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分别达0.1%和0.03%,而规模场并未检测出阳性牛;2012年规模场与散养户均检测出阳性牛,且规模场高于散养户,即阳性率分别为0.06%与0.01%;2011年和2014年规模场与散养户均为检测出布病阳性牛。

2.2.2 不同养殖模式肉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及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只有2010年,2013年散养户肉牛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其他年份不管是规模场还是散养户均为检测出阳性牛。

图3 不同养殖模式肉牛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对比

图4 不同养殖模式肉牛群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对比

3 讨论

3.1 从2010年至2014年监测数据看,每年都能检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阳性动物,表明六师畜间存在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从发病单位分析,每年有部分单位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统计2010年至2014年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发病单位,发现六师14个农牧团场均有发生。从阳性率分析,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监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处于稳定控制标准。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多数阳性动物为调入、购进动物。

3.2 奶牛“两病”阳性检出率比肉牛高,这是因为一方面规模奶牛场必须做到春、秋季定期进行一年二次的“两病”检疫,散养户的奶牛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两病”检疫,检疫合格的发放《奶牛健康证》,其奶牛所产牛奶才能被允许销售或被乳品加工企业收购,否则其牛奶禁止出售;另一方面肉牛养殖量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育肥时间有限,交易频繁,致使相关检疫部门不能按时、定点、定量严格检疫“两病”,以至于近年来肉牛群规模场与散养户“两病”检测阳性率并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且检出率低。蒲敬伟等报道外购奶牛是造成“两病”阳性率高的根源,2011年由于奶牛价格较高,致使本地规模场和散养户盲目外购奶牛扩群,造成2011年规模场和散养户奶牛“两病”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年份。

3.3 本文图表显示2011年~2014年规模场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率逐年呈下降趋势,这应归根于,本地区规模奶牛场近年来坚持采取“自繁自养”原则、外购奶牛“先隔离,后检疫、阴性才混群”、牛群定期进行检疫监测、加强饲养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等一系列防控措施。而散养户没能坚持采取科学合理的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才出现2014年布病阳性牛。2011年~2014年散养户奶牛群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然而自2011年,近4年来,规模场奶牛群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均高于散养户。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肉牛结核病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肉牛口炎咋防治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