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颗粒剂优点与不足

2015-12-10徐青青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颗粒剂汤剂剂型

徐青青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7)



中药颗粒剂优点与不足

徐青青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7)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和新设备的不断应用,中药颗粒剂的品种和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颗粒剂具有服用、携带、贮藏、运输方便的优点,患者耐受性较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其贮藏和使用时应注意保持干燥和密封,以免吸湿,影响药效。

中药颗粒剂;质量;优势;劣势

传统中药多为汤剂、散剂、丸剂,服用与携带均不方便。颗粒剂在中药领域属于新剂型,既具有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煎煮不便、服用量大、易霉变等缺陷,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同时,颗粒剂可通过薄膜包衣或添加辅料而达到提高药物稳定性、掩盖不适气味和缓释控释的目的[1]。中药颗粒剂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成为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之一。目前,《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已收载中药颗粒剂80余种,临床应用广泛。优势剂型的推广和普及是提高中医药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新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对中药颗粒剂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1 中药颗粒剂优势

1.1 保持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免除煎药麻烦

中药颗粒剂充分体现了因人而异、随证加减的灵活性,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合理配伍药物,控制药量。中药颗粒剂是采用先进工艺对单味方剂进行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分装而成的独立小包装,有效避免了煎煮过程中各种难以掌握的特殊技巧(先煎、后下、炀化、冲服等),节省了人力物力。

1.2 质量可控,确保疗效,剂量准确,清洁卫生

传统中药调剂采用戥称,手工将饮片进行逐一分戥,调剂人员工作强度大,且易称量不准确,分剂量也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药物混合后难以区分,错漏难以纠正。且中药房内部群体工作,粉尘飞扬,空气污染,室内环境脏、乱、差,饮片暴露其中极易发生变质,若保管不当,易发生鼠咬、虫蛀、霉变、走油等现象,影响药效。中药颗粒剂是采用科学方法制得的分装于独立包装的精准剂量的中成药,清洁卫生,GMP认证,质量可靠。颗粒剂采用铝塑四面密封,具有防虫、防蛀、避光、效期长等优势。同时,颗粒剂包装上显示每味中药的名称、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效期、规格、生产厂家等标识,便于核对,可减少错配和漏配现象。每一包按袋计量,保证了剂量的准确性,进一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时间。

1.3 携带、服用方便,即冲即服

中药颗粒剂浓缩药量,密封性强,便于携带,免除煎煮,服用方便,具备西药口服制剂的优势。急诊患者也可随取随服,使用简单、快捷、方便。同时还可按照规定剂量调剂给患者直接服用,无需进行多余处理。颗粒剂是中药汤剂改革和创新的伟大尝试,为中药的临床使用提供了便利[2]。

1.4 便于运输储存,无虫蛀霉变,节约仓储面积

相较于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更为小巧、美观。中药饮片体积一般较大,所占仓储面积也较大,管理维护费工费时,库管保存不当则极易导致药材霉变、虫蛀,影响疗效。中药颗粒剂采用复合薄膜密封包装,可避免受潮、气味散失等现象。由于颗粒剂是由汤剂浓缩而来,故大大减少了药量,对仓储面积等条件要求也随之降低。

1.5 应用广泛,多法多用

中药颗粒剂可供临床各科使用,可内服、外洗、灌肠、外敷等,也可作为胶囊、片剂、丸剂等剂型的原料,简化制作过程,也可用于制备膏方,简单快捷,质量稳定。同时,颗粒剂也是医疗保健、滋补食疗、美容减肥等药物的优势剂型。

2 中药颗粒剂劣势

2.1 剂量规格局限

中药颗粒剂独立包装剂量确定,而患者存在个体性差异,年龄、体重、体质各不相同,医生在开方时会受到小包装规格的局限,总感不便,顾虑药物剂量是否适合。儿科医生开具处方时,根据婴幼儿病情、体重等确定的用药剂量通常达不到颗粒剂的最小剂量。为确保用药安全,患儿家长只能自行拆装调剂,而颗粒剂剂量本身即不大,再经分装,容易出现剂量不均现象。中药颗粒剂规格的灵活可变性不及汤剂和糖浆剂,有待进一步改善。

2.2 封装不严,易吸湿结块

对于中药颗粒剂的质量问题,调剂人员很难把关,其质量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颗粒剂为工业化生产商品,仪器设备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仍可能存在封装不严、颗粒吸湿结块现象,影响药效。

2.3 真伪难辨

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鉴定中药饮片的关键是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中药颗粒剂是经过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制得,已经难辨具体组成药物,因而无法鉴别药物真伪优劣。此外,颗粒剂通常价格昂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较低。

3 结语

颗粒剂的出现为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契机,其实现了中药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对传统中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中药颗粒剂虽然仍存在一定瑕疵,但随着对其进一步改良,相信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闫丽霞.中药制剂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1.

[2] 文灿新.免煎中药临床应用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37.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9-06

R283.6

A

1673-2197(2015)22-0141-01

10.11954/ytctyy.201522072

猜你喜欢

颗粒剂汤剂剂型
关于颗粒剂登记
使用颗粒剂药品,留意四误区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用汤剂有讲究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8%好米得颗粒剂在寒地水稻秧田的使用方法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