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015-12-10韩国勇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肾阳虚结肠镜溃疡性

韩国勇

(承德市荣复军人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韩国勇

(承德市荣复军人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相应穴位给予温针灸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缓解1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温针灸;脾肾阳虚

慢性结肠炎是以结肠功能紊乱和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大便异常,如腹泻、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大便干稀交替等[1]。该病进展缓慢,迁延难愈,患者常因腹泻久作而损伤脾肾,以致脾肾阳虚。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5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5年3月期间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5岁;病程6个月至20年。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中医诊断参照《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诊疗常规》[2],属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久泻清稀,或伴完谷不化或五更泻,脐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或尺脉弱。

1.3 排除标准

重度慢性结肠炎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大肠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等;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原发性心、脑、肾、内分泌及其他影响生命的严重疾病者;依从性差者。

1.4 方法

对患者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天枢(后三个穴位取双侧)穴位常规消毒,用0.3mm×40mm无菌针灸针快速刺入上述穴位,行补法,得气后将针头停留在离皮肤3cm左右处,将艾条中心插入针柄后点燃,燃尽后3min拔针。对神阙穴施隔盐灸:取适量细盐末填入脐内,上置中等艾柱(枣核大小)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3壮。以上疗法每天1次, 治疗5天停1天,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禁烟酒、辛辣食物,避免着凉。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UC疗效判定标准评定[1]:缓解(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基本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症;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均无改善。总有效=缓解+有效。

2 结果

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缓解1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

3 典型病例

病例一:李某,男,58岁,承德市人,就诊日期:2011年8月13日。主诉:腹痛、腹泻间歇发作12年,加重20天。病史:1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腹泻物为黏液便,每日5~6次,偶有脓血。上述症状间歇发作,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后病情时好时坏,行结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近5年来出现形寒肢冷、脐腹冷痛、喜温喜按、乏力等症状。20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腹痛明显,痛则腹泻,每日腹泻10余次,呈黏液便,恶寒喜暖,少食懒言,明显消瘦。查: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纤维结肠镜检查:横结肠下黏膜充血、水肿,附有黏液,可见黏膜普遍腐败。西医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予以温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复查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继续治疗1个疗程,复查便常规(±),红细胞(-),复查结肠镜示:黏膜充血、水肿基本消失,内附黏液明显减少,未见脓胎及出血点。半年内无复发。

病例二:王某,女,42岁,承德市平泉县人,就诊日期:2014年4月10日。主诉:腹痛、腹泻8年,加重1个月。病史: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腹泻物为稀便或黏液便,每日3~5次,偶有脓血。上述症状间歇发作,口服参苓白术散、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后病情时好时坏,行结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近3年来出现形寒肢冷、脐腹冷痛等症状。1个月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腹痛明显,每日腹泻10余次,排黏液夹杂少量血便,少气懒言,明显消瘦。查: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纤维结肠镜检查:横结肠下黏膜充血、水肿,附有黏液、脓血,可见黏膜普遍腐败。西医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予以温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面色较前红润,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复查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继续治疗1个疗程,复查便常规(±),红细胞(-),脓细胞(-)。1个月后查结肠镜示:黏膜充血、水肿基本消失,内附黏液明显减少,未见脓血。1年内无复发。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为大肠黏膜及其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范围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端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环境、遗传、精神、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病情反复迁延,治愈难度大,缺乏特异性干预措施。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西药主要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该病,但容易导致恶心、呕吐、头痛、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休息痢”“肠风”“脏毒”范畴,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该病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用药杂乱无章,病情发展最终进入脾肾阳虚阶段,表现为恶寒喜暖、少食懒言、明显消瘦、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针灸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方法,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针解、《灵枢》九针十二原、官针等篇,分别论述了其作用机制和具体操作,初步形成了针灸学理论,为后世所遵循,历代相传,不断充实。近50年来,对针灸的应用与研究不断深化,随着人体和动物实验的开展,进一步肯定了针灸的治疗效果。针灸学已经作为祖国医学的代表学科,首先走出国门,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统的温针灸疗法是采用艾熏、口温、体温或在热汤中加温使针发热的方法。现代临床中多在针尾上安置艾条或艾柱,点燃艾绒加温,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祛除寒湿、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扶助阳气。温针灸较火针更安全、局部损伤小、便于操作,患者易于耐受。本研究选取的针灸穴位中,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神阙是先天真息潜藏部位,隔盐艾灸此穴能温补元阳、健运脾胃、温肾固脱;气海能调气行滞、温经散寒;关元为小肠之墓穴,能培补肾阳、化湿行滞;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可健脾利湿、和胃止泻;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为利湿要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为升清降浊之枢纽。针灸上述穴位,能达到温补脾肾、调整阴阳、补益气血、固肠止泻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缓解1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采用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可有效修复肠黏膜,缓解充血、水肿,促进溃疡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2] 梁晓春,孙华.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0-73.

[3] 石学敏.实用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05-407.

[4] 伦新.实用针灸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130,408-410.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7-09

韩国勇(1969-),女,河北省承德市荣复军人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R246;R574.62

A

1673-2197(2015)22-0102-02

10.11954/ytctyy.201522051

猜你喜欢

肾阳虚结肠镜溃疡性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八味肾气丸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析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健脾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