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合练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的研究

2015-12-01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鱼跃研讨案例

余立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组合练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的研究

余立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案例研析(研讨网址:http://bbs.sports.edu.cn/viewthread.php?tid=6474&extra=page%3D1)

编者按: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好的案例?本次研讨话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即:能引发大家思考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能引起争鸣的案例就是好案例。本期延续上期“案例研析”的核心“探讨学生的学”为重点,针对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练习方式在设计上所存在的不足,在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以及其团队的带领下,围绕着如何合理运用组合练习展开了深度研讨。本期组稿既有省教研员引导团队对“组合练习在日常教学中的价值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及思考;也有著名特级教师就本次讨论所给出垫上技巧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及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组合练习的建议;还有一线教师就如何实施组合练习进行的实践性案例分享,以及就本期所呈现的案例提出具有争鸣性的探讨等多个层面进行摘选,为教师能知其为何也知其如何提供了值得探讨的案例。一方面引起大家更加关注日常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另外一方面引发广大体育教师从单纯的研究教法走向教法、学法协同研究上来,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身心与运动能力均得到发展,而提高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

《中国学校体育》“案例研析”总第12期,针对体育常态课中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组合练习进行了讨论。

从参与研讨教师的积极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组合练习的概念、组合练习与组合动作的关系、组合练习的意义、组合练习如何组合、组合练习的使用时机等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思考,而且,有些教师的认识已经比较到位,也对组合练习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持认同态度。然而,从对众多的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后发现,参与研讨的教师在讨论中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如,对组合练习与组合动作的关系问题、组合练习的概念问题等。这些概念性的基本问题,从理论发展和建设的角度非常有必要做一些澄清,但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教学而言,在没有完全统一和定义这些基本概念之前,只要有利于教师实际教学操作,教师们就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组合练习的使用和研究中。

为此,笔者通过对组合练习在日常体育课教学中使用的作用和意义、注意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一、组合练习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使用的作用和意义

在讨论中,参与研讨的教师都谈到了组合练习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如,张建老师认为:“复习巩固、学以致用、分层教学、全面锻炼、创新想象”。教师们对于组合练习使用的作用和意义大致归纳为: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等。而这些作用和意义应该理解为是在以技术动作复习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练兴趣、促进体能增量和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首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符合现行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是教师日常教学中亟需改善的问题之一。学生普遍存在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究其原因,体育课教学中技术学练的训练化倾向严重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改变这种现状固然有很多方法,如,可以从改变方向、难度、速度、节奏等要素实现变化,但采用组合练习方法也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复习一个动作或技术,每次练习时都会有变化,变化本身就会对学生产生新的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学练的欲望,也就能够实现激发兴趣的目标了。

其次,发展学生体能在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都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学生面前有新的“三座大山”,即:现代文明、独生子女、升学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现代化工具的出现对人类的体能要求逐渐降低,加上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学校和家庭对孩子造成的升学压力,当前学生的体能水平不容乐观!在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日常体育课的教学应该更多地去做“雪中送炭”而少做或不做“锦上添花”,也就是在学习各项运动技术或各种动作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练习方法要充分关注体能的增量,这些要求通过组合练习就可以实现。因为每个动作或技术在多次练习中,如果不加任何变化所达到的运动量,与每次练习都加上一个组合动作所达到的运动量相比较,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轮换练习的方式,这时就会出现学生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情况,尤其是在受到场地器材和某些项目(如,投掷)限制时,这个矛盾更加突出。这时就可以通过组合练习来解决这个矛盾。如,在练习鱼跃前滚翻时,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轮流练习,通常情况下,完成一轮练习需要30秒钟,其中每名学生练习需要的时间是5秒钟,因此有大概20秒左右的时间是在等待和观察,占整个练习时间的70%以上,在等待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观察,但有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多时间?这样的比例是否有必要改进?具体应该达到多少最合理?这些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科学实验,但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在整节课中去观察,将不能达到一节课对练习密度的要求,教师就需要改进练习设计,其中采用组合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即一个学生完成一次鱼跃前滚翻后在回到等候练习队伍过程中再安排学生做相关体能练习。

再次,复习技术或动作时单纯重复操练还是在一定环境下操练,或者说单个技术或动作是否必须熟练了以后才去运用?在研讨这个问题时,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对这个问题分歧较大,尤其是针对肩肘倒立案例中出现的前滚翻成直腿坐组合练习,认为肩肘倒立第一次课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技术就去运用,不合理!这里我们首先要清楚:组合练习的根本目的是为复习肩肘倒立服务的,也就是教师在运用组合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集中在肩肘倒立的动作规范上,选择与其组合的动作也应是已经学过的,在这个前提下的组合练习在完成肩肘倒立复习的基础上,同时渗透着今后技巧联合动作学习运用的方法。另外,还需要强调这样的观念,体育教学中学习动作或技术必须坚持在一定的环境中反复练习。因为单个技术熟练了再去运用更多的是运动训练所采取的模式,而体育教学不可能有这么宽裕的时间反复操练单个技术或动作。因此,采用组合练习既有利于技术或动作的熟练掌握,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组合练习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组合练习不能违反生理原理

将两个以上单一身体练习组合在一起时,应该关注练习方向、前后顺序、快慢等因素并加以区别对待,实现合理组合。任何组合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如果组合练习违反人体正常生理结构,出现伤害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

2.不能为了组合而组合

组合的出发点是为复习动作或技术服务的,同时兼顾练习趣味性、体能增量和运用能力提升,因此不能出现干扰动作或技术正确完成的动作,如,快速跑+前滚翻组合,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就让学生在跑速未降到零之前做滚翻练习,就是一个不合理的组合练习,学生会因跑速过快而影响前滚翻动作的完成。再如,鱼跃前滚翻+原地抱膝跳5次组合,如果教师没有明确这个组合是为复习鱼跃前滚翻服务的,当学生练习中出现鱼跃前滚翻完成质量不好就做抱膝跳时,教师就不会主动去指出问题,而在教师明确组合的目的后,就会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会要求学生鱼跃前滚翻动作结束时做出“亮相动作”才能接着做抱膝跳。因此,避免为组合而组合现象发生,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定位这个组合练习的目的,并紧紧围绕既定目标进行技术或动作学习的指导,就能避免为组合而组合。

3.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类别运动项目在组合时的差异

组合练习可以是同一个项目内不同技术动作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但要注意两者在组合练习使用目标上的差异。

同一个项目中不同技术动作的组合,目标侧重于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相对兴趣和体能增量而言,技术复习的基点不变),而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目标则更多侧重在体能增量和兴趣上。如,本次研讨所展示的两个案例中的组合练习基本属于同一个项目,篮球:运球3米+2米传球+接球+单手肩上投篮,技巧:前滚翻成直腿坐+肩肘倒立。从这两个组合练习的设置中不难发现,设计者考虑的是在复习所学主体技术的基础上,试图增加学生学练兴趣、实现体能增量和提高主体技术的实战运用能力培养上,而根据这两个运动项目特征分析,教师在实际运用这个组合的练习时,应将侧重点放在运用能力培养上。如果是不同类项目组合练习,如,鱼跃前滚翻+原地抱膝跳5次组合练习,这是技巧与田径跳跃的组合,那么,教师设计时考虑的侧重点应该是体能的增量问题(相对兴趣和运用能力培养,技术复习的基点不变)。

三、组合练习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本次案例研讨的分析,组合练习在日常体育课教学中普遍采用应该是可行的,能够大大拓宽教学中练习方法设计的思路,而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是如何合理组合和合理使用。教学实践是检验组合练习是否合理的途径,因此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大量尝试,才能总结出最有效、合理的组合练习。下面结合于素梅博士在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第一届初中体育联盟教学研讨会上提出的组合类型,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以下问题加以实验验证,总结出更多的合理有效的组合练习方法,供所有老师参考。

1.结合类组合练习如何加大趣味性和练习的量

同一个运动项目中的技术动作组合练习称为结合类组合练习,如,篮球投篮+传球,在这个组合中技术学习(会)是主体,运用是自然存在,那么,就需要对如何加大趣味性和运动量做实践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合理有效的练习方法。

2.并行类组合练习如何加大趣味性

不同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练习称为并行类组合练习,如,篮球原地运球+10米加速跑,在这个组合中篮球原地运球技术是学习主体,加了10米加速跑后体能增量就自然存在了,那么10米加速跑如何“加”才能发挥更大的趣味性是值得研究的,是采用运球停+10米跑?还是采用运球停+滚球+10米追球?再或是采用运球停+滚球+追同伴的球10米跑?

3.组合练习在技术动作的不同学练时段使用时的差异

某个技术动作往往通过一个单元学习才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在单元中不同课时使用同一个组合练习或采用不同组合练习时应该注意什么?

4.组合练习中与主体学习技术动作相组合的内容如何增强针对性

某个内容与所学主体技术动作组合时,除了实现以上分析的三个作用和意义外,应该关注是否对改进或巩固主体学习技术动作的重难点有益。

余立峰,浙江上虞人,毕业于杭州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课题5项,在全国、省市区获奖和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等、参与编著《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设计》、《体育与健康》职高教材和教师用书等书10余册。

猜你喜欢

鱼跃研讨案例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乡村夏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鱼跃荆河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