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综合素质分”进行到底!

2015-11-28陈智峰

关键词:试卷素质评价

陈智峰

众所周知,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焦点之一,而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我讲述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真事,它可以说是我从教多年来在教学中所犯下的一次较大错误,如果听之任之,甚至有可能酿成不小的教学事故。最终我利用了“错误资源”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以“综合素质分”实现了评价权利的移交,成功地化解了这次教学危机。事后,师生共同进行了反思,从中总结了经验,树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元评价理念。

一、忙中出错

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语文单元测试。按备课组计划刚好轮到由我来命题,我花了三天两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直到考试当天上午才赶出了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100分制试卷,经再三斟酌修改之后才把它呈给备课组长审阅。组长对试卷的质量称赞不已,连说“高手毕竟是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又说这份试卷立足课内,兼及课外,亮点突出,精彩纷呈……在讲完这些,他也提出了一条比较中肯的意见,就是试卷的题量稍大了点,下午两节自修课的时间(加上课间休息时间共100分钟)恐怕来不及完成(因为还要写作文),建议删去几道题目。我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虚心接受,立刻整改。最后忍痛删去了相对比较费时的一道原创的语用题和一道课外阅读题,尽管这几题比较灵活,正是本卷的亮点之一。

由于当天学校杂事众多,待我抽空将试卷处理完毕,已是中午12:00左右(下午15:30,考试就要正式开始),我匆匆忙忙地将试卷交予打印室(幸亏打印室的同事十分负责,还没下班),嘱咐立即印出来后,就火急火燎地赶回家吃中饭去了。待我吃完饭略作休息赶回学校时发现试卷已印好,可是刚松了口气就发现出了一个大问题——由于光记得删去题目而忘了将卷上的赋分调整过来了。我仔细一算,卷面总分竟只有89分了(丢失的11分正是删去的那几道题的赋分之和),这可以说是一次明显的教学失误甚至可以说是教学事故了,也是我从教以来在教学上犯得最严重的一次错误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置之不理吧,那怎么向学生交代啊;调整好各题的分数重印吧,时间已经不允许,而且还要浪费几百张纸,显然违背了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或者每位学生统一加11分吧,那更不行,显然有悖考试公平原则……我陷入了深思与自责之中!

二、柳暗花明

在这一筹莫展之时,我在心里反复念着《大学》里的名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再暗示自己,静能生慧。终于我灵光乍现,脑洞大开地想到了一个奇招:我试着将这丢失的11分作为“综合素质分”来处理,并分解为以下两部分:

卷面书写分5分,分为三等:A等5分,B等3~4分,C等1~2分;

综合表现分6分,参照平时的语文课堂发言、作业完成率、早读与课文背诵情况等表现,也分为三等:A等5~6分,B等3~4分,C等1~2分。

为了更好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评价,我又把“综合素质分”的评价权力交给学生,将这两项分数交给班里的语文学科指导小组(由8名语文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组成)成员来打,因为我相信他们比我更熟悉班里的日常语文学习情况,因此他们打出的分数肯定更准确、更客观、更公正。

于是,这次单元测试后学生的得分就史无前例地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试题得分,第二部分为综合素质得分。不少同学前一部分得分很可观(有70余分),但由于字迹糟糕或学习态度不积极而后一部分则很低(只有五六分甚至更低),因此总分并不算高;也有部分同学前面得分并不高(只有60出头),但由于字迹工整加上学习态度端正,后一部分得分则颇可观(达到10分甚至满分11分),因此总分也并不低;只有这两项得分都不错的学生最后的成绩才是理想的,而这样的学生屈指可数。

三、学生有话说

这一与以往迥异的评价方法与结果深深地触动了大部分学生,也促使他们去反思。在接下来的“每周随笔”中,我布置的题目是“一件新鲜事”。两个班级的80%以上的学生提及了这次测试,以下是部分学生的随笔节录(为尊重作者和保持原貌,除错别字外,其余未作任何改动,下画线为笔者所加):

· 说句实话,这是项突破性的措施,虽然对于我这类上课默默无闻的人来说是有一定劣势的,不过这也能促使大家增长上课的积极性,培养表达能力。(瞿秀娇)

·这次活动是有好处的。比如可以激励同学们上课努力发言,而且促使大家练习写字,要知道卷面的整洁与否会直接影响老师对你的评分哦。(金蒙蒙)

·这件事对那些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来说是一件喜事,而对那些内敛文静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激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李泽焘)

·这种做法可以综合评价一门学科的成绩,尤其是其中的学习态度这一点,它可以较好地评价一门学科的成绩,要知道如果没有认真的态度,学习成绩好是不大可能的。(李琪琪)

·我赞同一份试卷的成绩由该试卷的笔试成绩外加学科小组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打的分数。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份试卷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在近段时间内的表现情况,何乐而不为?(季敏敏)

·平时上课的表现也可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对于这种做法我还是比较赞成的,最好也能用在大考上。(周荣河)

·个人觉得这种方法很不错,至少可以提高全班的卷面整洁度。虽然对于一些字迹略微潦草的同学可能有些不公平。不过,这样可以让他们努力端正字迹,缩短差距。(赵丹娜)

·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蛮不错的,因为这对于平时表现积极与书写漂亮的同学都有好处,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更好。(周清)

看到这些文字,我不由地为自己的小策略奏效而窃喜。看来他们已从这次测评中学到了不少,也对多元评价悟到了不少。

四、我的反思

有人说:评价是指挥棒,能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评价是催化剂,能激发学生不断前进的内驱力;评价更是尺子,能衡量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效度。显而易见,“综合素质分”的引入使得这次测试与以往的测试在效果上迥然不同,并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endprint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水平。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又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努力,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追求双方的人性化。”由于我试着引入“综合素质分”这个多元评价的载体,并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引领学生进行多元的自主评价,较充分地发挥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最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通过这次意外收获的“综合素质分”评价的尝试,我真正意识并体会到有效的多元评价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维度的多元化。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评价的目标是想使学生获得怎样的发展?以往的评价多数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而这次测试实现了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既有统一要求(试题的89分),也关注了个体差异(“综合素质分”11分),从学生学习的不同维度来评价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获得成功体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是谁?该由谁对学生的发展作出评价?以往的做法往往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既重视了教师在学生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发挥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科小组的8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并且引导学生在老师与学科小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反思。如此一来,评价的主体就成为教师、伙伴、自己,真正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主体的评价方法,显然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我,并进一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是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 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应无视学生之间现实存在的差异。这次测试中我们既设计了学科传统的考试与考查,又增加了“综合素质”的评价。这样既有量化的评价,也有质性的评价,评价学生不再仅仅是用一张试卷,而是多种方式(如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等表现)相结合进行。因为教育教学的正确思想不是回避差异,而是在正视差异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缺点的改进和优点的发扬。

课程改革倡导这样的评价理念:一切评价活动的旨归皆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正是因为合理运用了多元性评价载体——“综合素质分”,实现了评价权力的移交,化被动为主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化解了一次教学危机,还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并给今后的评价工作以莫大的启示。

因此,我和学生们约定:我们要将“综合素质分”进行到底!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卷素质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