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洪氏语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归真引领价值

2015-11-28董旭午

关键词:归真中学语文语文

董旭午

近些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去语文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极端”:一是人文教育、文化教育等极端化,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语文味,花里胡哨,不务正业,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二是极端“学生中心主义”,无视学生的积淀、素养、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动辄非理性地完全由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生成,致使教学陷入了一种盲目随意、浅表任性、耗时低效的境地;三是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理念充耳不闻,一门心思地死盯着中、高考命题模式和风向死教死学死考死练死循环,使得语文教学整体上严重缺乏综合性、有序性和有效性,陷入目中无人的极端应试主义死胡同,把学生教成了“活死人”。中学语文教学在一天天伪化和异化,这不仅危害了语文教学的返本归真、健康发展,也危害了师生的健康成长与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实践“洪氏语文”,充分发挥其归真引领价值,意义重大。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很有必要先对“洪氏语文”作个概念界定。“洪氏语文”,简言之,就是洪宗礼的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实践与研究、教材建设与研究、母语教育研究、教育品格与情怀等的合称。“洪氏语文”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规律。本文拟从洪宗礼的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实践与研究、教材建设与研究、教育品格与情怀等角度来探讨其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归真引领价值。

一、“洪氏语文”作为一种来自于科学实践的语文教育思想,在理论高度上对当今中学语文教学具有归真引领价值

洪宗礼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的“语文教育链”,理论支柱是他的“五说”语文教育观。

所谓“语文教育链”,即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探索科学的语文教学的顺序而建立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从方法论视角来审视,“语文教育链”将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引导历练、发展能力、获得方法、养成习惯和提高思想文化素养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构建成一个有序的科学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通过历练转化为能力;能力再定型化,从而形成习惯和方法。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无痕渗透思想、道德、文化、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以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所谓“五说”语文教育观,包括“工具说”“导学说”“学思同步说”“渗透说”和“端点说”。

“工具说”主张,不管语文教学的内容如何纷繁芜杂,语言文字毕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运用语文的习惯,为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教育、文学教育、知识教育等,只能在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和诸环节中无痕渗透。

“导学说”主张,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教”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始终承担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诱发动力”和传道、授业、解惑、交法等多重使命,离开教师的导学,单靠学生的自学是不现实的,或者是低效的;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要服务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的“导”要讲究质量和艺术,要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并在个性、意志、人格等方面都慢慢独立自主。

“学思同步说”主张,语言与思维密切不可分,是同步发展的。“想”是听、说、读、写这四盏灯的总开关。语文教学应当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地想、正确地想、合理地想、严密地想,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渗透说”主张,语文内部的读、写、听、说之间,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都密切相关,互相渗透。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优化整合,使知识结构与能力训练、知识教育与语文教育、智力发展与习惯培养等多元结合,互相渗透,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教学效应。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渗透,力求做到相互为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广泛,要从教学时间安排上考虑与学生社会活动的协调、平衡与适度。

“端点说”认为,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习应当成为学生在校学习其他课程与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发端。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守住一堂课、一本书,而要使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册课本的学习,都成为学生广泛学习的一个扩展点,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端点;要充分考虑语文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完整性,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以及教学的容量和密度的合理性。评价语文教学的效果,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完了一套中学语文课本,或者教师传授了多少语文知识、安排了多少语文训练、变换了多少教学方法,更要看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这个端点上,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反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仍无休止,甚至常会偏执一端,导致教学很难做到两者的无痕交融、和谐统一、有效进行。语文教与学关系的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有说先学后教,有说先教后学,有说教是主体,有说学是主体,严重缺乏辩证智慧且脱离实际。同时,一线教学只盯着中、高考语文试题的模式或风向死教死练,陷入严重缺乏整体性、序列性甚至被扭曲异化的境地。课堂教学不注重语言思维能力的有序训练与培养,不注重思辨品质和能力的循序发育与提高,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等的无痕渗透,有教而无育。而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个本务,必须始终坚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把学生的“思”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坚持语文教学与生活和生命的对接、渗透和融通,必须合力打造学生能力和素养循序提升并助推终身发展的链条。从这个意义上说,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在理论高度上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归真引领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归真中学语文语文
厉归真深入虎穴学画虎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