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教学相长
——首届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口腔技能大赛的回顾与反思

2015-11-26蒲小猛郭艳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口腔卫生大赛

蒲小猛,郭艳玲,王 琳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教学相长
——首届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口腔技能大赛的回顾与反思

蒲小猛,郭艳玲,王 琳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卫生职业教育;口腔技能竞赛;回顾;反思

2014年6月19日首届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口腔专业技能大赛在我校隆重开幕。本次大赛是我省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第一次举办的省级口腔专业学生比赛,为全省口腔专业教师搭建了沟通思想和交流技术的平台,为广大口腔专业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机会,对我省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大赛共有全省6所院校68名选手参加,大赛设一等奖7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0名。我校12名选手中4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笔者从大赛指导教师的视角回顾比赛,与其他参赛院校对比,理性分析,总结经验,以期进一步提升我校口腔专业的办学实力。

1 比赛回顾

1.1 选手选拔及培训

作为口腔专业的首次全省职业技能竞赛,学校高度重视,对于比赛给予了大力支持。赛前由3位指导教师联合企业技术总监等对学生进行了理论及实践辅导,经过预赛选拔出12名选手进入决赛。

1.2 比赛项目

本次竞赛内容包括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成绩比例为3∶7。理论测试选自《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技能操作为46蜡型制作。

1.3 比赛结果(见表1~4)

表1 参赛选手学历、获奖情况

表2 参赛院校及获奖情况

表3 参赛院校成绩

表4 我校选手获奖情况

2 大赛成绩分析

本次大赛采取院校推荐及甘肃省口腔医学会推荐的方法,细化评分标准与赛前的预评分,确保了大赛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

(1)表1显示,此次大赛选手学历及获奖比例均以大专/高职为主,其次是中专,最后是本科。(2)参赛各院校的获奖情况及参赛成绩分析。表2~3显示:①本科院校理论基础扎实,而对牙体雕塑技能掌握较弱。②大专/高职院校获奖比例均超过均值,对牙体雕塑技能掌握良好,且理论基础相对较好。③两所中职院校学生技能掌握均良好,但兰州市卫生学校理论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该校的最终成绩;我校技能成绩均分最高,理论成绩也相对较好。(3)表4显示,我校一等奖所占比例达57.1%,选手获奖人数占总获奖人数的24.4%,成绩良好。

3 收获与反思

此次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口腔技能大赛由我校承办,既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及兄弟院校对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办学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校教学实力的评估与检验。本次大赛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赛前期望仍有一段距离。现将收获与反思整理如下。

3.1 收获

3.1.1 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 大赛有基础理论又有实践操作,充分体现了选拔复合型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且以实践操作为主,与口腔职业技能培养需求一致[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紧训练,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显著提高了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参与竞赛、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体会了竞技赛场的严格性、挑战性和刺激性,并激发了学习动力,增强了对专业的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3.1.2 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求指导教师不仅精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为此,将我校3位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指导标准及技能要求,对竞赛项目、评分标准等进行反复研究、探讨,加强了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保证了指导培训及竞赛活动高效进行。指导教师认真分析竞赛要求,反复推敲比赛细节,精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实力,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反过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这也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3.1.3 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 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两年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我校已与省内规模较大的兰州绿水晶义齿制作有限公司、兰州荣光义齿制作有限公司,国内实力雄厚的东莞定远陶齿制品公司、深圳现代齿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技能操作环节,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聘请企业技术总监参与学生技能培训,引进先进蜡牙制作方法,提高了我校学生及教师的实训操作能力。

3.2 反思

3.2.1 选手选拔范围受限 此次大赛我校12名选手中,8名选手选自2012级口腔修复工艺校内班,4名选手选自2013级高中口腔修复工艺班,值得一提的是,选自2013级高中口腔修复工艺班的4名学生对于本次大赛理论考核的参考教材仅学习了一部分;而本应最具优势的2012级“深圳现代”及“东莞定远”校企合作班因路途遥远并无代表参加。

3.2.2 选手选拔仓促,形式单一 从2014年4月3日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教研会和医技教研会闭幕,确定最终比赛方案,我教研室着手拟订选拔方案至2014年5月23日进行参赛选手选拔,选手的选拔过于仓促。各班的选拔考核并非同时进行,其中理论及技能操作测试内容均相同,但在最终成绩的汇总中,并未考虑这个因素。另外,一次选拔的成绩并不能反映选手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真正优秀的选手需要在培训过程中不断了解。而一次性选拔使初次落选的选手失去了机会,且这种“一锤定音”的选拔方式使入选选手在练习时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导致其盲目乐观,最终影响了比赛成绩[2]。

3.2.3 培训时间紧迫 从2014年5月23日确定参赛选手到2014年6月20日参加比赛,所剩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选手的培训时间只能选在日常教学活动结束后,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且选择企业雕塑先进方法对选手进行培训,需破除其原有的思维定势,使培训难度增大。另外,指导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不足,导致课后及晚上培训效果不佳,亦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3.2.4 选手应变能力不足 在比赛中面对突发状况时,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赛前培训中,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操作偏重于机械模仿和重复,导致遇到突发状况不会灵活应对,影响最终成绩。在本次比赛中,我校选手牙体模型出现问题,比赛开始近十多分钟选手才申请更换模型,比赛时间相对减少,且选手心理素质较差,严重影响了选手的技能成绩。

4 努力方向

4.1 积极参与大赛集训,积累参赛经验

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效果,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好学敢拼,但教学经验,特别是实践经验不足,学校一向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走出去”,广泛参与教师培训,为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搭建各种平台。今后将积极参与大赛集训,积累经验。

4.2 改进选拔及培训方案,提升选手应变能力

建立健全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制度,选拔选手时应扩大筛选范围,多层选拔,增加储备选手,逐层筛选,优胜劣汰。一方面,通过逐级选拔赛来锻炼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选手质量;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兼顾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制订综合评分标准,避免有潜力选手的流失。

4.3 推进专业课的教学改革

“会操作是起码标准,精通是应该达到的标准,创新才是最高标准”。技能大赛是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大赛所考核的职业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切实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设置。

5 结语

面向学生的技能大赛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积极参加专业相关大赛,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实现在赛中学、在赛中教、在学中赛、赛教统一、学赛合一、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1]王琳,郭艳玲,牟星,等.甘肃省首届卫生行业口腔技能大赛的回顾与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21-22.

[2]邢晓玲,张丽霞,康玉萍,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届护理技能比赛的回顾与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106-107.

G526.5

B

1671-1246(2015)14-0153-03

猜你喜欢

口腔卫生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卫生歌
讲卫生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