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护生锐器伤情况调查

2015-11-26覃小菊刘继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锐器护理学实验课

李 剑,李 芳,覃小菊,刘继荣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护生锐器伤情况调查

李 剑,李 芳,覃小菊,刘继荣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目的 了解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护生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并探讨防范措施,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生的安全、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2012级护理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对护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880名护生中有324人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36.8%。针头使用后回套针帽环节发生锐器伤占首位(33.0%),发生锐器伤后能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仅有19人,只占5.9%。结论 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发生锐器伤后处理不正确。带教教师及学校应多关心护生的身心健康,尽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为护生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学习环境,培养护生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及安全防护能力,为护生日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护生;锐器伤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护生动手能力的关键。而实验课中的真人操作则对护生尽快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及采血法等护理操作教学中,通过真人操作可以强化护生的无菌观念、培养护生的爱伤意识,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带教教师指导不到位、护生操作不规范,就极易发生锐器伤。了解护生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保障护生的健康、安全,并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2级全日制统招护理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共18个班级,889名护生,学制3年。其中女生878名,男生11名;年龄19~23岁,平均(20.34±1.0)岁。护生已完成护理学基础课程全部内容的学习。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及内容 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教学实际工作情况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生的一般资料、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学习期间有无发生锐器伤及次数、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及伤口处理情况。

1.2.2 调查方法 向护生发放问卷,讲明调查目的,要求护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889份,回收有效问卷8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锐器伤发生率

调查结果显示,有324人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36.8%;共688人次发生锐器伤,人均2.1次;发生锐器伤在3次以上的护生达92人,占28.4%(92/324)。

2.2 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见表1)

表1 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

护生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的人数较多,针头使用后回套针帽环节发生锐器伤占首位(33.0%),其次为吸取药液环节(21.9%)、掰开安瓿环节(19.2%)、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环节(11.5%)、整理收拾用物环节(5.5%)。

2.3 伤口处理情况(见表2)

表2 护生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情况

经调查统计显示,324名护生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后能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仅19人,占5.9%;采取不正确处理方法的为281人,占86.7%;未采取任何处理方法的为24人,占7.4%。

3 讨论

3.1 重视锐器伤的危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达36.8%;发生锐器伤后能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仅有19名护生,占5.9%。大量研究证明,锐器伤可导致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IV(艾滋病病毒)[1]。文献报道,HBV和HCV的致病性较强,锐器伤发生时一般只需要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2],被HBV、HC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相应病原体感染率分别为6.0%~30.0%、0.4%~6.0%[3]。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的总感染率也较高。通过不记名调查,发现部分护生是HBV病毒携带者。发生锐器伤后,护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不敢也不愿意再接触注射器或输液器,对后续实验课的学习丧失信心,这应引起带教教师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

3.2 强化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

学校应高度重视护生的健康安全,组织带教教师学习锐器伤的危害及锐器伤的处理措施等知识,召开带教教师会议,明确带教教师的职责及带教方法。在带教过程中,对于易发生锐器伤的护理操作如输液、注射、采血等,带教教师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示范,操作后勿将针帽回套针头,将使用过的锐器置入安全的容器中,容器外有醒目标志,传递锐器时,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和自己[4],给护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护生进行真人练习时,带教教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在给护生提供充分学习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对护生的指导,把好安全关。

3.3 增强护生的安全防护教育

在向护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应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教学视频、录像、职业安全防护手册等,让护生了解锐器伤的危害、防护措施及伤口处理方法等知识,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3.4 及时处理锐器伤

当护生发生锐器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伤口;在伤口附近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消毒,并包扎伤口;动员护生相互抽血检查,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3.5 实施心理干预

护生发生锐器伤后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担心和不知所措[5],带教教师应多与护生交流、沟通,多关心护生,了解护生的心理状况,对有明显心理焦虑者应进行心理干预,对隐蔽性的心理焦虑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锐器伤的情况,减轻其心理反应,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生锐器伤后,带教教师还应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锐器伤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家应重视锐器伤的危害,带教教师要不断增强带教意识,尽量减少护生锐器伤的发生。发生锐器伤后,带教教师应指导护生正确处理伤口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为护生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护生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及安全防护能力,为护生日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许瑛,陆燕子,李津津.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8):33-34.

[2]冯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463.

[3]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6.

[4]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2):52-54.

[5]胡聂,陈博,沈端端.等.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后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9-131.

G526.5

B

1671-1246(2015)14-0116-02

猜你喜欢

锐器护理学实验课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