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11-26杨雪梅张清霞李彦俊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兰州大学人际沟通

杨雪梅,张清霞,黄 刚,张 勇,李彦俊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 730030;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50;3.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30;4.兰州大学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雪梅1,张清霞2,黄 刚3,张 勇4,李彦俊1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 730030;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50;3.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30;4.兰州大学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探讨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实习的护生802人采用非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对2014年来实习的护生987人采用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将采用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护生根据不同学历或学校分成10个班,每班90~100人,并确定班主任,明确班主任职责,成立班委会,班委和班主任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工作。临床实习7个月后,对不同管理模式的护生从护理礼仪知识、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慎独精神、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5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结果 实施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实习护生,其护理礼仪知识、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慎独精神、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的得分明显高于实施非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实习护生(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可使护生的归属感、责任感更强,能激发实习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提高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增强慎独精神、提高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能为护生将来迅速适应不同岗位、不同角色打下基础。

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实习护生

毕业实习是护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角色多元化的开始[1]。随着护理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多,当前临床实习护生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已成为各个医院护理部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和地区,教育模式、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其具有不同的观念和生活、行为习惯[2]。目前,各医院护理部对护生的实习管理多采用护理部带教教师-护理单元带教教师二级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缺陷是实习护生人数较多,科室只注重护生专业技术培训,忽视了对护生思想、言行、工作、学习的动态管理,更没有发挥护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导致诸多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3]。

班主任制管理模式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主任与教学总带教教师和临床优秀带教教师对班级的各种要素进行统一计划与管理的模式。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管理方式都是围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是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每年接收近1 000名实习护生,为了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情商的护士,2014年将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应用到护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并与2013年的非班主任制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班主任制管理模式是否可以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13年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实习的802名实习护生采用非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其中女生783人(97.6%),男生19人(2.4%);本科61人(7.6%),大专380人(47.4%),中专361人(45.0%)。对2014年来我院实习的987名实习护生实行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其中女生962人(97.5%),男生25人(2.5%);本科89人(9.0%),大专420人(42.6%),中专478人(48.4%)。两届护生在性别和受教育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临床实习7个月后,对不同管理模式的实习护生从5个方面进行测试:(1)护理礼仪知识;(2)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3)慎独精神;(4)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5)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每项1~5级评分,满分25分。由科室带教教师在出科前给予量化考核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管理模式的实习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不同管理模式的实习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比较(±s,分)

管理模式非班主任制班主任制tP护理礼仪知识4.01±0.11 4.46±0.15 40.28<0.05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4.19±0.11 4.29±0.19 15.24<0.05慎独精神3.67±0.20 4.14±0.16 39.24<0.05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3.86±0.12 4.25±0.16 36.12<0.05基础护理操作能力4.09±0.20 4.36±0.19 26.19<0.05

表1显示:实施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实习护生,其护理礼仪知识、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慎独精神、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的得分均高于实施非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实习护生(P<0.05)。

3 讨论

本研究提示采用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可使护生的归属感、责任感更强,能激发实习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其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增强慎独精神、提高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能力。

3.1 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实施

(1)将2014年来我院实习的987名实习护生按照学历或就读学校分成10个班,每班90~100人。

(2)班主任采取竞聘上岗,基础条件是副高或硕士学历或取得讲师资格的热爱班主任工作的护理教师,公开竞聘答辩,择优聘用为各班班主任,并颁发聘书。

(3)制订班主任管理制度,成立班委会,班委包括班长、副班长、组织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礼仪委员,班委和班主任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4)根据各院校的《临床实习大纲》并结合我院的《实习护生管理办法》来制订班主任管理工作职责。

(5)班主任管理的内容包括:①关注护生思想动态。每月召开班会,让护生畅所欲言,讲出实习中、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班主任及时协调解决;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征求护生对科室带教中的意见和建议,将其反馈给有问题的科室,令科室提出改进措施。②每月举办人文辅导课,内容涉及如何减压、如何提升人格魅力、护患沟通技巧、女性的穿着打扮。③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趣味运动会等,丰富护生的文化生活,增强其荣誉感。④注重护生礼仪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增强护生的就业竞争力。⑤举办基础护理操作比赛,提高护生临床动手能力。⑥开办职业防护讲座,关爱护生,让护生安心、安全、健康地工作。⑦提醒护生夜间不单独外出,不和陌生人聊天,不轻信中奖之类的诈骗信息,不打黑车,不贪图小便宜。⑧举行优秀实习生评选活动,实习末期,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医院制订的统一条件评选10%的优秀实习护生,激发护生的工作热情和成就感。⑨进行火灾逃生演练,使护生记住火灾逃生的要点,确保护生人身安全。

3.2 班主任制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3.2.1 弥补护理部宏观管理中的缺陷 原来我院护理部带教教师除了负责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大量护理部的管理工作,无暇顾及每位护生的思想、言行、工作、学习动态。而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护理部可以通过班主任,更加及时、全面地掌握护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未雨绸缪。

3.2.2 管理模式更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规范化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管理工作[4]。现在的实习护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班集体和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呵护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实习护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弱,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可以锻炼其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3.2.3 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等,在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5]。作为班主任,首先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工作作风上要严格要求自己,给护生做出表率,克服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努力学习,不断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给自己充电,完善自己。这样,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就会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

3.2.4 发现护生当中的优秀人才,为医院选留护士提供了依据班主任在班级开展的系列培训和活动中,全面了解和认识每位护生,通过班级评选优秀实习护生,为医院每年的选留护士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的依据。

班主任制管理模式为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搭建了平台,使得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顺畅、护生间的关系更融洽,激发了实习护生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了实习护生自主管理、团队协作的主动性。班主任制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护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而且在护生情感、意志、人格塑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1]李彤,盛芳,方红,等.完善临床带教管理 提高护理实习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11-112.

[2]叶郁,曾素珍,叶笑静.班级制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0,9(3):30-32.

[3]张文岚.2种不同班级管理方式的实验及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110.

[4]王利群,李春卉,王红明,等.班主任在护理专科学生培养中工作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6(9):64-66.

[5]郁舒雯.班主任工作与中职班级管理[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9):21-22.

G526.5

B

1671-1246(2015)14-0091-02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兰州大学人际沟通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简介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简介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