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5-11-25王达政赵洪明

关键词:信息管理应用型课程

戴 伟 王达政 赵洪明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戴 伟 王达政 赵洪明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已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和重视。文章指出了我国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设想,并针对设想的内容提出具体的建议。

高校;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人数和高校规模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扩增。但与此同时,各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都普遍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实施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模式的改革。近年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对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做了一定的研究。笔者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借鉴前人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从正确的学科定位、合理的课程设置、紧密的校企合作和稳定的校外实习等方面对高校信息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高校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对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以及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1]。湖北理工学院是教育部2004年批准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是立足鄂东南、面向全国的一所地方性高校。该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引领和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其目标是建设成为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这是学校实行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纵观全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处在探索之中[2,3]。特别是在信息管理学科中,许多本科院校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成效并不明显。因此,找到一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重中之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实现教育体系改革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观念未普及

部分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展实践教学、深入贯彻实践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仅局限于表面认识。许多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老师仍然没有重视实践教学课程,忽视了它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实践就是社会调研、上机操练等。即使一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已经认可接受,由于受限于自身条件、硬件环境等多重因素,仍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有效的实施方法。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落后

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单通道的声音信息和文字信息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单一,无法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效果未能得到提升。学生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布置的实务操作内容过于单一和简单,学生思维得不到开拓,实际动手能力薄弱。

(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体制的不完善,企业高管追求的是盈利最大化,而忽视了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学习和锻炼;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实践中,教育经费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校外实践实质上都是靠老师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而建立的,因此,“含金量”有限。另外,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对口性不强,与学校的关系不够紧密,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时间上都没有很好的结合,难以形成校企互动的良性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四)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尽管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有所提高,但除去人才培养计划中“名义实习”的学时,可供学生实际参与的实践、实验学时依旧不足。究其原因,公开课与理论课仍在课时板块中占据较大比重。

(五)专业教师实践经验较为缺乏

从目前全国高校普遍的教学情况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占比偏低,究其原因,是很多青年教师是“校对校”上岗就业,社会实践经历缺乏,导致其实践指导能力有限,很难在学生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上有所建树。

(六)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虽然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并没有形成或者不够完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法不能有效地反映实践教学成果,难以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即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尚未建立或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从而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成果和实践教学水平做出公正而科学的评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严重抑制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二、关于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结合当前高校关于信息管理学科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以下设想:建立新的培养目标,对专业实施有效的改革[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成效管理力度,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市场的专业性[5];结合现有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及方法,使之能够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需求[6]。设想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模式设想结构图

1.明确学科方向与专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学科建设必须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时代的特点进行[7]。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不同特点,明确本科院校的信息管理学科定位和专业特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进行不同程度地加强与提升[8],注重培养“善应用、爱学习、会交际、懂合作、讲信用、广学识”的应用型学子[9]。

2.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调整培养计划

现阶段课程体系,着眼于3个要素:精细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宽泛的非专业内容。改革后的课程应根据“毕业后想干什么和10年后从事什么”的未来规划,在基础课程之上补充选修课程,以满足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需求,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0]。首先,在实际操作中,在本科一年级开展经济调研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二、三年级开设实习课程和年级论文大比拼,四年级增加实务操练,延长实习课时,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其次,在方法上,采用宏观经济市场调研、了解实习、实务操作、岗位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具体操作与理论客场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合理构建课程框架[11]。第三,在内容上,依据宏观外部形势,结合学生主观意志,进行改善和扩充,必要时提高实务操作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重点凸显学生的应用技能。此外,为了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改革后的教育体系要让学生在毕业前务必获得一种或以上相关职业证书(如外销员、物流考试、报检员等),为大学生将来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12,13]。

3.因地、因时加快校外实习基地多元化发展

高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机关、企业组织机构等联合建立外部实践基地,携手共建专业素养高、“双师型”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一体化,如图2所示。

图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一体化示意图

4.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积极推进毕业实习环节的监督与评价

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进行制度规范。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标准并严格监督执行;毕业设计应由指导老师从学生的选题到最后的修改全程指导;完善毕业答辩流程和评教体制,保证学生在毕业答辩程序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实践能力能够充分提高[14]。

三、建议与对策

基于前述分析,笔者提出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并建议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图3 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统一理念,强化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

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宣传学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15]。首先,通过每学年增加一篇学年论文、暑期开展调研工作,把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更好更快地应用到实际中。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实验学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设计网站可与企业日常应用的信息管理软件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实现毕业后校企顺利对接。最后,在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机制上,突出实践部分的成绩比例,让学生从切身利益出发,更加重视对实践课程的学习,最终和教师形成统一理念。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需主动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相关研究经费的投入,以满足实践教学环节必备教学设备与设施的需求。增加实验室操作设备,软件的购置要从课程的知识体系出发。在教学中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如,Moocs、Spocs以及“翻转课堂”等增加室外训练、实验室操作、企业实习机会。

(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完善课程结构及考核机制

加速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资助并考核各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加速学生投入社会的一个强有力的跳板[15]。多与当地企业,尤其是当地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有着大量缺口的企业进行广泛的互动和交流。例如,湖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就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冶劲酒厂、东贝集团、三丰智能等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缺口问题,实现了从在校生向企业员工的快速过渡,给企业节约了员工培训成本和招工成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解决了在校生专业知识难以应用到实践的普遍问题。

开拓思维,大胆提出对课程规划的想法与建议,最大程度提高实践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例,合理构建课程框架。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可以延续以往的闭卷考试的模式,这样能够很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综合能力的测试进行考核,利用课程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方案设计、市场调研和预测、上机操作、分析报告、实验报告等多种课程考核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评价机制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既要重视引进高学历、阅历丰富的优秀学者来扩充师资队伍,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培养,丰富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建设。一方面,大幅提高师生比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除了高学历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专业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对于在岗教职工,学校需加强对其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丰富教师知识面、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使其具备“双师型”教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专项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等,将评价机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机制。

[1] 张燕南, 赵中建.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 (21): 1-5.

[2] 顾志跃. 教育科研的基石是证据[J]. 上海教育科研, 2013(9): 1.

[3] 张琼, 傅岩.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表征探析[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3.

[4] 谭光兴.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3(4): 7-10.

[5] 陈飞. 国际高等教育标准分类新调整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2012 (4): 29-31.

[6] 王少媛, 赵丽颖. 高等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基于辽宁省79所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规划文本的分析[J]. 教育科学, 2012, 28(2): 64-69.

[7] 王乐夫, 姚洪略.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剖析及对我国职教发展的借鉴[J]. 高教探索, 2007 (3): 54-57.

[8] 杨志坚.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之六)——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战略调整[J]. 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0): 1-16.

[9] 张建东. 谈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泰山学院学报, 2004, 26(4): 91-93.

[10] 朱福兴, 上官敬芝.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8): 234-235.

[11] 孙凯. 美国社区学院社会服务的经验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 (12): 3-4.

[12] 姚锡远. 新建本科院校概述及其基本特征[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8 (6): 4-5.

[13] 方小斌.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 2008 (8): 17-18.

[14] 黄鹤. 英国城市学院兴起原因的探究[J]. 文教资料, 2007 (31): 75-77.

[15] 袁双宏. 浅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 职业技术, 2010(12):56.

(责任编辑 尹春霞)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AIWeiWANGDazhengZHAOHong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Domestic and foreign tertiary education sector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ed about and paid attention to practice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it made a vision and further elaborated for the content and the envisaged measures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s. Finally, it gav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formation management;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cultivation model

2015-03-15

湖北理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理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B16。

戴伟(1981—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数量经济学。

10.3969/j.ISSN.2095-4662.2015.04.013

G642.0

A

2095-4662(2015)04-0073-04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应用型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