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研究

2015-11-20高剑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论据高中学生语文课

高中语文中,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要内容,阅读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而写作则需要基础知识加充分广泛的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语感,同时能够对生活、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积累对于写作的提高有关键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内阅读和作文教学是分开的,一般来说,语文有专门的作文课,而其他的教学内容是基础课。如果能够将阅读和作文教学进行结合,那么对于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一、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的课内阅读虽然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的教学精力都主要放在对字词解释以及文章主题的学习上,对于文章的活学活用方面并没有进行教学。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又一味地要求学生要多积累写作素材,扩充课外阅读,而实际上,课内阅读也就是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有一定美学和思想深度的,可以直接作为学生作为的素材。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议论文写作,议论文要求作文要有鲜明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而论据的积累是重点。很多高中学生背诵一些名言名句或者去积累名人故事来作为论据储备,殊不知,高中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可以作为论据,并且都是经典。语文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所有作家的生平故事如海子可以用作论据,很多文言文经典如《劝学》等可以作为论据,阅读文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可以作為论据,而连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高中第二册第一单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理解”就可以直接作为作文议论文教学的案例,并且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与这一内容恰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见,高考作文题目也是基于高中语文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设计的,高中作文的学习不应该脱离课内阅读。

二、高中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鉴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有了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习的时间也较多,因此,在高中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实施中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角度出发。

1、教师

高中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师的任务是将这些作品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学以致用。在具体的教学结合中,教师应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要求。

(1)经典诵读法。对于文学经典作品,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并最好能够背诵成文。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背诵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际上,这对于语文作文的写作直接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学到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写作中,另一方面,诵读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写作。比如在学完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拥抱艺术的骄子——诗歌》来进行作文练习,对于缺乏写作思路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诵读法的方式,来从课文入选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来进行模仿写作,实践表明,诵读并模仿提升了学生的语感,并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边学边写法。随着课内阅读的学习,作文写作练习也随之展开,如同上一点所提到的一样,学生是边学习边进行写作,比如在学习诗歌之后,学生借助刚学到的内容进行诗歌写作,而学习了《史记》之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写作“我眼中的司马迁”,而在综合学习了《论语》《孟子》《荀子》《庄子》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写作“诸子百家”,在综合学习了郁达夫、余秋雨等人的几篇散文之后,让学生练习散文写作,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还切实强化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并且将阅读内容进行了合理应用。

2、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主要需要做的就是对课本这个素材库做好整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充满故事性的作家进行档案建立,对作家有充分了解,同时对学过的所有作品进行主题分类,比如将诚信、励志、爱国、亲情、友情、爱情等进行分门别类,以便用时可以快速从脑海中进行资料提取。

三、小结

总之,阅读和写作不可分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阅读理解也与写作密切相连,课内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精品,能够对高中学生的写作起到指导作用,也可作为写作素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寻找课外素材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坤.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反思[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1)。

[2]包雪芹.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作文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2012(06)。

[3]傅青云.有关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2014(06)。

高剑鸣,教师,现居河北秦皇岛。

猜你喜欢

论据高中学生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恰当使用论据
语文课里挣分忙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