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11-20赵增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情感能使人在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做出反应,体现了人的主体心意和主观体验,是组成人体主观精神活动的部分之一。教育和激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关键在于运用激励、鼓舞的方式维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课堂变得具有活力和感染力。

一、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虽然已应用到教学中,但对其没有确切的定义,情感一般来讲就是愉快与不愉快的体验和感受,而情感教育简单来讲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愉不愉快,也是在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美好的目标时的种种体验,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

二、研究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一种社会工具,培养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现今的身心健康不单单指的是身体上的健康,更强调生理与心理等多方面和谐发展,而语文情感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人文精神指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肯定其价值,通过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爱国精神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让学生在生命精神的体验中培养自己的个性和人格,这就是情感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由此發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载体。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语文情感教育能够通过使师生、生生之间健康的情感交流来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谐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课堂上的主动参与、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讨论都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关键,改善人际关系也对改善人的生存境遇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通过它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高尚的灵魂与丰富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的个性日趋完善,这种教育不仅顺应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还为时代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材中少不了作家抒发的那些对祖国、人民、自然以及家人的深厚情感,而教师在对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情感的传递与教育,让学生在理解、积累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种种的情感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学得主动也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充分展现学生的才智,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教育中提高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环境

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触景生情。可以通过文章内容设置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情境之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当中的情感。如在讲解《群英荟萃话三国》时,可以采用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来引入新课程的学习,然后选择学生担任各角色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演绎接下来的剧情,激发学习兴趣,也加深情感的投入。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很多选文虽然熟悉但是却没有引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海底世界》一课时,可以在讲解前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前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让学生踊跃发言和讨论,根据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起学习兴趣,主动探究课文中海底世界的美丽与神奇。再例如:《颐和园中》让学生先介绍自己屋子的布置和最大的特点,说出在布置屋子时自己与家人的付出和用心,再引出课文题目让学生来体验颐和园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注重创新

教师应在传授学生知识时注重创新,针对不同的文章,设计不同教学方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完《丑小鸭》一课时,一般教师会让学生分别担任文中角色,演绎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体会丑小鸭在变成天鹅的过程中受到的委屈与嘲笑,再说出每个人的体会,但这样的体会不够完整,可以在学生演绎完后让学生将角色调换再重新演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各个人物的感情,并让学生发表在担任不同角色时的不同感受,增加更丰富的情感。

结语:语文是一门最能发挥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与感受,意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把体会到的情与美融入到世界、融入到人生,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起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相结合,互相影响,和谐发展。

赵增芳,教师,现居山东临沂。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