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出作文的精彩

2015-11-20丁扣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护蛋鸡蛋作文

许多学生一听作文“谈虎色变”,一筹莫展,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提不起兴趣。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是绞尽脑汁,收效甚微。最近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看到了《“玩”作文》一文,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何不抓住学生的天性——爱玩、好动,开发一些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实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爱“玩”了,写作的兴趣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也就产生了,再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怎样引导学生玩中作文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文本中玩,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有的文字优美,可品可赏;有的含义深刻,令人深思;有的情感真挚,打动人心;有的意犹未尽,让人遐想……都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范本。如果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还能使学生将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自觉的运用到平时作文中。

例如《赶海》一文,在教学课文第三小节时,教师创设海边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来做做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动作,同时用上文中的“嘿、哎、咦”等叹词。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摸、捏、捉”和三个叹词的印象,还能体会到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学生以后在写类似的海边游记作文,轻松而又自然地运用这一系列的动词和叹词,“玩”出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二、在课程中玩,积累素材

很多时候,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生活单调,没有真实生活的体验,所以要么胡编乱造,要么相互抄袭。长此以往,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有话可写。否则,只能无病呻吟,草草了事。

在教学三年级作文《护蛋》时,因为学生平时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就布置学生每人带一只鸡蛋到校,要求每位同学这一天要保护好自己的鸡蛋。为了保护好鸡蛋,学生想尽办法,有的用布层层包裹好鸡蛋放在裤兜里,人和鸡蛋不分离,有的把鸡蛋始终放在抽屉里,自己一天都不敢离开座位,有的干脆从家搬来一个盒子,让鸡蛋始终躺着盒子里……总之,每位学生似乎都小心翼翼,一天都處在紧张的护蛋中。在学生经历了一天的护蛋行动后,我才回归到这次的作文教学上,让学生把自己护蛋的经过及感受写下来。对技法没有太多的指导,可是每位同学都是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好几百字。看来,学生作文不是无话可说,而是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

目前很多课程,如综合实践课、科学课、品德学科、体育课都给小学生提供了玩的舞台,如果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都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

三、在生活中玩,积累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但在学生眼中,世界常常是大而化之的,他们不会去刻意的留意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玩,留心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校园中的每一处风景,通过学生的笔跃然纸上。如,在指导《校园一角》作文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种植园,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蔬菜水果,在写菊花、海棠花等植物时,带领学生在校园赏花,指导学生细细观察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瓣。还指导学生把校园每一处风景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利用网络宣传。

与学生一同玩,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作文的素材,还可以体验写作的心理过程,比如老师有意将“杯底朝天水不流”的实验“玩”砸了,变成“杯底朝天水倒流”,让学生查找原因,并重新动手实验,在此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情感,完善方法。只有亲身经历玩的过程,才能写出有波折的事件和变化的感情。从而克服平时作文中情节单调、感情单一的毛病。

此外,还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野炊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利用各种比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微摄影比赛,要求拍一张你认为最美的景色,并用一段文字加以说明,学生的作品都让我大开眼界,在同学们的笔下,不仅有精美的图片,更有诗意的文字。网络化时代,QQ、微信是同学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我还鼓励学生更新QQ空间,在空间里书写自己心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是孩子写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语文老师一定要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生活,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丁扣琴,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猜你喜欢

护蛋鸡蛋作文
彩鸡护蛋
护蛋行动
我的“护蛋”行动
神奇的鸡蛋画
认识鸡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