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形态的构建

2015-11-20高建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探究生态语文

语文教学是师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语文生态课堂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过程,而是既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也重视老师的积极引导的学习过程。

一、初中语文课堂生态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核心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去学习,学习的内容、方法、过程与步骤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按部就班地学习。在这样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缺少学生的探究过程。这样的教学课堂没有形成教师、学生、过程的有机统一,只重视了教学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课堂是老师在表演,学生成了观众。

生态课堂应该是学生、老师、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的、和谐的动态的生成性学习。

生态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既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培养,更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重视知识、能力的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教学不再是只注重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面向全体学生。生态课堂应该在关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其人格、态度的培养。

在学习方式上,要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是生态课堂的主要学生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學习的中心和探究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平等互动的教学过程。

二、恰当安排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与讨论,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平等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智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是生态课堂的形态,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一)课前预习中的合作学习

课前预习中,可以查阅工具书,可以搜集资料,这些学生可以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自学心得,从而丰富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时,可以设计“破毡帽朋友把米运回家,等三个月以后再卖,行情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你认为呢”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探究农民不得不贱价卖米的种种原因,这就为课堂上探究小说的主题埋下了伏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应在独立阅读、思考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后再进行“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得到发挥的空间,才能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所得的信息量,才能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的体验。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寻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的变化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补充、综合梳理信息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主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互动,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课后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语文课后学习,主要体现在对词语的掌握、课文语段的背诵、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写词语、互相批改课文语段的默写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练习题,来促进课后小组合作交流。比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给学生留下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假如我的父亲菲利普在购买牡蛎时,恰巧与不经意间抬起头的于勒眼光相遇,接下来故事情节将如何发展?”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作业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写出了许多想象合理的改写小文章。这既发挥了小组的合作功能,又发挥了学生个体的独立的创造性思维。

三、建构和谐的生态学习环境

生态课堂应该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是相互交流与讨论的课堂。在生态课堂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参与教学,而不是被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生态课堂学习的基本特征。所以,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生态课堂的学习环境是生态学习的关键。

高建民,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猜你喜欢

探究生态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