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2015-11-20唐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基于生活,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学生的学情,实行常态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才能够实施有效教学。

一、立足学生书本有效问题设计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材是课堂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师在有效问题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学生和书本,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的知识点相结合,设计出既贴近学生兴趣又紧密结合书本的有效问题。以苏教版四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为例,在课文中关于雷雨的描写十分生动,但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十分容易忽视这个地方。笔者在有效问题设计时便设计了两个有效问题,首先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自己回忆生活中天气忽变的真实场景,用几个词描述下雷雨的过程,待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之后,再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形象的动词来进行景物描写。

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设计的有效问题过难,就会使学生的学习信心严重受挫;如果过于简单,就会使学生放松注意力;如果难易程度毫无逻辑,则会让学生的思考出现混乱,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作为主导者,教师一定要把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原则,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思维规律及心理情况来设计有效问题,使语文课堂的有效问题按照逻辑顺序,由简入难,由点到面。

二、基于学情有效提出问题

(一)提问措辞准确,目标明确

语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用清楚而准确的语言来表述提问,尤其面对四年级以下的小学生时,更要尽量使用简单的、符合学生层次的语言,并保持适中的语速,注意语言的停顿。

(二)提问把握时机,趁热打铁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提问,李冲锋先生在其著作中将课堂的提问时机分为七个方面:学生自读前;学生自读后;学生思维停滞时;学生没有疑问时;学生私下议论时;课堂气氛陷入沉闷时;结课时。除了李冲锋先生提到的这七个时机,我还想补充一个时机,即刚上课时。因为此时学生精力不集中,教师通过采用上节课知识点的方式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且做到温习旧知识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拘泥于理论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在学生进入学习高潮时适时提问,此时的提问会让学生迅速接受知识,缩短理解运用的时间。

三、有效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给予留白时间,等候学生思考

留白时间也叫做等候回答的时间,即要求教师在提问之后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强制学生在教师发出提问之后立刻作答,这是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过高估计。美国教育家在著作中将等待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提出有效问题后,即学生回答有效问题之前;另一种是学生回答后和教师做出评价前。教师需要控制好这个留白时间,如果留白时间不充足,学生就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导致回答错误百出;如果留白时间过长,就会使学生降低对提问的灵敏度,所以教师在等候环节要根据有效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控制,既保证学生回答的准确率,又要做到不浪费时间。当然候答时间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笔者所教的学生多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根据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较簡单的有效问题一般控制在三四秒左右,较复杂的有效问题则保持在十五秒左右。

(二)给予鼓励和肯定,耐心倾听回答

教师倾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也叫做理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有效问题。首先,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的时候,要以耐心的态度听完学生的话,无论正确与否,尽量不要中途打断学生的话,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之后,教师再发表意见。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所谓积极的评价,并不是单一的表扬,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很好”、“不错”这类的话语已经见怪不怪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教师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做出中肯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但是对有效问题回答的对错与否一定不能含糊,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敢于起来回答有效问题,勇气可嘉,不过有没有同学认为此同学的观点有不妥之处呢?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行为,又告诉学生回答是错误的,进而自然地转入下一个同学的回答中。再次,给予学生适时诱导,深化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有效问题,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学生起来回答并不完全正确的时候,或者是教师发问后学生没有反应的时候。经验丰富的教师就会将原来有效问题用另一种表达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像学生提问此有效问题的上一个层次,以启发性的线索来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答案。

唐燕,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