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大资源让课堂更生动

2015-11-20缪明慧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刺客荆轲太行山

情境创设更有利于尊重教学真实性规律,使教学情境具备诱发情感的真实性,在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上,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在教学情境的多样性、有效性上,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大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必将为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旦两者有机结合,语文课堂会必然生动有效。

【案例一】一堂地理课

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文化常识,虽然简单可是粗心的同学总是记不住。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愚公移山》一课接触的,可以给学生重上《愚公移山》。理解的记忆最可靠,为了让同学理解记住,可以先上一堂地理课。

课开始,利用投影展示了华北地形图,顿时学生很好奇。我说:“看看语文老师的地理课上得怎样,是不是比地理老师棒。”然后问“知道太行山在那里吗”?有学生很快說出在山西和河北两省交界地带并上来在地图上找了出来。我接着问:“知道山西、山东两省名字怎么来的吗?”学生很快说出因为一个在太行山以西,一个在太行山以东。我又问:“不对呀,太行山以东明明是河北省呀,那个山东相距太远了吧?看来前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这个山东省错得太离谱,而这样的错误竟然这么长时间让如此多的后人认可了,怎么就没人发现纠正呢?”此时,有学生都支持了我的说法,为此兴奋地议论起来。突然,我说:“但是,这不是前人犯的错误,前人这样说是有依据的。”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山西、山东两省间的河北南部比划着。“大家看,如果太行山在这里,是不是山东就可以叫山东了?”所有学生都点头。此时,我说:“不对,好像哪篇文章曾经告诉过我们,太行山原来就在这的,而且那篇文章大家都应该知道。”学生更加兴奋了,有的说没有看过,有的在互相打听。突然,一学生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接下来,学生说出了《愚公移山》中的“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也就顺理成章地提到了“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的文化常识,河阳就是黄河的北岸。又让学生找带有这类文化现象的地名,诸如江阴、淮阴之类。一堂语文课也就在学生的活跃中结束了。

【结论】要准确地分析理解一篇文章,就必然要对这些相关生活信息进行梳理分析、理解掌握。借助别的学科知识,进行语文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收到很好的触类旁通的效果,更能增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对策】老师应有意识的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看是否有可以利用别的学科知识切入的兴奋点,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窠臼,创新设计语文教学,在生动性上下功夫,久而久之,不仅能让学生高兴学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案例二】一场辩论赛

课文《刺客列传》虽然只节选了五大刺客中的荆轲,但文章还是很长,加上文言文翻译的麻烦,使得学生怕学。教师可以把一堂语文课变成了一场辩论赛,使得课堂活跃生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刺客列传》第一课时,可介绍《史记·刺客列传》五大刺客在网络上分别被封为:曹沫——最佳绩效刺客、专诸——最佳创意最成功刺客、豫让——最敬业最执着刺客、聂政——最震撼刺客、荆轲——最上镜刺客,然后安排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一下为何说荆轲是最上镜刺客。这个说法新颖,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立刻认真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在涉及荆轲最上镜的问题上,答案出乎我意料。一些人认可,说他是五人中名声最响亮的,所以最上镜。有人否定,说他武艺太差,连鲁勾践都感叹“其不讲于刺剑之术”,最终导致刺杀失败,让樊於期、田光白丢了性命。更有甚者,提出荆轲可能有侠义之思,而无侠义之能,却能迷惑很多人,甚至迷惑了司马迁,应封之为最山寨刺客,还提出应把这个最上镜奖授予豫让或曹沫。此言一出,议论纷纷,相互发生了争执。本节课我布置课后作业研究五个刺客,明天课上交流谁是最上镜刺客。

第二天,上课之前,课代表说现在全班分成了五种观点,持相同观点的人想坐在一起互相支援,跟别人辩论。我说行。到教室一看,教室里分成五个组,围成一个圈,让老师站在中间。接下来,各组提出了自己观点,并且想方设法证明己是人非。虽然最后也没有一方绝对胜出,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涉及到的知识,远超出《刺客列传》,对一些不科学的说法相互纠正,对思辨能力,对语言表达能力,其效果远非一般语文课可比。

【结论】语文课堂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只要内容和形式能够相得益彰就是最好形式。

【对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新颖的形式,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缪明慧,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猜你喜欢

刺客荆轲太行山
刺客虎传
看不见的空中刺客
文言实词小课堂
太行山(外二首)
刺客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刺客
荆轲之死
太行山上忆当年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