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鉴赏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5-11-20彭海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名句抒情古诗词

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强调了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重点熏陶感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定能给学生的体验以有效的帮助。

一、抓诗眼,赏名句

一篇文质兼美传诵千古的古典诗词作品,饱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和想象,凝练含蓄的语言一定浓缩了作者对语言千锤百炼的全部精华。所以就诗词语言本身而言,就有发掘不尽的矿藏。诗词的鉴赏首先从“抓诗眼,赏名句”入手,揭开诗词字面中包涵的艺术神韵。

1.抓诗眼。诗词中的诗眼,主要表现在思想感情上,指那些能明确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精神、内涵的中心词或主旨句。诗词是作者情绪高度浓缩的产物,丰富的感情一定会通过具体的词语表达出来,鉴赏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这就仿佛找到了打开作者诗词内涵的钥匙。如:“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爱”;“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孤”;“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秋风萧瑟”中的“萧瑟”等词语就明确的表露出作者的情绪所托,能表现出作品主旨之所在。抓住了这些就自然抓住了作者的思想脉络。

2.赏名句。更多的表现在艺术形式上,那些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最精炼最传神最富有生机的绝唱,那是作者语言魅力的最佳张扬,“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它们的细致品味咀嚼才能领悟到古诗词艺术神韵的真谛。

二、依分类,析内涵

古诗词根据题材的不同大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因其主题的不同其鉴赏自然有不同的表现,只要有心就有别样的体悟。

1.写景咏物诗:内容上往往以某景象或物象为媒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来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品格等。如:梅之于陆游;菊之于陶渊明;明月之于李白;山水田园之于谢陶、王孟。或诗境隽永优美;或风格恬静淡雅;或语言清丽洗练。

2.送别诗:设酒饯行、折柳相送,既有哀婉的离愁别恨又有温馨的安慰劝勉。送别类诗词更是中国古代诗词一道魅力独特的风景线。感情色彩上有两种表现:深情的依恋与不舍多表现为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真诚的劝慰与祝愿多表现为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战争诗:以边塞、战争为题材,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内容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边地奇景;生活艰辛;戍边报国的决心;思家的幽怨。如《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等。

三、明技巧,悟情采

鉴赏古诗词,除了要准确的把握古诗词的形象,领会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更主要的是要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要透过作者情感世界的窗口,调动(阅读者)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借助联想、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眼前再现诗词中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行文结构,四是抒情方式。

1.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方式。就古代诗歌来说,描写、议论和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只要详加辨析是很容易明白的。

2.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赋比兴、用典、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语序倒置等等。

3.行文结构:结构方式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起承转合、承上启下、过渡、铺垫、伏笔、衔接、照应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4.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就是杜甫对天下寒士的呐喊吗?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这样的句子在古诗词丰富的艺术宝库中比比皆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总之明确了古诗词表达的技巧,就能更好的品悟古诗词中无尽神韵与情采。

彭海民,教师,现居甘肃张掖。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句抒情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春 日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论语》中的名句(二)
古诗词中的新年
《论语》中的名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