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阅读古诗文视角探究

2015-11-20赖燕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鸿门宴项羽

笔者任教高中语文,主要从学生创新阅读古诗文视角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新阅读古诗文可引领学生去关注现实生活

入选于高中语文的古诗文,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都是古诗文作家对当时社会背景和民间生活的一种呈现。像伟大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所作的诗歌就是唐代社会中的一个缩影。我们让学生去阅读古诗文,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了解当时社会的现实、现状,更应当让学生去多多链接起几千年后的中华民族,从当今社会现实去欣赏古诗文的现代文学价值,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则描写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的作品,我们的教学当不仅仅就是比较简单地让学生去赏析烛之武这个人物的形象,也不仅仅就是借此去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而应当是让学生在知晓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的前提下,联系起当今时代还需要去弘扬烛之武之品质和精神吗?学生便比较理想地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是从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去入手,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去探析人物形象之特征。然后再以探究拓展研究的手段,让学生结合现在的世界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便明确:宏观看来改革开放需要去顾人类世界之大局;微观看来,就是一般的社情或就是具体的民情,顾全大局甚至就是放弃自己利益的顾全大局也是完全需要的。

二、创新阅读古诗文可引领学生去弘扬民族传统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颗极为璀璨的明珠,一篇篇作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之美甲胜天的富矿,是中华民族祖先光辉形象的写照。让学生去阅读,学生可以汲取祖先身上的精神,形成一股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不朽之精神力量,去放射中华民族那更为灿烂的光辉。由此去说,学生去阅读古诗文,必须让学生能够比较有意义地从诸多文学作品的探究中,去挖掘出更丰富的精神资源,接受这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接受这优秀文化陶冶启迪,形成颇具创新意义的精神力量。还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学生们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对一些古往今来的人物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多少个志存高远的人物,在那紧急关头都是那样的挺身而出。即使当时的社会、自己的命运对他是多么的不公平,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也有不少人就是那样毫不吝啬地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从一定角度向我们展示出一些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去创新感悟,就必须很好地让学生去迎接我们当今的时代。我们不需要就让学生去表达如此忠心爱国的心愿,但需要让学生去知晓华夏大地,也有多少英雄在践行着忠心报国的壮烈行为。如最近天津的一爆炸事件,一消防队员仅18岁,一消防队员结婚仅12天就都为国而捐躯,这是多么悲壮的行为。对学生而言,我们需要的不是牺牲,而应当看到的是他们在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古诗文就应当像这样的英雄去弘扬民族传统,当时代需要我们去付出甚至就是牺牲,也应当是在所不辞。

三、创新阅读古诗文可引领学生去畅想辉煌未来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诗文当中的不少人物大都具有传奇色彩。如《鸿门宴》中的那么许许多多的人物,在当时都是些赫赫有名且极具影响的。这些人物凭着自己的特长对当时之诸多战事的影响甚至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是极为深刻的。但某些人物一时间内或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很少被人认可的,窃以为,高中学生阅读课文,乃至创新性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从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当中去发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此成为自己奔向美好而又辉煌未来的座右铭。如学习《鸿门宴》,大都学生都对项羽表示同情,也有不少同学对其不以为然,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不予肯定。项羽之人生有无闪光之处?应当说是许许多多。《鸿门宴》中项羽的表现有无闪光之处?这就要看站在怎样的角度。笔者专题让学生站在正面的立场上去看项羽,学生便比较深入地看到项羽的许许多多。更为主要的是不少学生产生这样的理念:未来社会的经济腾飞,从项羽身上所能够汲取的精神力量还是比较普遍的,如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不用阴谋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去效仿的。学生便从一些资料上发现,一些人虽然暂时性的投机取巧,钻了一些空子,或者就是借助某些阴谋,暂时立住了脚跟,但阴谋终究会破产的。学生竟然还这样去思考,实事求是可能会引起暂时性的失败,但凭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应当是完全可能去东山再起的。

赖燕贞,教师,现居江西赣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鸿门宴项羽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科研前行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 打造党建品牌 凝聚“走在前”精神力量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用文明创建凝聚精神力量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鸿门宴”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