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感受力

2015-11-20张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感受力阅读者语境

培养小学生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也是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凸显出来。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以知识,还能净化小学生的心灵,教会小学生做人的道理。可以通过“朗读”、“联想”来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一个人有了感受力,其心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各种美并且接受与美的观念有关联的其他事物。感受力不仅可以反映小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应当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呢?

一、通过朗读与联想培养感受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点的地方,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还能帮助其理解朗读内容,培养语言感受力。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内容本身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阅读的音乐”与“文字的绘画”。通过让小学生进行朗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祖国语言的美,通过朗读,提高感受文字表现力的能力。在朗读过程中运用一些好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感受,但是不仅要注意引导小学生领取语句的连贯,逐渐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起伏有序,还应当进行组合朗读,通过不同学生的合作,来引导小学生感受朗读的气氛,这样还能培养小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进行模仿朗读,让小学生模仿专业人员、老师的朗读,使得小学生的朗读更加准确,提高了朗读的水平,让小学生在聆听朗读过程中得到了语感的培养,掌握了重音、停顿、语调、语气等语感的技巧,促进了在阅读教学中的感受力。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观潮》一课时,可以让小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说说感受,鼓励小学生读出情感,激发出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可以给人以美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一种意境,可以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阅读者的无限想象,让阅读者在似实非实、似虚非虚想象中满足审美心理的需求。美好的意境可以激发阅读者打开思维,想象能够将阅读者带入更加辽阔更加生动有趣的美好空间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情愫,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小学生通过联想,培养小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通过想象力,可以不断创新,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小学生开拓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比单纯的教语文知识重要。

二、通过体悟与创作培养感受力

了解人的存在意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本质目标,语文在传递思想的过程中还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而对于人生意义的认识需要通过亲身感悟才能达到。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教小学生学会体悟。体悟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获得经验的方式,是一种改变自身精神的活动。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阅读过程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悟,也就是要帮助小学生能够从文章的意义到主体的生存意义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文章世界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理解世界,与世界对话,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以及做人的道理。创作不是简单的继续,而是一种创造和一种超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让小学生学会如何生活,表达出其感受,又逐渐超越感受。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会创作,还应当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以及超越自我。

三、通过情愫与理趣培养感受力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它在语言运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语言运用的一种潜在力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语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小学生感悟语文内在的情愫与理趣,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巧妙。主要教学策略有:(1)联系全文进行感受。在一定的语境里,词句除了有其本身的意义外,通常还拥有某种特殊含义,因此小学生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特定的语境,作一些变通,从而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小学生从词语所在的语境中得到解释,从而能正确的理解和感受词语所带来的情趣。(2)结合交际情景进行感受。语言在特定的情况下通常会有另一层意思,往往都是要从当时的情景中用心领悟到的,因为言外之意的体现离不开情景。通过领悟对语言所包涵的言外之意,可以帮助小学生领悟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3)结合文章文化背景来进行感受。文化背景构成语言作品广义上的语境,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来进行感受。

张婷,教师,现居江苏兴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受力阅读者语境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培养感受力 提升写作效率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