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市西秀区现代烟草产业发展趋势思考

2015-11-20刘笑笑昝建朋李辉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刘笑笑 昝建朋 李辉

摘 要 加快发展特产高效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关键。基于此,结合工作实际对安顺市西秀区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烟草农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现代烟草;产业发展;科学规划;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2

2015年6月16-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并明确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贵州走发展新路线的第二点重点任务,并针对如何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强调了四个“加快”:加快发展特产高效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1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烤烟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是贫困农民得到稳定收入的保证,是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贵州省山地多起伏不平,喀斯特地貌显著,且就目前初具规模的植物种植来看,烤烟种植收入相对较高,经调查,相同面积的烤烟收益比种植大豆、辣椒、马铃薯、林木等经济作物相比要高出许多,而由于贵州省独特的先天自然优势,也使其成为全国种烟大省之一,所以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是我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主要举措,是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

2 发展对策与存在问题

2.1 发展对策

贵州省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山地起伏,农业仅仅依靠传统农耕。近些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多数青壮年均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多为妇女、老人、儿童。所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化解“谁来种烟”的根本举措。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培育以种烟大户、企业加烟农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化烟草农业的重要举措。

2.1.1 以种烟大户为主体的经营方式

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现有的种烟劳动力缺失的现状,种烟大户相对零散烟农更有种烟经验,且便于管理,能够克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保证烟草种植计划和合同签订的严肃性、科学性,且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1.2 以企业加烟农为主体的经营方式

烟草公司作为一个政企合一的特殊单位,不仅负有事业单位职责,更负有为国家盈利创收的责任。由于烟草公司有大批专业的育苗、移栽、种植、烘烤等方面的人才,可考虑探索以烟草企业为主体,在育苗、移栽、种植、烘烤环节外聘烟农的经营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薄弱问题,还可有效提高烤烟产量、质量,推动烤烟种植专业化,加快实现卷烟上水平。

2.2 问题分析

但由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培育以种烟农户、企业加烟农为主体的经营模式进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2.1 土地产权不清晰,流转不规范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基本条件是土地有保证,但中国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农民大多不愿意长期出租土地,致使难以保证足够的土地规模经营。

建议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要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用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亦可由政府出面,将农户自愿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由专业大户承包经营,并进行分红;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2.2.2 土地承包权纠纷多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受到法律保护,群众的法制意识增强,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在处理土地承包权益上,工作方法简单,程序不够规范。在土地征用补偿分配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引起承包合同纠纷增多。

建议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权证管理工作,对因土地征用、土地整理、农户分家等原因造成的农户承包权与地块不一致、四至不统一或有证无地、有地无证等情况,规范合同签订与管理,切实维法律的严肃性,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3 科学实施基建,以奖代补进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15年,安顺市公司西秀区分公司共修建烟水工程96处、密集烤房260处共2 276座、烘烤工场5处共77座、育苗工场6处共50个大棚、插地棚84个、修建机耕道167条共144 km,购置农機具1 156台,共投资1.9亿元。现阶段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多采取补贴、援建等方式修建,建后产权多属于当地村委会或烤烟专业合作社,由于无专人管护或者管护落实不到位,造成“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多数烟叶基础设施闲置、损毁严重。

3.1 以土地整理、水源工程、农机具为主要方式进行奖励

培育以种烟大户、企业加烟农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以土地整理、水源工程、农机具为主要方式,对种烟卓有成效的种植主体进行奖励。实施土地整理、水源工程、农机具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归并零星土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烟农的工作效率;同时,烟区土地整理配套必要的灌溉与排水设施和田间道路工程,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农业生产活动更加方便、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田(土)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机械化作业,提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水平。配套水源工程则可以有效解决烟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改善烤烟生产条件、提高烟区烟农生产生活条件。

3.2 制定5 a计划,按年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建设

针对烟区实际,将已进行土地流转并常年种植的烟区作为重点烟区,并依靠村委会、乡镇政府对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宣传工作,针对种烟情况,制定5 a计划,按年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争取每5 a建成一片相对连片、初具规模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由于这种经营模式种植主体为主要使用人,对烟叶基础设施会用心管护,可避免由于管护不当而造成的闲置、损毁等情况,并能加快推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进程,从而加快实现现代化烟草农业进程。

3.3 建设结合管理,探索行之有效的管护模式

已建成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所在村要根据“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积极筹措经费,落实专人负责,将烟叶税返还、合作社出资和烟农出资主要用于项目的日常管护,以保障管护人员和维修的经费。落实专人负责,定期巡查,制定奖惩制度,对管护效果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对管护效果差的进行批评处罚。积极宣传管护重要性,增强群众管护意识、调动群众管护积极性,在项目区形成一个建设工程、使用工程、爱护工程的良好风气。将建设和管护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管护模式。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