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位点序列分型应用于致病性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分析

2015-11-14张翠彩徐建民李秀文曹志强蒋秀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螺旋体致病性黄疸

张翠彩,徐建民,李秀文,曹志强,蒋秀高

2.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 330029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钩端螺旋体的传统分类方法依赖于血清学分类,其采用暗视野显微凝集试验(The 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确定血清群,进一步采用凝集交叉吸收试验(Cross Agglutinin Absorption Test,CAAT)确定血清型。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别极其复杂,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主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可多达300多个血清型,隶属于至少25个血清群。开展传统的血清学分类方法,需要提前准备一系列的标准菌株或者标准血清,该试验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只有在有条件的参考实验室方可开展,因此,对于钩端螺旋体的分型分析在基层实验室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逐渐被应用于病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该方法简便快捷,不需要培养大量活菌,只需少量的DNA即可,结果数字化可进行不同实验室间的对比分析。目前,MLST可较好的应用于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流行病学溯源、种群结构、亲缘进化关系分析等研究[1]。近年来,黄疸出血群是中国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致病性血清群[2]。本研究选取近年来我国四川、江西、湖南三个省份39株致病性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菌株,采用MLS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初步探讨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种群结构、亲缘进化关系等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本研究共选用黄疸出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菌株39株,分别来自于四川、江西、湖南3个省市的2006~2008年菌株。

1.2 主要试剂PCR Premix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100bp DNA Marker购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基因组提取采用硅胶膜型TM基因组DNA提纯试剂盒,购自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1.3 菌体DNA制备 采用EMJH液态培养基28℃培养7~10d,在对数生长期对菌体提取DNA,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MLST位点的选择及PCR扩增 参考2013年Boonsilp等报道的国际通用MLST研究方案[1],选用7个管家基因位点pntA、sucA、pfkB、tpiA、mreA、gluM、caiB进行PCR扩增,各位点信息见表1,引物合成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采用20μL反应体系进行扩增检,Premix Ex Taq10.0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1μL,cDNA模板1μL,纯水补充至20μL反应体积。PCR扩增程序如下:95℃ 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1min,扩增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表1 MLST分析中7个位点引物信息Tab.1 Primers of seven loci in MLST analysis

1.5 PCR产物检测、测序、序列拼接 扩增产物阳性者直接纯化、测序,采用双向测通方法,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完成。利用contig软件进行序列检查、拼接,采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模块进行序列截取。

1.6 数据分析 将7个管家基因位点序列与MLST网站http://www.mlst.net/上相应等位基因进行比较,获得每株菌的等位基因谱(gluM-pntA-sucA-tpiA-pfkB-mreA-caiB),确 定 序 列 的ST型别。应用eBURST软件分析各ST型别间的种群结构及亲缘进化关系。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观察菌株间的基因多态性情况。

2 结 果

2.1 MLST中7个位点等位基因情况 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39株黄疸出血群菌株中,7个位点的多态性尚可,等位基因数目介于2~4之间,mreA位点多态性最高,呈现出4个等位基因,glmU位点的多态性最低,为2个等位基因,见表2。

2.2 基因多态性分析 MLST基因分型分析发现,39株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菌株呈现5个ST型别,其中ST1为主要的优势ST型别,占53.85%(21/39),其次依次为 ST143占 17.95%(7/39)、ST128占12.82%(5/39)、ST17占12.82%(5/39)、ST209占2.56%(1/39)。地区间ST 分布不尽相同,四川、江西地区以ST1为优势型别,湖南地区以ST128为主要优势型别,详见表3。

表2 MLST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情况Tab.2 Number of unique alleles at each locus in MLST analysis

表3 39株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菌株ST型别情况Tab.3 Number of sequence types(STs)for 39 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group Icterohaemorrhag isolates

2.3 eBURST软件分析 结果显示:39株菌株分为2个Clonal complexes和1个singleton,见图1。其中Group1占66.67%(26/39),包含ST1、ST128两个ST型别,来自于四川、江西、湖南三个地区;Group2占20.51%(8/39),包含 ST143、ST209两个ST型别,全部来自于2006~2007年江西菌株;一个单独的 singleton,占 12.82%(5/39),仅由ST17组成,全部来自于2007~2008年江西菌株,该singleton与其他两个Group亲缘进化关系较远,为一个独立的克隆群。

图1 39株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eBURST分析Fig.1 eBURST analysis of 39 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group Icterohaemorrhag isolates

2.4 BioNumerics软件分析 采用UPGMA聚类分析发现:39株菌株共分为3个Group群5种基因型,见图2。UPGMA聚类图中的分群结构与eBURST分析结果一致。Group1包括ST128和ST1共2种基因型;Group2包括ST143和ST209共2种基因型,全部为2006~2007年江西菌株;Group3包括ST17仅1种基因型,全部为2007~2008年江西菌株。由聚类图显示:ST1同时分布于四川、江西、湖南三个地区,为本研究中南方地区的优势ST型别;ST143、ST209和ST17三个ST型别仅分布在江西地区;而ST128仅分布于湖南地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MLST基因型别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图2 39株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UPGMA聚类分析Fig.2 UPGMA dendrogram of 39 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group Icterohaemorrhag isolates

3 讨 论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主要应用于菌株种群结构、亲缘进化关系、流行病学溯源等研究领域。黄疸出血群是中国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致病性血清群,占历年来所发病例的60%以上[2]。本研究采用MLST技术对我国四川、江西、湖南三个地区2006~2008年的39株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发现7个位点多态性较好,39株分离株呈现3个克隆群5种ST型。

有MLVA研究报道,细菌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3]。在本次MLST研究中,我们同样发现MLST基因型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特征,而同一地区内部菌株的ST型别相似性度较高。由聚类图显示:ST1为本研究中南方三个省份的优势ST型别,占53.85%(21/39),与李世军等[4]2012年报道分离自贵州的3株黄疸出血群菌株均为ST1型别相一致,推测可能ST1型别在外界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宿主环境变迁中具有较好的生存优势,因而普遍分布于南方多个省份。从不同地区ST型别多态性来看,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四川、湖南的ST型别相对单一,四川地区仅呈现ST1一种型别,湖南地区仅呈现ST128和ST1两种ST型别,eBURST种群结构分析发现:ST128和ST1均隶属于Group1克隆群,亲缘进化关系较近,而江西地区的ST型别多态性较高,呈现出ST1、ST17、ST143、ST209共四个型别,48.15%(13/27)的江西菌株隶属于Group2和一个单独的singleton,与Group1的亲缘进化关系较远。地区间ST型别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菌株的自身遗传变异与当地区域性的气候、环境变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验证。Voronina等[5]2014年对来自于俄国的11株黄疸出血群菌株进行MLST研究,共发现ST17、ST199、ST23和ST206四种ST型别。Romero等[6]2011年对1986~2009年间法国圣保罗地区的90株黄疸出血群菌株研究发现,只呈现ST17一种ST型别。Caimi等[7]2012年对1993~2005年间阿根廷的3株黄疸出血群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仅发现ST17一种ST型别。综合国内、国际ST型别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黄疸出血群菌株基因多态性较高,除ST17作为优势型别在中国及世界其他多个国家广泛分布外,某些国家仍存在一些独特的ST型别,呈现一定程度的地理分布特征。

Thaipadungpanit等[8]对泰国东北部2000~2005年的钩体疫情进行MLST研究,结果发现ST34为主要的优势克隆群,隶属为秋季群菌株,提示MLST分型方法可作为流行病学溯源的有力工具。本研究的菌株主要来自于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国家级哨点监测现场,涉及的菌株为流行病学非关联的监测菌株,本研究中之所以每个地区内部的ST型别高度相似,可能是由于当年的分离菌株均来自于同一时间同一个监测现场,宿主栖息生存的自然环境极其相似,因而在分子遗传水平上高度相似,该MLST方法是否可进一步应用于钩体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尚需要适当数量的疫情暴发关联菌株来进一步验证。

通过本次基因分型研究发现,目前国际通用的MLST方案可初步应用于中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多态性、种群结构分析。虽然MLST在中国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需要扩大适当数目的菌株量来验证其实用性,但是与传统的血清学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用培养大量的钩体菌,实验结果可在不同实验室间比对,将逐渐成为钩端螺旋体实验室网络监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利工具。

[1]Boonsilp S,Thaipadungpanit J,Amornchai P,et al.A singl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scheme for seven pathogenic Leptospira species[J].PLoS Negl Trop Dis,2013,7(1):e1954.DOI:10.1371/journal.pntd.0001954

[2]Zhang C,Wang H,Yan J.Leptospirosis prevalence in Chinese population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J].Microbes Infect,2012,14(4):317-323.DOI:10.1016/j.micinf.2011.11.007

[3]Zhang CC,Nie YX,Li XW,et al.Application of 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for molecular typing ofLeptospira interrogansserogroup Icterohaemorrhag[J].Chin J Microbiol Immunol,2009,29(12):1144-1147.DOI:10.3760/cma.j.issn.0254-5101.2009.12.025(in Chinese)张翠彩,聂一新,李秀文,等.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MLVA分型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9,29(12):1144-1147.

[4]Li SJ,Zhang CC,Li XW,et al.Molecular typing ofLeptospira interrogansstrains isolated fromRattus tanezumiin Guizhou Province,Southwest of China[J].Biomed Environ Sci,2012,25(5):542-548.DOI:10.3967/0895-3988.2012.05.007

[5]Voronina OL,Kunda MS,Aksenova EI,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ubiquitous and uniqueLeptospirastrai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Russian centre for leptospirosis[J].Biomed Res Int,2014,2014:649034.DOI:10.1155/2014/649034

[6]Romero EC,Blanco RM,Galloway RL.Analysis of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for identification ofLeptospiraisolates in Brazil[J].J Clin Microbiol,2011,49(11):3940-3942.DOI:10.1128/JCM.01119-11

[7]Caimi K,Varni V,Melendez Y,et al.A combined approach of VNTR and MLST analysis:improving molecular typing of Argentinean isolates ofLeptospira interrogans[J].Mem Inst Oswaldo Cruz,2012,107(5):644-651.

[8]Thaipadungpanit J,Wuthiekanun V,Chierakul W,et al.A dominant clone ofLeptospira interrogans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of human leptospirosis in Thailand[J].PLoS Negl Trop Dis,2007,1(1):e56.

猜你喜欢

螺旋体致病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螺旋体脂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