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领悟

2015-11-09廖红梅

关键词:营造氛围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廖红梅

【摘要】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物理教学必须坚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  物理课堂 营造氛围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65-01

0

一、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教学平台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有效教学,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有效教学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的下结论,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讲解惯性时,我通过举例说明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学生还很自然地提出了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有关,这时我立即肯定了学生的疑问,然后反问,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在跑步,要你去拦截使他们立即停下,小孩和大人谁更容易,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因为这个疑问是自己提出的,而且印象也特别的深刻。

3.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营造有效教学氛围

1.凭借多媒体教学资源,化解教学疑、难点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磁感线的分布以及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使用智能型软件,当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课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2.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物理现象的过程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中的抽水机时,抽水机抽水过程和原理是个难点,学生极不容易明白,因为常见抽水机是不透明的,内部工作过程不易观察,我就用空矿泉水瓶制成一个活塞式抽水机模型来演示抽水的物理过程,由于矿泉水瓶是透明的,且把两个阀门染了颜色,学生能清楚看到活塞上下运动情况及两个阀门的开闭情况,通过直观分析可理解内部的压强变化及工作原理。

三、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动手做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动手做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如在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的关系”时,在实验前,我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观察目的,接着教师出色地完成实验,使原来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再让同学观察,对比想象到的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然后教师逐步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沸腾的水离开酒精灯后停止沸腾是因为不再吸热,浇冷水后,烧瓶温度会略降低一些,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瓶内气压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实际温度超过现在沸点而重新沸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