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育类型及其绩效评价
——基于21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调查

2015-10-31林乐芬顾庆康

中国土地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地社员农村土地

林乐芬,顾庆康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育类型及其绩效评价
——基于21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调查

林乐芬,顾庆康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研究目的:揭示社员对不同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的差异性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对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存在差异性,其原因来源于两种模式农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差异和农户特征差异。研究结论: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相对较优,政府可以正确引导农民以多种要素入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逐渐形成以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单要素为辅的合作社模式。

土地管理;农地流转;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

1 引言

全国政协常委、中农办主任陈锡文2015年3月6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3.8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①数据来源: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6/c_1114552428.htm。。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把土地部分或全部流转给他人使用的农户接近6000万户,占全部承包农户总量的26%。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类型为土地互换、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其中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户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1]。

自从2008年10月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期。研究者与政府部门一致认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不仅能够适应劳动力大幅度向二、三产业转移背景下农户的需求,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新生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从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变革。为此,近年来中央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的有序发展。2014年10月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农民意愿,可以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将土地折股量化、确权到户,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也可以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建立农户入股土地生产性能评价制度,按照耕地数量质量、参照当地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计价折股。”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着重强调了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建设。”

近些年,农村土地入股合作社在发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目前学术界的分类大致有4种,分别为按照土地的入股作价方式分类、按照土地入股范围分类、按经营方式分类和按照内部分红方式分类。孙中华等[2]指出,根据入股方式可以分为只有土地经营权入股以及除土地经营权外还有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共同参股;根据土地入股范围可分为本行政村内, 以村或组为单位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跨行政村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陈建荣[3]指出按照分红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保底分红、保底分红与浮动分红相结合和保底分红与二次盈余分配相结合的类型。林乐芬、李伟[4]按照经营方式,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分为内股外租型、自主经营型与兼营型。此外,胡勇[5]综合上述4种分类方式,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分为份额分配型、委托型和复合型等。

各种不同类型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效果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与困难,绩效增长受阻,个别地区甚至发生农户退股风潮。可见,社员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评价高低决定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能否健康良好的发展。现有文献中,针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研究较少,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似,都具有社员共同体和企业双重属性,因此,可以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国外对农民合作社绩效评价主要从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两方面入手,Hendrikse[6]、Mustafa ErdemSakinc[7]均认为合作社同时具有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共性和为社员创造利益的组织特性,所以要同时考虑其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国内学者大多以此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8]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能量化合作社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组织发展成效。具体应该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运行、运营活动、社员收益、组织发展以及社会影响5个二级指标。刘滨[9]在考虑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时,采用了内部治理机制、社员收益、组织收益、发展潜力以及社会影响5个二级指标,共设计出包含18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黄胜忠[10]为了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与绩效间的关系,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社员满意度三个二级指标出发,设立了包含9个指标在内的绩效评价体系。周敏[11]认为考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时,除了分析经济绩效和组织绩效外,还应该包含社会绩效,具体包含合作社的经济绩效、农户个人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社会效益、组织完善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6个方面。岳意定[12]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业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构建土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对三种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评价。

综上,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下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合作社收益、农户收益、合作社运行与运营、合作社治理机制、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合作社的社会影响与贡献、生态保护等方面。学者们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差异;二是在研究视角上,多从宏观层面出发,忽略了农户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中的主体性。那么,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数十年里,其类型有哪些?社员对其所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到底如何?不同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社员绩效评价存在哪些差异性?本文将从社员农户视角,构建合理的社员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绩效差异及原因的比较分析,了解各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找出现阶段适合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2 农地股份合作社发育类型——南京案例分析

南京市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南京市二、三产业比较发达,截至2015年3月数据,其比重高达97.32%①数据来源:南京统计局统计数据月度数据(2015年3月数据)http: //www.njtj.gov.cn/47664/47665/。。良好的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大量劳动力转移,使得南京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于2008年开始起步,在不断加快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的过程中,实现了带动农民增收的目的。经过几年的完善与发展,南京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股方式划分,主要有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两种类型。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仅吸纳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并且将其租赁给或发包给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属于内租外包型;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不仅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还吸纳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其他生产要素一起折价入股,多采用自营方式,属于自主经营型。这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设置上存在以下特征(图1)。

(1)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经营机制与治理机制上存在差异性。就经营机制而言,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仅吸纳土地经营权入股,并且多租赁或发包给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营,自身并不参与到经营中去,其分红方式大多为一次性的“保底分红”(相当于租金);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不仅吸纳土地经营权,还吸纳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这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多采用自营的方式进行经营,其分红方式除了保底分红外还有二次分红。就治理结构而言,两种类型的内核基本都依照企业的设立原则,即股东代表大会领导下的董事长责任制,主要包括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整个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股东代表大会享有最高权力,其产生是在名额配给限制的基础上,由社员农户自荐产生。股东代表大会分为两种,分别是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其中,定期会议的召开周期为半年或一年一次,而临时会议主要是应对突发情况而设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的是董事长负责制,当有半数董事会成员出席会议后,便可以召开董事长会议。董事长会议采取一人一票制,并且针对有些重要决议,需要赞成票过2/3才能通过。经理由董事会直接聘任,也可以直接由董事长兼任,主要负责管理以及经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多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还设置了监事会,其成员仍由股东代表大会选出,主要负责对董事会、经理以及财务部等部门的运营管理以及经营情况实施监管。此外,两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机制的差异,使得在一些其他部门的设置存在差异,如由于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需要自营,大多设立财务部、农机部和外联部,而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多采用租赁和发包的形式经营,大多设置财务部和外联部。

图1 两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机制与治理机制Fig.1 The mechanisms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wo kinds of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

(2)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具有各自的优劣势。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仅吸纳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并且将其租赁或发包给企业经营,自身并不参与到生产经营中去,并根据农户入股的份额以及经营状况进行分红。这种方式由于入股要素仅为土地,管理与收益分配较为简单,使得多地政府比较倾向于采取此种入股方式。但是,由于农户并不直接参与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中,而将流转集中的土地竞价发包给企业经营,使得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事实上只起到了土地流转中介的功能。在此模式下,入股农户与管理层人员接触并不频繁,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营了解程度较低,并且一般只能获得土地入股的保底分红(相当于租金),土地的“二次分红”难以落到实处,土地难以体现资本属性。而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以及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其他要素一起折价入股,这种入股方式通过吸纳社员各种生产要素入股经营,提高了农村社会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农地股份合作社在创设后直接经营自己的土地,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营情况了解程度较高,并且社员农户在获得保底分红的基础上,还能享受“二次分红”来获得土地增值收益。也正是其入股要素多元化,设立部门较多,导致组织管理较难、相关人才缺乏以及利润分配复杂等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在现实发展中两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际运行绩效如何?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从社员农户评价的视角实证研究两种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行绩效并进行原因分析。

3 社员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

3.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笔者所在课题组2014年对南京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入股农户的问卷调查整理。本文在考虑南京市2008年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践情况,在样本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随意抽取一定数量的社员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样本涉及南京市6个县(区)中的34个镇,215个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的313个社员农户,通过筛选,共获得有效问卷259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2.74%。调研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单要素土地股份合作社有177家,多要素土地股份合作社有38家,具体是:溧水县35家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9家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高淳县3家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栖霞区28家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2家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浦口区24家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江宁区36家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9家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六合区50家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5家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社员农民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经营情况、农户入社基本情况以及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评价,其中主观评价基本方法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回答选项设有“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

3.1.2研究方法及权重确定 本文基于社员农户视角,主观评价较多,涉及多个层次,基于实用性和可行性,笔者选择比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不同发育类型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评价目标逐层分解,细化指标,再对相关指标进行评判得分,并乘以相应权数后得出最终结论的分析方法。其权数确定相对客观,计算相对简单,拥有相对固定的模型,通用性和推广性较强,较适合社员视角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评价。

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由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具有社员共同体和企业的双重身份,因此,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应该有多维的测度。此外,因为基于农户视角,所以指标多涉及主观评价。最后,本文研究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评价,因此在指标选取上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不同点进行设计,具体可以表现为上述分析中的经营机制和治理机制。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学者们的指标选取,将目标层分为盈利能力、运营风险、宣传普及以及组织治理4项,具体设置10个指标作为社员视角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度量依据。

(1)盈利能力:根据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分析,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村集体追求外部利润的必然结果,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增值收益,使效率最大化,因此,让社员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考虑利润以及收益提高的程度。此外,根据上述分析,两种农地股份合作社在经营分红机制上存在差异,因此通过社员对两种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能力的评价,可以对两种模式的经营效率进行比较。由于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主要来自租金和分红,因此选择“社员农户的收入提高水平程度、社员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分红的满意程度”2 个指标来衡量。

(2)运营风险:选用“社员农户对农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满意程度、社员农户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的风险判定” 2 个指标来衡量运营风险。其原因为社员视角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的好坏与其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营情况评价有着紧密关联。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行状态良好,盈利风险较低,能给农户带来稳定的增值收益,势必会提高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评价。反之,农户势必对其评价较差,甚至产生退社意愿。并且,运营情况与风险评定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社员农户对两种农地股份合作社在整体运行上评价的差异。

(3)宣传普及:这是区别于其他学者的一个指标。本文认为,反映政府层面以及农地股份合作社实际运营者的宣传普及力度,农户能否对自己所托付的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情况有具体的认知与了解,是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社会影响绩效的直接测度。选用“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了解程度、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情况的了解程度”2 个指标来表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宣传普及程度。

(4)组织治理:不同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由于经济机制的不同,组织治理制度产生差异,而内部组织治理制度是农地股份合作社运营流程能够顺畅并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其治理机构的运行是否良好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用“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董事长的满意程度、股东(社员)代表大会年召开次数、董事会召开次数、财务公开次数”4个指标来表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治理情况。

指标体系构建好后,依照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按照0—9标度法赋值,两两指标进行比较,构成判断矩阵。本文通过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大学5位专家发出问卷获得判断矩阵。最后,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用Yaahp软件求解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其中RI是平均随机移值性指标,是矩阵最大特征值,n是指标个数或每个指标下的指标数。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见表1。

表1 社员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1 Index system of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3.2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比较分析

结合调研问卷,农户对各指标体系的评价均值以及综合评价分值统计如表2。在计算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综合评价分值时,根据权重加权平均的最终得分均值的高低便可直接衡量社员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综合评价程度好坏。

表2 社员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综合评价值Tab.2 Calculation results on performance of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

(1)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综合评价值高于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具体标评价中,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盈利、运营以及宣传方面均优于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但组织治理水平相对较弱。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治理评价值为0.647,但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治理评价值只有0.564。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源于两种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治理结构与经营机制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导致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能够享受“二次分红”,更大幅度地提高农户收益,自然农户在三方面的评价较优。然而,正是因为多要素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引入资金、劳动力以及技术等要素入股后大多采用自营方式,其治理机制相对复杂起来,现行的治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快速发展,导致社员对组织治理评价值较低,这与前文分析相一致。二是源于加入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户在自身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参与到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户的教育水平均值要高于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主要因为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有些包含技术入股,对技能与学历的要求较高,而农户的学历正向影响其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三是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较高,达79.6%,但单要素入股农户的家庭养老保险覆盖率还较低。而家庭的养老保险率越高,农户对土地保障的依赖性越低,越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换取收益,高的入社自愿程度使得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越高。四是农户对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程度大多优于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这是由于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除土地入股外,还有技术、劳动力以及资金等要素参与入股,农户作为主体的参与度更强,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机制更加了解,从而提高其对所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评价。

(2)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薄弱环节存在趋同性。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评价均值中,处于一般水平3以下的项目相同,分别为社员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风险评价、股东代表大会召开次数以及董事会召开次数。其中,两种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均值最低的都是股东代表大会的召开次数,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2.411次,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2.130次,这与定期股东代表大会一般年召开1—2次的治理机制吻合。社员农户普遍认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风险较高,其原因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农产品自然风险较高,易受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影响;二是农地流转价格风险较高,由于多地区早期一次签订几年的流转协议,而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农地流转价格升高,仍按合同价格交易农民利益受损;三是农村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农地的保障功能仍较强,对于放弃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部分农民仍然认为具有较高的风险。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社员对南京市两种不同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评价并分析其原因,得到如下结论:(1)两种类型的综合绩效评价值高于一般水平的期望评价值。(2)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盈利、运营以及宣传方面均优于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但组织治理水平相对较弱。其原因在于两种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的差异以及两种农地股份合作社社员农户的特征差异。(3)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薄弱环节存在趋同性。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评价均值中,处于一般水平3以下的项目相同,均为社员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风险评价、股东代表大会召开次数以及董事会召开次数。

南京市各村集体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和资源禀赋选择了不同模式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而农户给予了不同的绩效评价。虽然,中国农村自然与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但土地入股需求大多源于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以及与对外部利润的追求,其产生的根源是一致的。因此,对南京市的分析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基于以上结论与讨论,为有效促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形成以多要素为主、单要素为辅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由于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收益、运营以及普及三个方面均高于单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户分享更高收益的同时,更能体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股份”与“合作”的内核,因此,对于自主经营的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政府可以给予较高额度的资金支持和更大幅度的优惠政策,引导形成以多要素为主、单要素为辅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2)完善和提高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治理水平。由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不同于其他农民合作组织,其组织架构有明确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如果不实行科学、合理、务实的内部管控制度,组织架构将形同虚设,沦为权利转变的工具。因此,要重视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治理团队、群众基础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健康快速发展。(3)考虑农户的禀赋差异,引导农户以不同要素入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可充分考虑农户自身禀赋的差异性,设计多种要素的折价入股方式,实现农户入社资源配置高效率。(4)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户入社意愿。既要有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户的基本生活水平、减少农户对土地的依赖、降低农户入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风险,又要充分尊重农民入社意愿、适当提高入社分红,实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高效率经营,保障农民分红增值。

):

[1]林乐芬,金媛,王军.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社会福利效应——基于金融视角的分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70 - 181.

[2] 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 .农业经济问题,2010,(8):30 - 35.

[3] 陈建荣.苏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农村经济,2014,(2):40 - 43.

[4]林乐芬,李伟.农地股份合作组织发育与内部依存性实证分析——基于40个农地股份合作社的问卷调查[J] .学海,2015,(2):124 - 134.

[5]胡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基础及治理机制研究[J] .农业经济,2014,(1):79 - 81.

[6]Hendrikse, G.W.J.&Veerman,C.P.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 52(1):53 - 64.

[7]Mustafa Erdem Sakinc. May be our children can see better days: a brief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farmers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n turkey[D] . University of Mass achusetts Lowell, 2009:27 - 29.

[8]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 .农村经营管理,2008,(10):31 - 35.

[9]刘滨,陈池波,杜辉.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度量的实证分析——来自江西省22个样本合作社的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2009,(2):90 - 95,112.

[10] 黄胜忠,林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3):65 - 73.

[11] 周敏.土地入股合作社的综合绩效评价——基于吉林省S村9年时间序列数据[J] .农村经济,2013,(7):78 - 81.

[12] 岳意定,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J] .中国农村经济,2010,(8):36 - 47.

(本文责编:仲济香)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s: A Case Study of 215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s

LIN Le-fen, GU Qing-kang
(College of Fina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members' diffe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s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re employ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rural househol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two kinds of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 The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running mechanism of two models and households' characterist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a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 which absorbs multiple elements is superior to the other. So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the famer to join it and gradually form a pattern dominated by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 with multiple elements, taking the other as a supplement.

land administrati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rural land stock cooperativ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301.2

A

1001-8158(2015)12-0034-08

10.11994/zgtdkx.2015.12.005

2015-07-06

2015-09-18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江苏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金融创新研究”(2012JDXM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发育、运行绩效与响应研究”(14YJA79002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验效果与优化研究”(14EYA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创新机制与绩效研究”(15BJL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三角土地制度创新与土地利用效率关系研究”(08JJD790120)。

林乐芬(1959-),女,山东烟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E-mail: lefenlinna@163.com

猜你喜欢

农地社员农村土地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方共赢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