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015-10-21管凤翔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审美教育策略

管凤翔

【摘 要】幼儿园审美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指向知识技能的训练,本文基于传统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探讨了幼儿园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通过欣赏与感受发展幼儿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性。

【关键词】审美教育 音乐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70-01

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而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核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来育人的,其独特之处在于在愉悦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人格的塑造”。幼儿期是幼儿对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及早抓住这个时期进行艺术教育,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情趣及审美创造性。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在评价时往往将焦点放在孩子是否会唱某首歌、孩子的动作表达是否优美到位等,恰恰忽视了艺术教育中重要的成分——幼儿参与其中的真实感受,从而导致教育目标过多地指向知识技能的训练。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一 通过欣赏与感受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而音乐教学也是幼儿与生活经验的对话,而非单纯的艺术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贴近生活、融于生活”的原则,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如小班音乐洗手帕的律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在家里看见妈妈是如何给宝宝洗衣服的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消除了刚接触正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带来的紧张不安感。接着教师伴着音乐(用《洗手帕》作为背景音乐)做搓衣服(领口、袖口等)、清洗衣服、用衣架撑衣服晾晒的动作,让孩子们猜猜在干什么。由于孩子们对猜测动作很感兴趣,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接下来请小朋友说说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做了幾次,让小朋友来模仿一下,然后在熟悉音乐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请小朋友想想其他不一样的动作,相互猜测对方在干什么,此时孩子们的兴趣高涨。整个学习活动围绕“妈妈洗衣服”这一生活话题,充分唤醒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把生活融入教学中,让孩子带着一份真情、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音乐的直观形象又引导幼儿鉴赏,从而使他们享受到音乐的无穷乐趣。

二 激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对缺乏音乐体验实践的幼儿来说,尤为需要依靠各种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理解音乐。有人说:“我犹豫而又轻松,我的悲伤是晴朗的。”这说明审美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情调性。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忽视情感的独特作用。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明确要求“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还应尽量选择一些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的音乐,以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讲话和示范——语言、体态、脸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同时还可以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或游戏中的规则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在打击乐活动“咿呀咿呀呦”的教学目标中,要幼儿掌握|X X| |X X|和|XX X|的节奏。为了能让幼儿比较容易区分与接受这两种节奏,教师可以把这两个节奏形象地设计成农场的情景。在引导幼儿学习这两种节奏时,运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训练幼儿的节奏技能和反应能力。设计王老先生的农场里有一些小动物(小朋友轻轻“走”过去,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 X||X X|做“走”的动作),农场里的小动物给小朋友打招呼,(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 X|做拍手的动作),咦,这边还有其他小动物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也给他们拍拍手吧……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在情景游戏的表演中通过“走”和“拍手”的动作,在这个一体化运动中孩子们将其思想感情和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来区分|X X||X X|和|XX X|这两种节奏,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三 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性

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表达,审美教育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的内部精神自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以造型设计、音乐舞蹈、音乐游戏等反映出他们对周围生活美的理解和感受。

音乐是表现艺术和表情艺术的统一,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的演练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同时又要引导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音乐感受,实现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这对于发展幼儿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曲子《春天》,然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有的孩子用小蜜蜂、小蝴蝶表示轻快飞舞的样子,有的孩子表演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样子,音乐使幼儿情绪反应更加灵敏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也可以通过动作反映出来,即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把音乐再现出来。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教师启发下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并根据乐曲的内容,自己设计动作个性情绪进行表演,从而发展创造力。

总之,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审美感知越充分,审美情感越丰富,审美理解就越深刻。幼儿只有对音乐有很好地感受和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后,创造欲望的动机才会自然生成。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审美教育策略
浅谈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创新音乐教育 同构艺术知识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