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2015-10-21陈林琴陈桂明赵芳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意义

陈林琴 陈桂明 赵芳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测定所有受试者体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及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健康妇女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践证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明显小于健康妇女,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高水平脂联素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子宫内膜癌发展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是子宫内膜恶性转变以及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关键词:血清脂联素;子宫内膜癌;临床意义;表达效果

子宫内膜癌是当前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于该病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不断减少其对患者的消极影响。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中的一种细胞因子,和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包括高血压、有糖尿病及其他原因等,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检测方式,对血清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和意义进行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测定所有受试者体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对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51-69岁,平均年龄(56.9±1.2)岁。健康妇女的年龄在50-72岁,平均年龄(53.9±2.1)岁。

1.2检测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试剂由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首先测定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根据曲线说明图对其进行计算,同时采用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光密度值(OD值)[1]。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以 SPSS 20.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以 X2检验,当P<0.05 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健康妇女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癌花患者及健康婦女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分析

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践证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明显小于健康妇女,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清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多肽,多活动于外周血液中。根据临床实践证明脂联素和糖类的新陈代谢及血管内分泌有一定的联系,在临床研究中必须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2-4]。

健康人的血清脂联素在3ug/ml,脂联素不仅对患者自身机体的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脂联素作为抑制基因参与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干预治疗阶段必须对其引起重视[5]。

实践证明脂联素在健康妇女及患有子宫内膜炎症的患者中影响介质不同,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机体内的脂联素表达能力比较低,在后期分段治疗过程中会存在分化的现象。脂联素表达越低的患者生产率则比较低,因此说明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干预过程中影响因素不同,同时也是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发展形势的不断扩展和发展,对该方面的研究逐渐提升到新的层次,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随着子宫内膜增生进一步演变,其血清脂联素的表达逐渐下降[6]。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与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主要以肥胖为主,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力比较低,能将机体的脂肪组织中的芳香化酶可将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从而造成血浆中雌酮水平增高。由于患者子宫内膜生长过长中会长期受到雌性激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对抗激素,进而出现长期增生的状态,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理。超重和肥胖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几率比较大,因此在临床研究中通常将该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称为是三联征,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进行检验,最终确定结果。过于肥胖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的体重的患者,给予不同介入因素的不同影响,必须将其和体质系数、胰岛素系数等结合在一起,对干扰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根据负相关系数及变化指标的差异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明确具体发展趋势,在治疗过程中对其引起重视,以固定的治疗方式为基准[7]。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健康妇女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践证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明显小于健康妇女,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血清脂联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有一定的作用,参与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过程中,由于高水平的脂联素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必须及时对热量进行控制,不断降低自身体质。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当的指标检测对预防内膜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临床研究中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做好基础性检查工作,进而降低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丽志,温克,刘荣等.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26):4-5.

[2]谈海英,王忠民.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07):570-571.

[3] 劳丹青,史春,张琼梅.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008-1010.

[4] 王忠民,谈海英,朱文秀.血清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临床意义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6):432-435.

[5]和倩倩,石琨.脂肪因子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05):428-430.

[6]谭志琴,刘伏香,龙丹等.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2010,45(02):117-121.

[7]马桂娥,刘平,雷华: 超重和肥胖妇女血清脂联素$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保健医学杂志,2010,12(06):449-451.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临床意义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作用分析
腹腔镜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