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效果

2015-10-21袁莹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抗抑郁治疗效果

袁莹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干预护理在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两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药物及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护理操作,干预组除进行药物治疗外加用干预护理,治疗前后采用SDS量表进行调查评分。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治疗前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分值均有降低,干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分值降低明显,并且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有积极影响,是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抑郁情况。

关键词:干预护理;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抗抑郁;治疗效果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引起高血压的病因有多种,其中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1]。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及压力,使得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减小,并且导致许多高血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而心理障碍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疾病的控制,容易诱发多种心血管急症,所以近年来逐渐增加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的患者也逐渐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重心,那么,针对这一特殊病情,护理人员在护理模式上开创了新方式,用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本文就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60人,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54±3.8)岁,干预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6±4.5)岁,所有病人病程平均为(7±2.1)个月。两组患者均符合我国高血压评定标准,在年龄,性别,职业,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均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硝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同时加用SSRI类药物进行抗抑郁治疗,严格按照剂量进行服药,服从小剂量联合用药原则,不能随意自行停药,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疗效,并做好病情监测。

干预组患者除施用上述药物常规治疗外,加用干预护理。

1.2.1疾病知识指导

及时对患者疾病进行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包括高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注意事项等,告知其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诱发高血压急症。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制定护理方案,从而增进护患感情,提高患者配合度及依从性。

1.2.2饮食指导

限制患者钠盐的摄入,控制热量,限制脂肪的摄入,营养均衡,控制患者体重。食用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以利于排便,尽量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腹压突然增大引起心血管急症[2]。

1.2.3生活运动指导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促进睡眠,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必要时遵医嘱采用药物辅助睡眠。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注意劳逸结合,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

1.2.4病情监测指导

严密监测病人病情,指导家属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量。及时注意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杀倾向,以免发生意外。

1.2.5心理干预

定期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人不良情绪,鼓励病人说出自己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安慰患者,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减少病人对诊疗的抵触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刺激患者情绪,努力关心呵护患者身心感受,增强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指导家属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照顾患者情绪,真正理解患者感受,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最大程度上配合医务人员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并有效控制血压[3]。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发放SDS抑郁自评量表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发放的SDS调查问卷评分并进行统计,SDS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标准分为总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計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53.15±2.13,治疗后评分为50.32±1.21,干预组患者治疗前评分53.89±1.76,治疗后49.42±1.58。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降低,说明抑郁程度均有减轻,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低。具体评分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3.讨论

通过上述SDS量表评分情况看,经过治疗的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降低,但可以看出经过干预护理的干预组患者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更大,这说明干预护理在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高血压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长久以来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一般女性更年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饮食习惯,休息运动,尤其是心理情绪都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有极大一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这一心理障碍可能与患者担心疾病预后有关,同时也影响着高血压疾病的控制,所以,经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干预能在极大程度上安抚患者情绪,取得患者信任,打破消极心理情绪与高血压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4],从而达到护理的最终目标,协助高血压疾病的控制,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及高血压急症的患病风险,为患者走出抑郁、重新参与正常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华艳.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1,C,2(15):147-148.

[2]贾姗.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14,(08):33.

[3]李小芳,罗静静.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的抗抑郁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0):3156-3157.

[4]张爱华,任丽.护理干预对合并抑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2,(42):114-115.

猜你喜欢

抗抑郁治疗效果
解读抑郁症的认知与治疗误区
抗抑郁药或可引发胎儿语言障碍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
抗抑郁药与自闭症
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
抗抑郁药用量激增 过度医疗? 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