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最优化

2015-10-21于艳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兰兰倍数情境

于艳

对于《如何做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最优化》这一标题的由来,还得追溯到2010年10月,我有幸到常州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短短的三天,我观摩了来自全省各地的14名优秀教师讲授的小学数学观摩课,并通过聆听专家们的点评,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艺术化。那次的观摩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从那时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最优化?今天有机会将自己的点滴感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尤其是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使得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常州市的马老师在讲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先抓住了学生好玩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玩数学跳棋”的游戏,“兰兰和玲玲两个同学,兰兰拿白棋子,玲玲拿黑棋子,两人从同一起点,兰兰每次走2格画“△”,玲玲每次走3格画“○”。师问:“你们想玩吗?”一个问句,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来。“不过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可是有要求的哦!”老师善意的提醒使学生明白要做到玩而有度,因势出示游戏规则:1.同桌合作,用一张棋盘。2.左边同学做兰兰,右边同学做玲玲。3.思考:画“△”和画“○”的数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从而因势突破学习重点。

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连云港东海县的王老师在教学公倍数集合图的时候是这样的:老师事先准备好20以内4的倍数和20以内6的倍数卡片,和两个塑料圈分别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由男女生分别来辨别老师拿出来的是4的倍数还是6的倍数,分别放入对应的圈内,当老师拿出卡片12时,男女生同时喊出4的倍数,6的倍数,这时老师“为难了”:“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该怎么放呢?你能帮老师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从而抓住了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顺势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从而突破难点。

以上这几节课的活动情境虽谈不上有多生动,但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产生共鸣,使学生在积极的情境中自主地、主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的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比如,南京市的孙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最后设计了两个游戏:一是,老师事先准备好一个被平均分成18份的圆片,圣诞节到了,让学生自己来做商场、超市的经理,为商场、超市的销售活动设计一个大转盘,你会用什么颜色表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大部分同学都是仿效老师之前呈现的大转盘将一等奖的面积设计得很小,二等奖第二,三等奖第三,没有奖品的面积是最大的。少数几个同学只设计了一、二、三等奖,没有设计无奖品的项目。问其原因,第一种设计的同学解释是:“我是一名商人,自然是要考虑到我的最大利益,所以我将有奖的栏目面积设计得很小,将无奖栏目面积设计得最大,其目的是保证商家的最大利益!”第二种设计的同学解释是:“作为商人,我希望能为商场创下最大的利益,但我们的利益都是建立在消费者的青睐的基础之上的,既然是惠民活动,我希望把最大的利益与实惠带给广大的顾客,不让大家兴冲冲地来,扫兴而归,这也是为了我们商场更持久的利益着想的!”在他的回答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实这个掌声不仅是对他能学以致用的肯定,更是对他的处事思想予以支持,在这个游戏中既达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又能从侧面引导教育学生一些做人处事之道!另一个是仿效《非常6+1》的砸金蛋,5个金蛋中有三个金蛋里设有奖品,每次砸蛋之前都必须说出这次砸到奖品的可能性是多少,这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温故,这两个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既不陌生枯燥,又生动有趣,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實效性。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我们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实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吸引他们积极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着主动去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达到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兰兰倍数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倍数魔法
吸管彩纸变变变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关于“3与9的倍数特征”引起的思考
数学题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