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古典诗词鉴赏成为一种艺术

2015-10-20孙慧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主观意境诗词

孙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125-02

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文苑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典诗词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不学诗,无以言”,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也已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同作者产生共鸣。诗歌鉴赏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寻找“意象”,感知诗歌情感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杜牧的《泊秦淮》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四个意象“烟”“水”“月”“沙”组成一幅凄清、冷寂、朦胧的水月图。作者寓情于景,将对历史的咏叹和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要在学生大脑的知识体系中加上意象这个节点,要让学生明白它理解它。如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月亮”这个意象,它代表着思念。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如“夕阳”这个意象在诗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它代表着凄凉失落。李商隐《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在平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可以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在讲解诗词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寻找这些“意象”,然后以此为契机,去体味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

二、发挥联想,想象诗歌画面

一个人无论是读一本好书还是一首好诗,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作基础,那么分析和鉴赏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只有把诗人描述的景象清晰地想象出来,才能体味出诗人所创设的意境,才能了解此诗与彼诗的不同之处。例如,元代马致远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共出现了十一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学生把这十一处景物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秋郊夕阳图。当想到这些的时候,学生自然会想到一个词来概括所有的景物,那就是“凄凉”。那么这样凄凉的景物只是为了表示秋天的傍晚那种萧条的气氛吗?当然不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就把这几种景物蕴涵的情感揭露得淋漓尽致,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人在天涯”“断肠”的悲苦心境。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在古诗词中沉积的感情内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如果机械的去理解,就无法体会其妙处,须发挥联想、想象读方能感受到: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羁旅之人对夜凉的感觉格外敏锐。侵肌透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华。给人以秋色秋意、羁情离思的暗示。在讲解诗词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想象,勾勒诗歌画面,从而更好地感知整首诗歌的内容。

三、透过画面,捕捉诗歌意境

诗歌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悲壮崇高,体现了进取旺盛的生命活力;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才形成了文学特有的意境。

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诗词的意境至少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透过画面,捕捉到诗歌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作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鉴赏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喜欢

主观意境诗词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