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教学模式及评价刍议

2015-10-20赵保武赵俊良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课堂教学课堂

赵保武 赵俊良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23-01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新课改强调“建设轻负高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强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个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而且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

一、教师教学行为应尽量合理规范

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学生所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妥善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使用时间,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时调整预案,不能以某种原因(如练习课等)提无效的问题、进行重复的讲解,并及时准备好教学所需各种教具学具,应尽量做到能在教室里候课。课堂上,教师也应和学生一样,养成听到上课铃声响、人在教室里就位的习惯。上课中可多多借鉴以下几种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语言幽默、有趣、生动,富有意境,体态语言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与张扬学生的个性,课堂气氛和谐;公平客观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袒护;学会自我控制,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学会忍耐;提炼备课内容,立足教材备课又能脱离教材执教,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能抓住目标与要点;教学方法有效、多变、新颖,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究评价艺术,及时、适可、有针对性、有效刺激,能促进知识的生成;富有教学机智,及时捕捉教学资源,处理好课堂生成知识;合理调控“听、读(看)、思、说、练(用)”过程,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自主建构;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会自己面对问题。课后,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做到精练、合理。首先杜绝“拿来主义”及随心所欲,要有计划、有明确的练习目的。

二、教师须做到有效调控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感召正常的教学活动,近期课堂纪律问题,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要达到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是积极的预防,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之后就是防患于未然。教师要使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一件事,并尽量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二是要掌握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技巧,应做到“二要、八不”。“二要”指要对事不对人,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八不”指不忽视年龄特征,按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待问题行为;不混淆实施与谣传,作判断时不以部分事实为依据;不忽视情景因素,多考虑环境影响和客观原因,少将过失归咎于个人品质和主观意图;不做简单推论,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以以往过失来推断当前的问题行为;不以感情代替理智;不按个人好恶来取代原则;不做主观判断,即不把个人观点为依据来看待周围的人与事;不投入个人情绪,处理问题时应摆脱个人情绪的影响。

三是教师应借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由于教育媒体日益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选择和利用媒体日益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能合理运用电脑、电视及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合理使用优秀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对教学中需要出示、演示、操作的内容精心设计或制作课件、学具等,有效缩短学生的理解时空,提高教学效率。

四是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

有效教学的反思实质上就是关于“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是如何实施教学的有效的?”“为什么我的教学效益不高?”“我怎样做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重点尝试以切磋课艺为核心的教学反思,以问题研究为起点,开展持续的、合作的、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